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及对策

2019-07-19罗艳丽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利弊分析初中语文

罗艳丽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多媒体课件也走进语文课堂,带给了语文教学新的授课形式,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本文旨在探究多媒体运用的利与弊,及合理应用对策,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运用;利弊分析;对策

现如今,信息科学技术深入各个领域,大放异彩。时代的变革,要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必须突破桎梏,与时俱进。于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成了很多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也引发教师们对新的教学模式一系列的摸索实践,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全面育人添砖加瓦。

一、多媒体运用的优越性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极强的一门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内容繁杂多样,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语文课堂也应该是生趣盎然,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课堂。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语文课堂,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直观的视听刺激能加深学生的课堂感知

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直观的图片、音视频等,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并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授课效率。例如,在教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桃花源记》时,为让学生充分体会秦汉以来至魏晋时期,底层百姓在沉重剥削及连年战乱之下水生火热的生活,及由此生发的对美好生活、理想世界的强烈渴望。在课文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之后,播放时长12分钟的《桃花源记》动画片。观看动画,其实以生动直观的视听刺激,将文章情节及作者情感进行再次回顾,加深了学生的课堂印象。

2、知识涵盖量大,省却大量板书时间

语文知识繁杂,文字性资料多。在每每接触一篇新的文章时,为便于学生深入感知文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必不可少。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这些信息囊括在内;或通过网页检索信息,直接展示。这会大大减少板书时间,减轻教师课堂压力,将课堂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是语文课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授课时随时利用音视频播放,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起情感共鸣,扩充课堂容量,使学生从思想深处受到启迪震撼,达到语文教学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二、多媒体过度运用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传统语文课堂,带来很多益处的同时,也要谨防过度运用。

1、过度使用视听刺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音视频的播放,可以在或悠扬或悲戚的音乐中,在色彩绚丽、生动有趣的动画呈现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多彩生动的视听享受。但一堂品读经典文章的语文课堂,一味的或不加考量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直接呈现一些画面,代替学生透过文字描述去自由想象,生发体味,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扩展。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会一开始直接播放渔人进出桃花源的动画。学生确实在动画的吸引下,立马了解到文章的情节。可是,这种知识的建构,不是学生经过思考和联想生发的,学生品读文字,概括内容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这样不合时宜的多媒体运用又对学生有多少实质的益处?反而,长时间如此,便会让学生懒于思考,依赖教师直接将知识呈现,进而限制其创造力。这是低效语文课堂的体现,更对学生的长久发展不利。

2、过多资料的呈现,违背学生认知规律

多媒体技术运用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的特征。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知识点都能展示出来,制作的课件密密麻麻,容量极大。在授课时,教师会下意识的认为,课件展示的内容学生能直观看到,不必过多停留或阐释,因而进度快。但这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认识是需要过程的,更是需要自我思考而生发的。海量容量的展示,使学生对多媒体的关注多余自我思考,或急于记笔记,精疲力竭的跟随教师的速度。一堂课下来,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大大缩短,这也是低效语文课堂的体现。

3、优质多媒体课件制作,耗费教师精力

优秀的课件,是教师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整合而成的。为了使课件最优,教师要不断比对资料,择优选择。同时,课件图片的插入、文字的输入、链接制作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有所要求。如果堂堂语文课都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精力有限,制作起来疲惫不堪,也会影响其授课状态。而教师课堂上的饱满情绪是高效课堂的因素之一,教师如若没有良好的授课情绪,那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的对策

多媒体运用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它替代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也代替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现阶段很多教师对运用多媒体存在一定误区,这将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不利影响。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对多媒体的优化运用积累了一些浅显的对策。

1、多媒体图片、音视频运用,不宜频繁

首先,图片、音视频的运用不宜频繁,即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运用。当用采用,不当用就坚决不用。防止滥用,使文字品读课堂变成了电影观赏课或音乐欣赏课。其次,在课堂什么节点进行图片、音视频播放,要有艺术性的安排,在适合的时机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深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课件内容化繁为简、精而不杂

要精简课件内容。课件没有必要将知识点面面俱到的呈现,它不过是展示重点,将琐碎次要的东西剔除,起到牵引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课件页面也应该是美观大方、字体大小合适的。清爽的页面会让學生观看无碍又心情愉悦。

3、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学会资源共享

时代变革,要求教师要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这不仅包括计算机硬件使用能力,更包括软件使用能力。尤其是对视频格式的转化、音视频剪切、合成等技能的熟练掌握,有助于教师节约课件制作时间,提高课件质量。同时,集合大家的力量,资源共享,避免“各自为政”,疲于课件制作。

四、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语文课堂带来生机,提高课堂效率;过度运用或不当运用,则会使语文课不伦不类,误人子弟。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面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其利与弊,扬长避短,不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为语文课堂改革注入新鲜活力,造福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桂云.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7).

[2]周崇利.浅谈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9):108.

猜你喜欢

多媒体运用利弊分析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巧用电子白板技术,开展生动绘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