国际内陆铁路港模式及规划研究
2019-07-20丁睿
丁 睿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1 趋势与背景
1.1 陆路贸易发展迅猛
伴随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和亚欧的贸易增长迅猛,与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已接近70 %,大幅领先于其它地区。同时中国与欧洲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分别达到13 %和16 %,中国与亚洲的进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16.3 %和8.1 %,贸易额逐年快速上升。同时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东盟的转移,东南亚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年以超过10 %的速度增长(表1)。
我国西部地区依靠毗邻欧洲及东亚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中地位凸显,带来我国对外贸易重心西移。以四川为例,2017年四川与亚洲和欧洲国家贸易额增长迅速,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率分别为58.7 %和51.8 %,对欧洲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率分别为46.6 %和65.5 %,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远超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将迎来建设亚欧洲际贸易枢纽的机遇与条件。
1.2 铁路集装箱地位凸显
集装箱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货物价值约占全球货物贸易价值的30 %以上,年增长率超过5 %,高于其它运输方式。
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对比其它运输方式有比较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地位凸显。对比中、欧、美、日的物流运输数据,铁路集装箱的运价方面对航空和公路运输更有优势,仅略高于海运,但其比海运具有速度优势。在运输货物货值较高时,铁路集装箱运输比海运更具综合成本优势,是运输光学测量仪器、飞机零部件、电脑及其配件、抗生素、摄影设备等高附加值进出口贸易商品的首选。
因此铁路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我国,特别是我国内陆地区新兴的对外贸易运输方式。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货物中,铁路运输增长率达到25 %,远高于其它运输方式。四川近三年的数据显示,铁路运输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由0.8 %增长至3.8 %,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18 %。
1.3 内陆铁路港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转向西部大开放和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内陆地区铁路物流需求不断扩大。反观我国内陆铁路物流枢纽,其设计能力均较高,但存在核心物流功能不强,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与本地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与达拉斯、杜伊斯堡等国际先进陆港枢纽相比,在仓储智能化与信息化、国际化中转分拨、口岸开放程度、供应链服务平台能力、枢纽通关效率以及与周边区域产业和贸易的融合度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设世界级的内陆铁路港迫在眉睫。
2 特征研究
通过对达拉斯、杜伊斯堡、芝加哥、蒂尔堡等世界级的内陆铁路港研究分析,总结发现大港区具备一体化的功能布局、圈层式的空间结构、全球化产业体系、国际化对外交往功能四大特征。
2.1 一体化的功能布局
蒂尔堡是欧洲西部重要内陆枢纽,位于荷兰勃拉帮特经济区,其以蒂尔堡为枢纽,与18~30 km范围内的布雷达、奥斯特豪斯等制造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斯海尔托亨博,科技中心城市艾恩德藿芬构成一体化发展区。
拉达斯是美国能级最大内陆铁路枢纽之一,位于达拉斯-沃斯堡大都会经济区,其以达拉斯为枢纽,与13~30 km范围内的欧文、费丽斯、加勒特、雷德奥、中洛锡安等制造业城市,大草原城、邓肯维尔、福尼等商业城市,对外交往城市梅斯基特构成一体化发展区。
杜伊斯堡是西欧面向全球的内陆枢纽,以杜伊斯堡为枢纽,与10~36 km范围内奥伯豪森、埃森、伍珀塔尔、克雷费尔德等制造业城市,国际会展城市杜塞尔多夫构成一体化发展区,是鲁尔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述世界知名内陆枢纽城市的发展经验可知,内陆铁路大港区是以枢纽为中心,联动枢纽周边15~30 km范围内城市所形成的协作一体化区域(表2)。
表2 各内陆铁路枢纽城市枢纽能力、物流核心功能对比
2.2 圈层式的空间结构
这几个内陆铁路港区均呈现出圈层式布局模式,即以港为中心沿主要通道由内而外形成三个发展层次:毗邻发展区、周边经济区、外围辐射区。毗邻发展区联动周边15~30 km左右的城市,通过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错位分工。周边经济区联动周边50~120 km的区域,实现产业之间的紧密协作。外围辐射区主要是指依托海铁空多式联运通道实现外围的腹地延伸,实现铁路枢纽与腹地之间的辐射带动。
毗邻发展区主要聚集物流、贸易和制造三大产业,且也呈圈层式布局(图1)。在铁路场站所在的第一圈层聚集保税物流、多式联运、分拨中心、集装箱物流、场站内物流等多项核心物流功能。在第二圈层聚集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等贸易功能,以及保税加工、贸易加工等制造功能。在第三圈层主要聚集进口商品展销、专业贸易、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等贸易功能,同时聚集较多与铁路枢纽相关的临港制造功能。
图1 毗邻发展区产业圈层式发展布局示意
2.3 全球化的产业体系
这几个城市均以物流促制造,通过及时生产、高效联动,吸引跨国公司设置全球组装工厂,高位嵌入全球产业体系,发展贸易加工,适铁制造、保税加工等临港制造。
依托良好的物流生态及人才储备,蒂尔堡吸引到特斯拉(Tesla)、因特比里斯(Interpolis)、爱丽思欧雅玛(Iris Ohyama)入驻打造全球终端组装工厂、物流分拨中心、总部基地等,将美国加州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通过海运到蒂尔堡的组装工厂进行重新装配,在完成组装后,可在12 h内运到欧洲主要市场客户手中。达拉斯汇聚包括食品制造、机械制造、航空制造、建材制造、化工等临港制造产业。而杜伊斯堡从煤炭、机械等传统产业向汽车、电子、化工等新兴产业升级,代表企业有西门子股份公司、曼内斯曼(机械制造)、蒂森克虏伯、阿塞洛米塔尔。
同时以物流促贸易,形成面向腹地的进出口商品贸易中心,并带动国际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发展进口商品展销、跨境电商、专业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相关国际贸易产业。
2.4 国际化的对外交往
各内陆铁路枢纽城市的发展因为物流枢纽的全球性汇聚了来自全球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进一步强化国际枢纽门户地位,其结合城市核心功能区等地大力发展国际会议、国际展览等对外交往功能,举办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等对外交往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
