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教学中诵读的有效策略

2019-07-19刘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小学语文

刘莎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如何让学生品味这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经典诗文,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我认为诵读是有效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 诵读 有效 策略

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课,是在老师引导和组织下的读书课。”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手段。古诗文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在现当代语文教学论的语境下,朗读在古诗文阅读鉴赏之中有重要的作用。朗读不但可以体现个人对文本内涵的自我阐释,而且还可以使读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不仅能净化情感,陶冶情操,还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不少的语言素材,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精气。

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

一、注重保持并激发的学生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1.老师示范读能激趣。老师的示范性朗读若能读出诗人的情感,从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心灵情愫。学生在听读中初步感知诗人的主观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多种诵读方式激趣。课堂上书声琅琅,朗读的方式丰富多彩,学生才能有所兴致。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挑战读、男女生赛读、配动作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角色转换体验读、看图吟诵、配乐朗读等,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吟诵出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二、诵读要注意有目的、有层次。

鼓励学生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所收获,指导朗读也应该有层次。

1.第一层次读准字音,读顺诗文。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扫清古诗文中的生字障碍,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句诗文。为了激励孩子的诵读兴趣,继而又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把古诗读的字正腔圆。

2.第二层次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边读边想像画面,学生很容易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充分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标注好重点字,根据自己的感覺在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标记。老师采用的灵动的手势引导学生读、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课堂展示读。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3.第三层次读出诗韵。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再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诗歌中的一幅幅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匠心独运的设计就是唱古诗,不仅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配上悠扬的古琴声,教师的示范唱,带着学生唱读,古诗浓浓的韵味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此时,背诵古诗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激发想象,感受画面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如何让诗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有形的画呢?叶圣陶说:“古诗教学,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老师巧妙的设计,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只有发挥了学生无穷的想象,朗读才能出神韵。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出古诗中的画面,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描述,脑海中浮现出诗歌中的画面,从而感受到诗歌的画面美。

2.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感受古诗中的物象,用眼睛、鼻子、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好似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引导学生进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用耳朵去听一听,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的沟通与转移来产生丰富的联想。对莲花荷花等事物在感官上由视觉到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迁移。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领会诗词中的绘画美。

3.用画解诗 。

(1)用画解诗方法一。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直观的板书、幻灯片出示色彩鲜明的图画、课文插图,使得诗歌中的画面更直观化、形象化。在教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为了帮学生直观的感受诗歌,我将诗歌中的几个地点(汴州、钟山、瓜州、京口)以简易地图的方式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王安石一生仕途坎坷,命运颠沛流离,对稳定和故乡的向往之情。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诗意。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画面美。

(2)用画解诗方法二。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以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诗歌绘制插图,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在教授《山行》一诗时,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一幅画作,将诗中景变成一幅多彩的画。

4.用字解诗。诗歌用词极为讲究,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老师在教学中抓住关键字,即诗眼,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在授课《题临安邸》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字眼“醉”,让学生结合诗意和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画面呢?”学生脑海中的画面非常丰富,一个个醉醺醺的达官显贵们在西湖饮酒作乐,歌舞升平的画面。从而激发情感,对南宋统治者们的气愤、苛责。将林升的一腔愤懑体会的淋漓尽致。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给学生的诵读活动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植根于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沃土之上。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其中,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只要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浓厚的兴趣,坚持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在兴趣盎然中读,就一定能让学生爱上古诗文,使学生在诗文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文小学语文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