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文化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与实践探索

2019-07-19张小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最终将投身职场、建设社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劳模文化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联结紧密,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劳模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课程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劳模文化 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最终将投身职场、建设社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劳模文化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联结紧密。劳模文化能够调动人的工作热情,使之焕发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向心力。

一、劳模文化的内涵释义

劳模文化的内涵,得从劳模说起。劳模是一种中国现象,也是产生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色“中国语言”。劳模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

劳模是“劳动模范”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表彰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卓越成绩的企业职工、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劳动者而授予他们的荣誉称号。劳模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一位劳模就犹如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是人民之楷模、国家之脊梁、民族之精英,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公众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劳模文化即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经过“劳动模范”这个集合体长期劳动与创新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创业精神、助人风尚、劳动品格的总和[1]。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劳模文化是一股先进向上、积极进取的伟大力量,能够鼓舞人、振奋人、催人奋发,是带动人们奋斗拼搏的一种精神力量。这也是劳模文化的本质特征。

劳模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涵了劳模精神、劳模形象、劳模品牌在内的诸多内容。它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2]。

劳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劳模精神。在2005年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首次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 24 个字对劳模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此后劳模精神的内涵形成完整表述并被固定下来[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4]。

二、劳模文化与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结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特殊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劳模文化与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结。

首先,劳模文化囊括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作为劳模文化核心的劳模精神,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24字内容与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内容高度契合。

再者,劳模文化可为职业道德提供参照。劳模文化和职业道德均以社会劳动过程为依托,劳模文化是对劳动者的精神引领和方向指引,职业道德是对劳动者的基本规范和行为约束。在用职业道德约束劳动者的过程中以劳模文化为参考,可以提升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升华个人精神境界。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施教者者基于个人素质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授予学生职业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养成与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和行为,运用职业行为规范调节各种职业活动关系的过程。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和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对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

当前高校学生的教育中缺乏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引导与灌输,大学生们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认知不明、职业定位不准、职业价值认同不高,从而在就业、择业中易出现盲目和混乱,加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更是为本就迷茫困顿的未来职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大学生更加无从抉择。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应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稳定、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还可通过培养使学生拥有职业方面的思维能力,在遇到职業道德方面的问题时能够朝积极的方向加以考虑。可见,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高校应注重传授学生以道德规范,培养学生以职业态度,塑造学生以职业行为,为其走向职场奠定良好基础。

四、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劳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劳模文化本身的知识、情感、关怀等多元要素,是对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和行动的升华,铸就了劳模文化的助人品格,教给人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奋斗拼搏的价值追求。2010年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宣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1.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劳模文化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从个人层面来看,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大学是青年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人生阶段,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劳模文化进校园,意味着将劳模文化育人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劳模精神鼓舞人、以劳模事迹激励人,以劳模形象引导人,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不良职业行为、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为大学生未来进入职场提供有利保障。

从社会层面来看,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劳模文化进校园,将劳模文化育人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劳模精神鼓舞人、以劳模事迹激励人,以劳模形象引导人,为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2.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新时代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甘于奉献、遵纪守法和勇于创新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劳模文化内涵与新时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相结合,将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思政课堂教育等多途径来进行实践。

一方面,劳模文化入校园。可以将劳模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教育活动中,以劳模精神、劳模事迹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育人途径,营造积极向上、影响深远的劳模校园文化。

另一方面,劳模文化进课堂。可以将劳模人物、劳模故事、劳模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把劳模的奋斗历程、奉献事迹整理成教学案例,用鲜活生动的劳模故事和崇高的劳动精神阐释当代职业素养和高尚人格,让大学生体悟在职业坚守中成就卓越,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伟大的真谛,运用具象化的劳模文化事例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结语

劳模文化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课程教育等途径来实践。以劳模文化为依托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培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甘于奉献、遵纪守法和勇于创新的大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田鹏颖,姜耀东.劳模文化哲学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

[2]杜学峰.沐浴在“劳模文化”的阳光里[N].青海日报,2018-4-30(2).

[3]李珂.劳模精神在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80-83.

[4]習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5]李桂花,赵居川.大学生职业道德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4-46.

作者简介

张小小(1991—),女,汉族,湖南怀化人,助教,社会工作硕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
浅谈加强公路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