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7-20刘大苗苗佩杨相政

中国果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农产品

刘大苗,苗佩,杨相政

(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2.山东坝上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单县274320;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我国的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产量和消费量日益增长,以蔬菜为例,2009~2016 年,蔬菜产量由61 823.81 万t 增加到77 403.56 万t,增加25.20%,蔬菜表观消费量由61 821.07 万t 增加到85 111 万t,增加37.67%(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消费量的增长要高于产量的增长,且人们对生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设备数量少、技术差,生鲜农产品冷链覆盖率低,导致20%~30%的生鲜农产品损失在流通环节[1],而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一般控制在5%以内[2,3],远低于我国。伴随消费需求的升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生鲜电商崛起等种种因素叠加,各大食品企业、第三方物流、生鲜电商也越来越注重“全程冷链”的打造与宣传。为促进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和完善包括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内的社会物流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发展高峰期,但是冷链市场发展中仍存在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现状,探索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1 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困境

1.1 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冷链物流储藏设施和运输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贮运需求,且分布不均,沿海省市、华东地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西部地区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4]。我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具有冷库等冷藏和冻藏设施的仅占38.56%,冷藏设施利用率不高,且现有冷库普遍存在能耗高、规模小、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运输设施中极度缺乏规范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导致我国的铁路冷链运输量仅占总货物运输量的1%,我国公路运输车辆中只有不到1/3 的封闭箱式车辆,在这1/3 的货车中只有不到10%的车辆配备了制冷系统和保温系统[5]。由于冷链设施设备的缺乏,导致我国农产品采后损失率高达20%~3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采后损失率仅5%,且冷链流通率高达85%,是我国冷链流通率的5~6 倍[6]。除此之外,冷链物流指标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见表1)。

表1 国内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情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home and abroad

1.2 标准建设滞后,执行困难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且冷链物流行业横跨建筑、交通运输、包装、机械、信息化等多个领域,涉及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标准制定有一定的难度,且冷链物流环节多,标准需求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8》目前收集了我国已颁布的现行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约230 项,但是现有的标准体系不能适应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态势,且现有的标准体系建设不能适应于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例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中特意强调要加快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工程设施建设,但是我国极度缺乏在冷藏集装箱运输方面的标准[7]。另一方面,现有的标准执行程度低,虽然各企业也很乐意按照标准执行,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最后很可能又会造成新一轮的“信息孤岛”,各自按照自己的标准执行,不认同别人的标准,导致冷链标准多头管理、交叉分散,出现不全面,不协调的局面,使得企业不知所措,且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根本不按照标准执行。

1.3 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生鲜食品产业链链条长,行业集中度低,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物流模式中流通环节多,导致我国冷链物流成本高、利润低。我国冷链物流利润率仅8%左右,而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利润率可达30%[7]。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农产品的加工再增值意识。在我国以家庭为中心的小型农产品运输占据重要地位,这样,就造成我国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因此,农产品的流通率不高[5]。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各自为战,其中供应链型企业最为集中,仓储型和配送型企业相对较少,但是无论是供应链型企业还是运输型企业,其发展基本上都以独立为主,很少有交流和合作,导致冷链技术和资源集中度较低,缺少行业巨头。例如,2014 年冷库保有量排名前10 的冷链仓储运营商总共拥有930 万m3,占整个市场的10.5%;排名前30 的运营商共拥有1 531 万m3,占整个市场的17.3%;万亿级的冷链物流市场,目前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8]。再者冷链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支撑体系尚未达到规模化程度,流通运输环节连锁经营模式尚未形成,也增加了冷链流通成本。相较于普通物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高出将近60%左右,我国冷链企业的利润率一般为10%,冷链利润率仅有8%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冷链利润率,达到20%以上[9]。可见,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低,缺乏一体化冷链物流系统保障,已成为制约我国生鲜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4 技术不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核心,是全程温控和实时监控。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冷链运输流程中,都需要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发达国家普遍利用自动温控和检测设备,以及物联网和卫星定位等技术,在物流运输中,实时对温度变化、车辆运行、油耗和开门次数等全面动态监控[3]。如加拿大在农产品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化冷库系统,自动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和仓库管理等,可将保鲜期延长2~3 倍,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利用先进的强制供电器驱动、自动控温记录、卫星监控“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10]。而我国不但此类先进技术落后,而且在农产品预冷、速冻、低温环境下分级包装、商品化处理、冷库安全、冷藏运输、物流信息化、卫生管理、节能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1.5 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冷链行业缺乏制定战略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 冷链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目前冷链物流行业中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操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不到2 000 人。其次是缺乏掌握冷链专业技能的人才。冷链包含一系列复杂活动,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型人才,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工程师等,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侧重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专业尚属空白,从业人员大都由传统物流转行。本科以上学历34%,硕士仅15%[10]。随着人力成本逐年增加,以及冷链行业智能化、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冷链物流行业急需一批既懂机械制冷和人工智能,又懂食品贮运等知识的新型专业化人才[11]。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未来发展思路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

