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古典建筑的视错觉分析
——以帕题农神庙为例

2019-07-20肖金波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神庙错觉柱子

肖金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石头为建筑材料创造了梁柱构件的建筑形式,这种形式经过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及新古典主义的逐步发展,形成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经典形制影响至今。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在建筑形体、空间上皆有视错觉的设计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传达出古典建筑在视觉性、空间性、民主性和社会性的美学特征。

1 帕题农神庙-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筑

帕题农神庙,是古希腊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女神而建的祭殿(图1)。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历时15年之后各项建造才最终完工。伊克特纳斯和克里克拉斯是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帕题农神庙的建筑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的典范。在帕题农神庙中视错觉的矫正发挥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4]。就是因为出色的视错觉矫正让帕题农神庙举世闻名。建造帕题农神庙的设计师为了要达到庄严美满和视觉上的协调,设计师通过对神庙的各个地方的粗细、装饰、大小、弯度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建筑造型几何学的线条不精确,不符合审美要求,是因为人的眼睛有错觉。所以建筑造型视觉上的不美观,必须利用视错觉原理来对其进行矫正[2]。

图1 帕题农神庙立面分析

2 古典建筑视错觉分析

古典建筑的形式与空间,是建筑通过环境与人的视觉互动而感知审美。帕题农神庙中建筑的视错觉纠正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2.1 神庙在柱廊排列上的透视变形的运用

建筑立面柱廊的柱子并不是全都垂直地平面,东西两个立面各有8根柱子,其中只有立面中央两根柱子是真正垂直于地面,其余的左右6根柱子空间中向两个方向倾斜,一个方向是向房间内倾大约7 cm,另一方向又向立面中央微有左右依次侧倾,愈靠外的侧倾角度越大,所有的柱子的延长线大约在3.2 km的上空会交[3]。同时角柱向对角线方向后倾大约10 cm,倾斜后边角部分的角柱与邻近的柱子之间的距离比中央两柱子之间的距离要小,角柱柱身也比中间部分的柱身略加粗壮。经过分析,这样处理的目的其一是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视觉规律,人为制造柱子上下部分的透视变形,使柱廊部分的柱列形成强烈的透视感觉,产生立面向上更加高远的视觉感受。其二是柱列向一个交点倾斜,以形成三角形稳定的力学结构,提高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同样,内廊的柱子较细,凹槽却更多;山墙也不是绝对垂直,而是略微内倾。这些也是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错觉来延伸建筑形体和空间[1]。

2.2 每个立面基座的中央比两端略高

帕题农神庙基座四端的水平构件作视觉变形矫正,让每个立面基座的中央比两端略高,看起来反而更接近直线,避免了真实直线所带来的生硬和呆板(图2)。由于多立克石柱、檐部的石楣部分以厚重坚实的石块,在人的心理上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感,如果基座部分用水平的几何线条作立面造型处理,那么外立面基座的端头部分会使人产生压得向下凹的感觉。为了矫正这种建筑造型视觉下凹的感觉,将基座中部向上凸起成弧线,这样基座造型在视觉上的错觉感受就是正确的水平的。弧线凸起部分桡度只作细微调整。基座宽30.78 m,中间部分比两端起拱7.62 cm,高跨比0.24 %;基座长69.19 m,中间比两端起拱10.16 cm,高跨比0.15 %[1]。

图2 帕题农神庙立面

2.3 帕题农神庙的柱子作卷杀的造型处理,形成复杂的轮廓曲线

卷杀的做法就是使柱身其曲线向上方轮廓渐小,向下方轮廓逐渐变大。如果柱身轮廓采用几何的平行直线或柱径上细下粗的直线,那么在光渗错觉的影响下反而有中部内凹的感受,导致建筑物立面均衡的稳定和谐关系受到破坏,所以用柱身采用曲线来矫正。这样矫正后的柱式既显得饱满和受力稳重,又彰显出多立克柱式的硬朗明快风格特征。

2.4 帕题农神庙的柱廊部分采用了柱列的透视错觉处理

柱列柱距每段距离都不是相等的。柱列中间部分柱距净宽2.40 m,往两边角柱的柱间距减少为1.78 m,构建出中间宽大,两边窄小的透视造型,以产生立面上向左右两边空间透视深远的错觉。庙上各部的装饰,一般是越在高处,比例越大。尽管在立面设计上作了种种变化,实际上各部大小并不均匀,在有限的宽度范围内营造近大远小的透视错觉,延伸了建筑立面感觉宽度。

2.5 神庙柱子在不同部位的粗细矫正

柱列两端的柱子直径大,柱列中部柱子直径细,粗柱底部的直径为1.92 m,细柱底部直径比端部粗柱约缩减2.54 cm。经过分析,在光渗错觉的作用下,明亮的背景中衬着深色物体时,看起感觉来似乎细小些。相反,在黑暗背景中,相同大小的浅色物体看来似乎粗大些。帕题农神庙平面周边为通透柱廊,立面左右端头两根的石柱背景为天空,中部的柱列背景为阴影中的殿堂石墙,如果用外廊柱列的柱子同样粗细的话,站在远处观察会觉得两边的柱子细而中间的粗,光渗错觉形成不和谐的立面效果。所以为纠正这种错觉效果就让两边的石柱略粗一些,中间的石柱稍微细些。柱头上的檐壁装饰线条大小也不相等,也是考虑形体背景的光线强弱而加减尺寸。另外,柱身的周围刻20道尖齿凹槽,尖齿凹槽形成的硬朗线条既是增加柱身垂直感,造型上对其厚重形体上进行竖向强化,构图上形成挺拔视觉,彰显柱子竖向力感,建筑立面构图效果极大增强。同时地处南欧阳光强烈的希腊,若采用光滑的大理石柱面则反光过强,形成视觉眩光,破坏立面表达效果,所以柱身雕刻尖齿凹槽在柱身产生一定的凹槽阴影以减少反光。另外利用柱身雕刻尖齿凹槽加强了柱子本身的明暗对比效果,柱子视觉重量有所调整而减少,彰显出柱式挺拔而轻巧的神韵[1]。

帕题农神庙建筑立面造型显然经过建筑师缜密精心的推敲设计,其中这些微妙的视错觉纠正处理既对建筑物的形体缺陷进行弥补,又增强了古典建筑的和谐、庄严精神内涵。它体现的出对于视错觉设计与建造的智慧,对于错视觉现象构成的科学法则,对我们当今建筑设计及建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

3 结束语

3.1 建筑视错觉设计小结

古典建筑视错觉设计归纳起来为三个方面的手法:(1)建筑造型上形体视错觉纠正;(2)建筑视觉造型上的形体错觉利用;(3)建筑色彩错觉的利用。其中在形体视错觉纠正方面分为光渗错觉的纠正、变形错觉的纠正。在形体错觉利用中包含透视错觉的利用、图底错觉的利用。色彩错觉的利用存在残像、对比、距离、重量、疲劳错觉的利用。

3.2 形态错觉在建筑视觉造型上的利用

形态错觉在建筑视觉造型上的利用第一种是透视错觉的利用,包括(1)增加空间高度、(2)增加空间深度、(3)突出建筑中心;在建筑视觉造型上利用的第二种是图底错觉的利用。本文对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代表帕特农神庙进行视觉形态及空间造型的分析,研究并量化总结其尺度比例,希望对当前建筑设计及审美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神庙错觉柱子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观察:长廊和柱子
书之帕特农神庙
神庙剧场演进的动因分析
错觉极限
牛河梁神庙漫议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