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变革与盈余管理

2019-07-19郑小康

财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盈余变革战略

摘 要: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能否生存并获得成长,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战略作为协调组织和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关系的有机系统,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均要求企业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绩效反馈理论认为公司盈利能力低下源于不恰当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战略变革是提升财务绩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变革;盈余管理

一、引言

伴随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产品、服务、竞争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加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来处理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已远远落后时代需要,必须采取“以变制变”的战略才能应对当前加速变化的环境。但是当企业在进行战略变革时,股东可能无法获悉资源配置的全部细节,因此管理层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盈余操纵。基于此,文本对战略变革与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公司战略变革程度越大,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过研究企业战略变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让股东和投资者更为理性地看待战略变革。(2)以战略变革的前提分析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为研究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战略变革在企业中最为明显的体现为资源的配置,而变革程度是相对于整个行业的变化程度,每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相似宏观环境,使得最终趋向于同一种战略模式。换句话说,这种行业模式是对无数先驱者和牺牲者所作出的模式的总结。他们所要求的客户、市场等条件也基本一致。但资源有限论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资源,甚至是大部多数企业还无法获取的时候基于经营压力就已经死亡。

同时,大多数投资还是理性的,他们愿意将资金投入那些平稳盈利的企业,战略变革结果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带来发展生机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经营风险,这种风险隐患使得企业为了更为顺利的完成变革也会存在了较大的盈余操纵的动机。

战略变革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经营不确定性,战略变革程度越大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进行更多的探索的同时也使得企业有了极大的成功或者失败,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提高。第二,企业进行较大的战略变革的同时,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尤其当企业进入一个新行业时必须适应新涉入行业的市场环境与竞争环境,虽然企业前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调查,但是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考验,也会导致其经营风险也会上升。第三,较大战略变革程度会使得企业打破了原有的组织惯性,尤其体现在资源的重新配置,由于存在组织惯性,使得在此过程中组织运营效率下降,因而导致经营风险上升。战略变革给企业带了经营风险最直观的体现为绩效的波动,而管理层为了平滑业绩,既可能谋取私利,也可能为了逃避处罚,进行盈余管理。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战略变革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

民营企业是家庭和企业的结合体,是情感寄托和工作投入双重系统的结合体。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收益外,还有自身与企业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非经济利益追求。这种强烈的荣誉及归属意识是国有企业所不拥有的。所以在面临经营困境时,民营企业有更强的“保企保家”的意志。而当民营企业进行战略改革他们相较于国有企业缺乏资源获取的渠道,这样使得其变革难度加大,企业的危机与融资,转型等难度,迫使他们在进行战略变革时进行绩效“修正”的行为更为明显。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战略变革与盈余管理正向关系更为明显。

三、样本数据与研究设计

(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样本对象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剔除ST及金融业,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并在回归过程中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变量。战略变革原始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数据来源于迪博数据库,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2)主要变量

1.战略变革

首先根据Boeker(1997)的变量界定,战略变化可以采用两个时间段的多元化程度的差值来表示。又通过王亮等(2009)对多元化程度度量方法的总结回顾,其认为熵指数度量法最为精确与应用广泛,因此,本文采取熵指数度量法。公式如下:

(Pi指第i个经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最终的战略变革程度SC采取李维安和徐建(2014)的方法,本文用当年的熵指数减去上一年的熵指数,并用绝对值来表示。

2.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得出的可操纵利润的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数值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3.控制变量

此外,我们根据以往研究还控制了如下变量: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ROA)、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业务复杂度(ARInv)、市值账面比(BM)、产权性质(SOE)、两职合一(Dual)、年份(year)、行业(industry)。

4.模型设计

四、描述性统计与回归结果

(1)描述性统计

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来看,其中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水平DA的均值为0.058,标准差为0.058,说明样本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其次,解释变量SC的均值为0.105,标准差为0.170,说明样本公司战略变革相对保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5.520%,说明样本股权集中度普遍偏高。

(2)回归结果分析

表3报告了本文回归结果,其中第一列与第二列分别表示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战略变革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从结果来看战略变革(SC)与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战略变革可能會降低公司的盈余质量,因此H1成立。结合战略变革理论分析,当公司绩效低于预期水平时,管理层变革公司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战略变革改善公司绩效,可能的结果是提升真实盈余水平或者通过盈余操纵粉饰报表。本文的实证结果意味着,管理层战略变革的结果更可能是粉饰报表而不是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事实上,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更容易理解实证结果的合理性,即管理层战略变革的结果导致信息透明度降低,股东无法对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这为管理层盈余操纵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战略变革与盈余管理正向关系更为明显。这也印证了我们的假设2。

五、结论与启示

上述研究结论对于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首先,战略变革会诱发盈余管理行为,不管是大股东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应当理性看待企业战略变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战略变革会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降低风险,通过源头,减弱和减少管理层自利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亮,刘敦虎,彭青峰.多元化程度度量法比较分析、发展趋势及在我国实践中应用[J].管理评论,2009,21(12):94-100.

[2]李维安,徐建.董事会独立性、总经理继任与战略变化幅度——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1):4-1

作者简介:郑小康(1994年-),男,汉,湖北黄冈人,硕士,财务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盈余变革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卷首语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