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校园心理辅导策略探讨

2019-07-19陈明星寸隽牛洪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咨询师小林

陈明星 寸隽 牛洪钰

[摘           要]  以学生“小林”一例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咨询个案为例,对学生症状表现从5个方面进行了界定,通过40次的个案咨询,从环境和遗传学两个方面对“小林”同学的得病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面对边缘性人格障碍高校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同伴关注与朋辈辅导和团队协助等方面的辅导策略,以帮助该类学生安全度过校园时光。

[关    键   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心理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22-02

一、前言

在心理健康课上,我请学生为自己画幸福曲线图,学生小林的曲线图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图上显示出从14岁开始情绪就一直处于负分的低谷状态。我走到他身边,询问他:“这是一个什么转折点?”他说是初中,并讲:“老师,我要去咨询中心找你。”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就预约了时间。

小林提前十分钟来到咨询室,他个子很高,身体发育正常,走路是头往前冲,说话时眼睛看地上,与人没有目光交流,身上有股好久未洗澡的味道。他说:“老师,那件事情害了我好多年,如果可以抹掉这段记忆就好了。”我请他慢慢说这是件什么事情,小林讲起初中时班上有一群“小混混”,不和他玩,还约人疏离他,所以自己的初三特别痛苦,他们实在是太过分,尽管自己没有告诉老师,老师好像知道他的愿望一样,最后那五位同学被劝退了,但是他们的余党还在,所以自己一直很痛苦。我问道,如果可以改变,自己希望发生什么,小林说,就是希望他们可以邀请他出去玩,比如唱歌。我说:“是不是去唱歌时自己一定要有机会唱几首。”小林一拍大腿说:“老师,你知道我的心思。初三时我们班去唱歌,我一首歌都没有唱,这也是一个痛苦的回忆……”

这个咨询个案在学校共做了40次,一般情况下学生咨询大多是成长性和发展性问题,在做了病与非病的评估后,我强烈地感觉到这个学生带给我的特别体验:小林的个案从接收后一直觉得每次谈话后很累,每次我试图去了解一些更多的资料时,他总要回到初中生活,谈话中我们的想法通常不在一个频道,他有很多超常规的特别问题和极端观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繁杂情况下每周抽出一小时来接待小林,常觉得心很累,对他的讲述内容觉得烦躁,我相信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为此专门寻求个案督导,在督导中,小林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特征得到证实。特别写下这篇文章以供大家参考。

二、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他们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显著偏离正常,形成持久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小林在咨询过程中表现了很大的依从性,每次都提前到,但是咨询过程中感觉总被他控制。他会主动说自己想讨论什么主题,如果不打断,会在交流过程中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边缘性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来访者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都会感觉他们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显著偏离正常,形成持久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稳定,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更在乎自己给别人的印象、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表现。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BPD放在Axis II。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如下:

1.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象中被放棄。

2.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认同障碍:自体形象或自体感受持续明显不稳定。

4.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5.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6.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三、小林的症状

(一)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象中被放弃

小林的父亲有间隙性精神分裂症,他小时候曾多次目睹父亲犯病的情况,母亲一次婚外恋并带他去约会,小学二年级时爷爷奶奶为了他的成长,让昆明的姑妈把他接到昆明来上学,姑妈家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哥哥,从此上学期间一直离开老家在昆明。他的爸爸在读初二时病逝,妈妈在小学五年级时查出有胃癌,六年级时和他的父亲离婚,小林高一时妈妈病逝,高二时爷爷病逝。这些创伤事件是在和小林咨询时一点点“挖出来”的,并表现出不愿多谈,认为这些事情对自己影响不大,因为自己一直是在姑妈家,同时觉得在姑妈家也有不自在的时候,“比如有时不得不注意一下卫生,因为毕竟是在别人的家里。”对双亲的离世觉得没有什么感觉。

