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控质量与企业创新

2019-07-19董晋亭

财税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管薪酬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董晋亭

摘  要 本文选取2010-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作为样本,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得出:内控质量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显著增长。

关键词 内部控制;融资约束;高管薪酬;企业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首要的动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构造、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探讨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复杂的改革环境下,创新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具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公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创新决定了企业生存、比较优势、市场价值以及投资回报。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企业创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有文献集中考察融资约束、公司治理、员工激励以及高管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活动依赖于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而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本整合与创新活动之中,由企业的内部控制决定。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企业评价内部控制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内控制度的快速发展对上市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作为企业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被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所影响。2010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中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了明确的指导,要求企业制定科学的规划,将开拓市场与技术开发结合,由此可见内控在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内部治理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已有研究证实内控质量对企业创新会产生重要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多用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倘若采用创新产出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吗?这一作用的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呢?在不同特征的企业当中这一作用又有什么不同表现呢?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学术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也不在少数,但对于内控,都将其作为协调因素或中介因素加以探讨。如许瑜、冯均科(2017)发现在内控有效性充分的环境下,高管激励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会更加显著。张晓红等(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控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部控制程度的高低与企业创新投入成正比。许瑜等(2017)深入探讨媒体关注、内控有效性与创新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政策导向媒体、市场导向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均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宫义飞、夏艳春(2017)发现企业绩效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内控质量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杨清香、廖甜甜(2017)发现内部控制和技术创新均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正相关,且有效的内控对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内控质量对于企业创新的推动两方面的机制。一是融资约束,内控质量越高,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越有利于企业创新。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的持续性是制约创新产出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有效掌握技术演进的完全信息,保证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有充足的资源投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为产出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高管激励,内控质量越高,企业高管受到的激励越大,越有利利于企业创新。高管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因为创新产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及时性的特点,这使得创新风险成为创新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正基于此,风险规避型高管往往不愿意推进创新活动。然而创新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竞争优势。高管不得不进行创新。内部控制运转有效,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和规范,将企业信息及时地反馈给高管,降低契约各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且通过充分的风险评价、控制与防范来降低创新产生的高风险,提高创新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确保高效的创新产出。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掌握公司控制权的高管人员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践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制约了企业高管的自利行为,使得高管薪酬绩效考核制度愈加透明,保障高管激励的合理性,从而调动高管创新动力,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内控质量和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创新绩效的数据源于国泰安,上市公司与子公司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了中国上市公司1988-2015年历年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相关数据。本文使用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绩效的代理指标。内控质量的数据为迪博内控指数,来自于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控制变量的数据全部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鉴于内控指引施行之后,企业内控质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就时间段而言,本文选择2010-2015年六年的时间。制造业企业是推动创新的主要行业,因此就样本公司而言,本文选取沪深主板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

2.模型设定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发明专利的平均申请量约为41.73件,实用型专利平均申请量约为34.19件,外观设计专利的平均申请量约为8.522件,所有三种类型的专利平均申请量约为84.44件。

2.回归结果与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内控质量对专利申请总量的估计系数为0.0749,且在1%水平上显著,代表内控质量水平提高能够显著地提升本年的专利申请量,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内控质量对专利申请总量的估计系数为0.0771,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内控质量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估计系数为0.0662,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内控质量对各类型专利申请量的正向影响都比较明显。

五、结论

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樣本,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控质量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显著增长;非国有企业内控质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考察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潜在机制发现: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和信息约束,为创新活动提供持续的创新资源,从而推动创新绩效;另一方面,内控质量能够保障高管激励的合理性,从而调动高管创新动力,推动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有一定政策启示:○1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需要重视内部制度建设。○2内部控制的建设具有经营和战略方面的意义,要继续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宫义飞,夏艳春.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会计之友,2017(18):35-39.

[2]许瑜,冯均科,杨菲.媒体关注、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绩效[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2017,228(12):88-96.

[3]许瑜,冯均科.内部控制、高管激励与创新绩效——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7,31(2):79-82.

[4]杜金岷,吕寒,张仁寿,等.企业R&D投入的创新产出、约束条件与校正路径[J].南方经济,2017,V36(11):18-36.

[5]Bargeron L,Lehn K,Zutter C.Sarbanes- Oxley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49(1-2):34-52

猜你喜欢

高管薪酬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的评述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实施细胞激活工程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