设施设备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鉴于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首先应加大力度不断更新和优化现有冷库和冷藏运输车等基建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尤其西部等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地区,逐渐走出冷库区域分布不均的局面。其次,还应加大铁路运输中的冷链运输投入,因为铁路运输安全系数高、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对于打造冷链运输网络、做大冷链产品的运输量,减少社会运输费用有积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网络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规划,对供应链成本进行预测、计算、分析、控制,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生鲜冷链的敏捷性[5]。

在标准建设方面,要政府加强宏观上的引导,促进冷链物流各环节、各区域协调合理发展,并通过配套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标准的建设实施,促进各种项目、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加快物流车辆和贮藏设施设备等的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物流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标准制定中,促进政府、团体、企业的协同发展,在冷链物流领域率先制定出一批强制性的标准,并尽快实施。

2.2 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打造智慧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将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相结合,打造线上冷链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将冷链运配能力、冷链仓储能力和冷链产品作为主要的交易目标,同时将信息服务、交易撮合、物流金融、在线支付、供应链优化和保险等增值服务融入进去,通过数据化的物流活动,促进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的高效匹配,优化运力和路线,为平台交易用户尽可能的减少物流成本。

线下方面,建立智慧物流配送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搭建温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级供应链园区和二级供应链基地。快速分拨中心、电商配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等利用二维码和无线射频等技术,建设智能拣货和智能仓储等系统,对存储的货物实现在线管理,并将数据信息与合作伙伴共享。利用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生鲜食品集采能力、交易能力、配送服务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解决生鲜食品交易过程中流通环节多、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升生鲜食品的流通效率[12-14]。

2.3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随着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重视对农民和企业员工、冷库管理员、货运司机等的培训,他们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的直接参与者,这些人普遍教育程度低,加强他们对农产品保鲜知识、设备维护、信息化手段利用等方面的培训,可以直接减少农产品采后损失以及能源浪费,保证农产品新鲜质量;另一方面,应加强高等教育对冷链物流、食品贮运、机械制冷、电子商务、包装印刷、化学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培养专业技能储备人才[15]。另外,还可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为相关企业服务,也为各领域专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便于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人才衔接和沟通。

2.4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冷链技术研发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企合作,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等对生鲜农产品生产、采收、预冷、运输、贮藏、销售等各环节进行技术升级。一方面政府可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各高校专家教授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学校高技术人才和设备,加大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和行业发展,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和引进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升级。再者,政府或相关协会组织可以为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连线搭桥,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促进技术的融合创新。

3 结语

冷链物流关乎食品安全、国计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变化,冷链物流将在行业内外受到更广泛的重视。针对冷链物流这种特殊的领域,探索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结构矛盾,以及寻求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应站在需求侧的角度进行摸索,要想实现冷链物流行业的“换挡升级”和“弯道超车”,必须在冷链物流业态创新中去寻找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业态创新,多措并举,培育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新动能,增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领域升级而产生的多层次需求。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生鲜灯的奥秘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中冷联:2015年度中国冷链50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