(二)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小林在谈及自己和同学的关系时,说因为初中经历的影响,自己不与人交往,只是有几个密友,但联系也不多,同时他的辅导员说小林和她的关系走得很近,经常主动给老师发短信,小林也说自己很信任老师,自己在高中时常与初中的班主任联系诉说自己的初中经历。在大学里的小林是走读生,基本不和同学来往,他认为没意思。

(三)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小林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在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在讲到自己要向一位心仪的女孩子表白时,情绪一激动,并在想象中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以及摇摆不定。

(四)认同障碍:自体形象持续明显不稳定

紊乱自我身份认同。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表现为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对自己的评价不稳定。

(五)显著的分离焦虑

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在咨询过程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小林对咨询师的依赖,有时我有课或开会说咨询不能如期举行,小林就马上回答:“好的。”同时转身就走,似乎怕被发现失望的情绪,有时到咨询室,我不在他就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谈。

基于以上一些表现,基本可以评估小林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四、小林的病因

相对于其他的心理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成因很复杂。对小林来说,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

(一)遗传学

一些研究双胞胎和家庭的学者认为人格障碍会遗传,小林的父亲有精神分裂症,这让小林有得分裂性边缘人际障碍的可能性增强。

(二)环境因素

小林童年目睹父亲的发病、母亲对家庭的背叛、父母亲的分离、父亲和母亲的去世等,被忽略或者强行离开照料或者爱护自己的亲人,这些都是小林的内心创伤。

五、心理咨询中心和学校的辅导策略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经常感到被误解,觉得孤独、空虚、无望。他们常常充满了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他们可能完全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具有破坏性并且为此很忧伤,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而且转换迅速,让人难以琢磨。

(一)心理咨询

人格障碍的咨询涉及人格结构的改变,通常咨询时间会很长,有的长达几十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学生会把自己生活中的很多病态情绪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咨询师首先要花很长时间来理解这些学生的行为、情绪和想法,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修为就很重要,但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服务的周期性和服务学生量大,很难完整做到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咨询。所以与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建议他们寻找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或就医,这是对边缘性人格障碍学生一种负责任的咨询态度。如果缺乏社会心理咨询的支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需要降低对心理咨询的期待,保持和此类学生的联结和关系,做好学生的情感支持,积极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成长与进步,对危机状态保持敏感并及时识别。

同时,学校咨询师也需要及时进行自我督导与寻求专业支持,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要随时评估。边缘性人格障碍被称为“咨询师杀手”,他们带来的极端情绪、负面情绪的反复投射,这些体验是很折磨咨询师的。

(二)同伴关注与朋辈辅导

边缘性人格障碍自身的性格特征让其可能缺乏亲密朋友,同时他们的言行又相对带有自伤、伤害他人等危险因素,因此发动班级心理委员或朋辈心理辅导员以及班級辅导员关注这些学生。他们很可能是在心理档案建档工作中筛查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来做咨询的。有些大学时期的心理成长点,如第一次失恋、补考等可能会成为他们发生危机行为的导火索,因此同伴和辅导员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团体活动认识同伴,活动的设置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例如参加了园艺活动,植物对人的接纳与开放,或者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促进他们的同伴关系,同时也增加了他和同伴交流的机会。

(三)团队协助其安全度过校园时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疾患,需要心理治疗甚至药物治疗,很多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都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很少主动求医。即使去到医院,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状的特殊性也不容易让医院做出诊断。所以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学生很少因为心理障碍的原因休学或退学,在某些遭遇危机状态的特别时候,学院书记、辅导员、宿管等学工团队要开展联合协助活动,帮助学生平稳度过校园时光。个案小林最后顺利毕业,在校期间,他所处的班级、院系对其非常包容,小林的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学校的老师与同学在他的心里还是一些“温暖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郭慧荣,肖泽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4(1):29-32.

编辑 王 敏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咨询师小林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梦孤独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高考前与高考后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别来无恙
读句子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