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07-20窦梓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6期
关键词:观光云南省密度

窦梓雯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丽江 674100)

0 引言

休闲农业是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不断挖掘其发展潜力,实现供游客观光、采摘、休闲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1]。发展休闲农业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1980—1990年是我国休闲农业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仅是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以观光采摘为主; 1991—2000年是我国休闲农业的成长阶段,在一些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 2001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开始走向标准化经营[3]。

关于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类型模式、发展规划和优势分析已研究的非常透彻[4-6],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开始对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展开探索。舒菁英和许林艳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7]。任开荣和董继刚讨论了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8]。胡亚丹等研究了上海市休闲农业布局特征,并指出农业资源本身和交通条件对休闲农业布局有正向作用,旅游业发展对休闲农业布局有负向作用[9]。研究休闲农业空间布局,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对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云南省拥有天然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绝对优势。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云南省休闲农业的整体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图1 2012—2016年云南省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变化趋势

云南省界于东经97°31′~106°11′,北纬21°8′~29°15′,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西宽约864.9km,南北长约990km,全省总面积39.41万km2。境内海拔高低相差较大,最高点6 740m,最低点76.4m,平均海拔在3 000~4 000m左右。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日温差大、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分明。全省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9~22°C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8°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mm以上。全省除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25个,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文化多样性丰富。截止2016年年底,全省总人口4 77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 623万人,占总人口的54.9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8 842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8.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 195.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 690.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 903.15亿元。

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截止2016年,农用地面积达3 293.24万hm2,占总面积的8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 633.12亿元,比2015年增长7.39%。全省旅游业收入4 726.25亿元,游客达4.311 971亿人次。该省因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极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基础,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近年来,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云南省休闲农业规模逐渐扩大。其中已获得56个国家级品牌,8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2个中国美丽田园,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 604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6%,总收入107.31亿元,比2015年增长16%(图1)。

1.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年鉴2012—2016年》、2011—2013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公布的第1~3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清单和2012—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

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3个指标来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平均最邻近比率

平均最邻近分析是一种常用来分析点状事物空间分布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ANN表示平均最邻近比率,R表示每个休闲农业布点与最近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N表示点状总数;S表示研究区的面积。如果ANN>1,表示空间点呈随机分布,若ANN=1,表示空间点呈均匀分布,如果ANN<1,表示空间点呈集聚分布。

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用来描述休闲农业在全省空间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2)

式(2)中,G表示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地理集中指数,G值越大,表示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表示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越分散;Mi表示第i种休闲农业类型的数量;T表示休闲农业总数。k表示休闲农业的类型总数。

因为朋友圈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时抒发心情的地方,就算实在想发,也要设置分组,认真思考,仔细筛选。如此麻烦,不如不发。

2.3 平均分布密度

空间凝聚区域分析,多采用平均分布密度进行测度,计算公式为:

(3)

式(3)中,r表示研究区域内休闲农业平均分布密度,n表示区域内休闲农业的数目,s表示研究区域的面积。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

3.1.1 休闲农业的类型

该文根据冯建国等[5]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云南省自身休闲农业资源的特点,将休闲农业划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等4类。具体分类和分布如表1和图2~5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云南省以观光采摘为主,占总量的41.78%,近年来,云南省发展了许多观光特色村镇,如腾冲银杏村、澄江县禄充村等,为云南休闲农业增添了特色。茶园也是云南省的一大特色,位于峨山的万亩生态茶园,海拔高度1 900~2 300m之间,常年云雾缭绕自然环境优美,无环境污染,是享誉世界特有小气候的天然大气吧。其次为休闲农业园,占总量的28.77%。排在第3位的是农业科技园,占总量的17.12%。文化创意园在云南的分布较少,仅占总量的12.33%。该地区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但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业园比例较大,说明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体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1 云南省休闲农业不同类型及其所占比重

图2 云南省观光采摘园分布 图3 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分布

图4 云南省休闲农业园分布 图5 云南省文化创意园分布

图6 云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

3.1.2 休闲农业空间整体分布特征

图6表示,云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Arcgis10.2对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平均最邻近比率进行测算,结果得出ANN=0.679 2<1,因此云南省休闲农业总体呈集聚分布。通过对云南省休闲农业整体地理集中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得出G=28.02,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业园地理集中指数>28.02,这两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在省际空间上分布比较集中。

3.1.3 休闲农业市域分布特征

表2是对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休闲农业的数目做出的统计,可以看出,昆明市的休闲农业数目最多,为17个,占全省总数的11.64%,其次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为16个,占全省总数的10.96%。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均只有2个休闲农业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仅有3个休闲农业点,分布较少,在休闲农业方面发展较为落后。这表明云南省休闲农业市域分布不均匀,地区间差异较大,各地市间发展极不平衡。

采用平均分布密度分析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凝聚区域情况(表3)。云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平均分布密度仅为3.704 6个/万km2,且地区间差异明显。昆明市的平均分布密度最大,为7.916 9个/万km2。其次为玉溪市和保山市,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6.542 4个/万km2和6.110 9个/万km2。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0.837 9个/万km2。

表2 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休闲农业分布

表3 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休闲农业平均分布密度及排名

3.2 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3.2.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休闲农业的类型和分布。该文选取2011—2015年人均GDP的均值作为衡量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将各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人均GDP>4万元),中等发达地区(人均GDP介于2万~4万元之间)和欠发达地区(人均GDP<2万元),如表4所示。综合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休闲农业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1)云南省休闲农业整体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2)农业科技园和休闲农业园主要分布在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科技发展较为成熟,具备产业融合和创新能力。(3)文化创意园数量较少,随机分布在各地区。(4)观光采摘园对基础设施要求较少,除分布在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外,欠发达地区也多有分布。

表4 2011—2015年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人均GDP及经济发展程度 万元

3.2.2 资源禀赋

云南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截止2015年1月,云南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214家,其中5A级6家、4A级71家、3A级56家、2A级76家、1A级10家。昆明、西双版纳、大理等地区旅游资源久负盛名外,旅游资源的集中分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3.2.3 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促进休闲农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交通条件,缩短游客中途消耗的时间和距离,节省成本,增加吸引力。云南省交通分布呈现由东向西路网密度逐渐降低的态势,东西差异比较明显。中部地区玉溪、曲靖和红河等地密度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迪庆和怒江,中部地区的大理、临沧、德宏和保山是云南省路网密度最密集区域[10]。该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交通干线附近,对交通的依赖性较高。

3.2.4 气候特点

由于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几乎囊括了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中国所有气候类型和景观。昆明市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 450mm,气候宜人,享“春城”之美誉,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昆明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位居第二。丽江虽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气候条件优越,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先天条件。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优越的气候条件,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观光旅游。

4 结论与发展建议

4.1 结论

该文选取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3个指标,并借助Arcgis10.2对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对于整合地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优势。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业园比重较大,农业科技园和文化创意园的数目较少,说明此阶段休闲农业的功能较为单一,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内容和游客体验。

(2)云南省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和大理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

4.2 发展建议

(1)云南省休闲农业呈集聚分布,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选择经济发达或中等发达的大中城市为中心,发展综合型大型景区边缘休闲农业,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

(2)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创新,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提高产品的品质,丰富游客体验,同时也能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3)在空间分布方面,云南省可考虑整合旅游资源,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同时节省了旅游点管理成本。

猜你喜欢

观光云南省密度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