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把“红色基因代代传”落到实处

2019-07-19张涛徐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红色基因

张涛 徐健

习主席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军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源泉,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军人的摇篮,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枢纽。必须把红色基因传承摆上战略高度持续深入推进,确保革命事业薪火相传、人民军队血脉永续。

一、军队院校“红色基因”传承的相关要素

1.军队院校“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军队院校“红色基因”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源于大革命时代,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意志凝练出的不怕牺牲、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这是“红色基因”的根本内核。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凝练出的献身使命、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这是“红色基因”的支撑主干,三是在军队院校长期建设发展中,“红色基因”与“院校基因”相结合而形成的个性基因,蕴含着一所军校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军事人才培养的定位,这是“红色基因”的外延发展。

2.军队院校“红色基因”的传承载体。一是物质形态载体。其中包括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等实物形态存在。军队院校要重视对物质文化载体的发掘和保存,同时做好“红色基因”分解提炼工作,避免因实物的损坏而造成传承的断档。二是行为方式载体。“红色基因”也包含在校规校训、队纪队风、特殊仪式等可以进行模仿复制的行为方式中。三是自我发展载体。“红色基因”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它可以辩证吸纳新时代各种优秀基因,融会贯通新时代前沿理论和先进的人类文明,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所以历史传统与文明最新成果的结合为红色基因提供了丰富的发展载体。

3.军队院校“红色基因”的传承条件。一是理论认同。理论认同是传承根基,红色基因要想传承有序,日久弥新,就必须让传承客体发自内心的认同理论,从而为传承工作做好思想准备。二是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传承动力,“红色基因”所蕴含的正能量,必须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传承客体的价值体系,实现打动情感、深入心灵、形成共识,从而为传承工作做好情感支撑。三是行为认同。行为认同是传承目标,只有传承客体主动接纳“红色基因”,并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习惯,“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路径才能完成构筑。

二、当前军队院校“红色基因”传承存在的问题

1.部分青年学员思想基础不够牢固。通过对300名新学员问卷调查发现,受近年来意识形态冲击及复杂环境影响,青年学员普遍对于各种“新生活方式”感兴趣,而对党史、军史兴趣不浓。调研中发现,热衷于综艺选秀类栏目的占42.0%,美国大片、日韩偶像剧也是主流,红色影片仅占16.3%的支持率。同时,受一些快餐文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学员出现了不爱英雄爱网红的心理,有的出现政治观点混淆,甚至对党史、军史,英雄人物事迹的认识出现扭曲。

2.部分青年学员对“红色基因”内涵理解不够深刻。一方面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以问题“你怎样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为例,仅有60.6%的同志选择“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主义”,另外有17.3%认为“当时武器装备落后”,甚至有的学员认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白白牺牲,可以想想别的办法”。另一方面理解较为偏颇狭隘。调查显示,近35%的學员并没能从军人这一特殊职业和所担负的特殊任务这个高度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深刻内涵,仅仅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做好事”,同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还相距甚远。

3.部分青年学员在知行合一、自觉践行上还不够主动。一些学员虽然思想上认同,但自觉用传统规范、要求自身言行上还不够好。并且受当前个别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当好人、做好事产生了较重的顾虑和怀疑,见义勇为的现象越发少见。

三、积极探索军队院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

1.突出课堂教学,打好“理论认同”基础。坚持把理论灌输作为主渠道,把课堂教育作为主阵地,着眼夯实青年学员思想政治基础,认真组织入学入伍教育,建好用好“理论教学主课堂”“专题讲座小课堂”“优良传统红课堂”“万里海疆大课堂”“两微一端新课堂”,持续深化“一年级奠基定向教育、二三年级成才导向教育、四年级毕业志向教育”的“三级递进”育人模式探索,着力构建“强军思想反复固化、战斗精神长期培育、特色文化持久浸润、现代手段综合应用”的新时代育人格局。根据时代特点,着重提高学员在严峻形势面前看问题,职业、婚恋、挫折面前作抉择,歪理邪说面前讲道理的能力,扭住总开关,铸牢压舱石,切实扣好青年学员“兵之初”“官之初”的第一粒扣子。

2.坚持真情感染,强化“情感认同”共鸣。通过整合驻地红色资源,充分发掘史料底蕴,组织学员参加祭扫烈士陵园、诵读革命经典、与老干部对话等活动,让学员真实感受历史气息,感悟传统内涵,悉心体会革命军人的“红色灵魂”。要对院校在长期建设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红色资源进行寻访、收集和整理,提炼院风队魂,编写院史队传,形成以院史、年鉴、传记为主体的“红色基因”资源库。要组织学员走出校园,通过开展军民共建、助残帮困、社会调查等方式,在实践中感悟“红色因子”,激发学员从军打仗、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荣誉感。

3.突出知行统一,培树“行为认同”自觉。要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着眼点放在内化转化工作上,注重“身教胜于言教”,广大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已,广大教员要严谨治学,学员队干部要模范带头,在全院官兵中营造继承“红色基因”、争当“四有”军人的良好氛围,让成为“红色基因”的合格承载者成为一种至高荣誉、一种行为导向。注重营造武化校园环境。坚持演训搞誓师、毕业办阅兵,人人进行战斗体能和极限训练,组织军事大比武,评选“英雄”、“标兵”,让学员把想打仗、当英雄当作风尚。要针对青年学员思维特点,坚持在传承中融入“时代元素”,充分利用政工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符合学员“口味”的教育资源,强化思想根基、培育行动自觉,从源头上抵御敌对势力“政治转基因”图谋。

作者简介

张涛(1972.12—),男,籍贯:辽宁北镇,汉族,学历:研究生,研:从事军队院校管理工作。

徐健(1981.10—),男,籍贯:安徽宣城人,汉族,研究生,从事军队院校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基因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