3 策略体系研究
3.1 强化物流核心功能
围绕中心站和铁路枢纽形成核心功能、关联功能、引致功能三大物流功能板块,强化国际物流功能、国际开放口岸体系和保税物流业态,发展以集装箱物流、国际中转、保税物流、分拨集散、集装箱仓储、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核心物流功能,提升“买全球、卖全球”能力。
做强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发展的国际物流核心功能包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中转、国际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构建国际铁路物流转运枢纽节点,跨境物流服务功能包括跨境电商、国际快件、国际冷链,实现跨境贸易货物的常态化、批量化,提高跨境贸易的物流支撑。
完善国际开放口岸体系。临时口岸升级为正式对外开放口岸,同时扩大整车平行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肉类进口口岸、邮政口岸、原木、水果等多种检验检疫指定进口口岸,并抢占药品等多元新型口岸。
拓展升级保税物流业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利用进口自用设备及维修零部件免税、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境内货物入区退税等政策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开展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等保税金融业务,积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发展多元跨境物流服务。新增跨境电商、国际快件、国际冷链等特色跨境物流业态,拓展保税展示交易、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业务,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升港区物流运输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拓展到保税区围网外开展相关活动。利用进口自用设备及维修零部件免税、区内企业免征增值税等政策开展有关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业务。
加强与国际物流枢纽多模式合作。通过签署长期业务合作协议、合作开发、股权投资收购和并购等方式,围绕港口装卸、海运订舱、集装箱码头建设、场站线路运营等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和门户枢纽间战略合作,取得相关基础设施优先使用权,降低班列运营成本,提高国际物流枢纽间合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掌握国际物流枢纽核心竞争力。
3.2 建设供应链网络体系
打造链接全球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中心,利用中欧班列运输优势,引入具有全球采购和分销能力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吸引供应链核心企业入驻,融入链接全球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形成供应链采购分销网络,推动产品大规模“走出去”和国外产品高质量“引进来”。
按高效辐射、快速分拨集散、节点全面覆盖的目标完善海外分拨节点体系,形成功能完善的海外节点网络,综合考虑海外节点的枢纽能力、腹地市场、产业协作、营商环境等条件,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避免与其它城市节点重叠,合理筛选欧洲与亚洲端海外节点。构建由枢纽节点、一级节点、二级节点组成的三级海外节点体系,形成由物流网络中心向外高效辐射、区域快速分拨集散、外围节点腹地范围全面覆盖的海外分拨节点网络,全面拓展国际班列网络覆盖范围,提升海外货运分拨集散能力,加强与通道沿线城市的产能合作。
针对省域重大物流功能节点,结合交通基础条件以及物流经济性、时效性分析,采取公铁联运、铁铁联运、铁水联运方式,构建省域公铁水联运体系。针对国内不同货源腹地,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覆盖范围与合理的运距以及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巩固核心腹地,抢占竞争腹地,延伸间接腹地,做强国内货源腹地支撑。
3.3 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
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贸易产品、海外节点城市产业、海关主要贸易商品、适铁适箱运输产品四方面分析,遴选进出口适铁重点商品,以此确定临港制造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思路。
全面引领区域产业协同升级。在省域层面,铁路港与其他适铁产业互动,通过延长适铁产业链条,在省域层面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共建省域适铁产业生态圈。在城市群层面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原则,以合作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具有比较优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建同城化合作园区,推动适铁产业同城化。在市域层面,联动适铁产业功能区,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轨道交通、智能终端、汽车、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先进材料、智能家居、航空装备等产业形成市域协同差异化发展格局,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3.4 建设对外交往窗口
内陆铁路港主要发展经贸交往、国际组织、文化交流三方面的国际交往功能。其中经贸交往包括国际商贸企业交流、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服务等对外经贸交往功能,国际会议会展、国别展馆、行业论坛等国际会议功能;国际组织包括领事机构、国际经贸组织、国际港口发展组织、国际轨道交通组织等各类国际机构;文化交流包括国际音乐文化节、国别节庆等国际节庆活动,国际体育赛事、国际户外运动等国际体育活动,国际文化艺术、通用航空文化等文化交流活动。
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涉外服务水平,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政务及法制环境,发展包括报关保税、商标服务、海外公司注册、涉外版权、涉外海关备案、护照办理等服务,提升大港区政务环境;发展国际诉讼、法律咨询、海外公司续展、变更、转让、评审、监控等服务,提升大港区法制环境,共同提升涉外服务水平。
4 结束语
对于内陆铁路港的规划建设,强化物流核心功能是练好内功。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的基础,建设供应链网络体系,是以内陆铁路港为核心组织国内外物流网络,顺应现代产业体系的供给模式变革。围绕铁路港集聚开放型的适铁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铁路物流的区位优势,实现功能的最大化效用,再通过对外交往窗口建设,实现从产业发展到城市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更高目标,形成较为完整的策略体系,以期对我国建设内陆铁路港有所借鉴。
(本文基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青新”一带一路”大港区一体化规划》,项目组主要成员包括沈丽芳、李星、姚南、谭月、张伶婉、王光伟、张凡,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