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异贫助体”心理疏导探索

2019-07-19吕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

摘 要:文章研究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新产生群体—“异贫助体”通过对异贫助体的界定,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异贫助体进行认知重构,形成新的认知,完成心理疏导的探索 。

关键词:构建主义理论;异贫助体;心理疏导

高校贫困生的关键点是经济不足的问题,如果没有国家助学金在经济上的资助,这些学生就很有可能没有经济实力完成学业,也就是说国家助学金是为了让这些大学生有学可上,顺利完成学业,确实圆了很多大学生的大学梦。但是在高校发放国家助学金名额有限,产生了新的贫困生群体“异贫助体”,针对“异贫助体”在助学金评定后出现的心理问题采用构建主义理论进行心理疏导。

一、界定新生群体——“异贫助体”

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类学生没有在精准扶贫行列,但是家庭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即贫困认定B等,这些学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能够开具《家庭情况调查表》,也能够提供村镇级贫困证明,但是没有《扶贫手册》,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节省,这些学生在B级评定过程中由于国家助学金名额有限没有被评定上,从而引发了各种心理上不舒服、情绪波动,导致想不开各种纠结,从而有些学生产生了焦虑、抑郁等症状,在这些学生心里有这样的认知“我贫困,我就应该得到资助”。笔者界定这类贫困生为“异贫助体”。异贫助体群体特征:没有评上国家助学金,内心苦闷、纠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有错误认知---我贫困,我就应该得到资助。

二、“异贫助体”形成心理问题的症结

这类学生在班级学生眼里是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由于自己勤俭节约被班级同学认可是贫困生,但是不属于精准扶贫对象,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没有获得资助,有一定心理落差,一直纠结于为什么自己的没有获得国家助学金,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心结无法打开。基于以上情况这些学生的症结就在于认知过程中认为—我贫困,所以我必须要得到资助,以自我需求为主,没有考虑到整体的对比性已经除自己以为的其他情况,过于执拗,导致难以释怀。

三、建构主义理论概述来源

建构主义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最早提出者瑞士皮亚杰他在认知领域是很有影响一位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把儿童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正式基于对儿童认知的充分的了解,就产生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理论的最终着眼点在于认知结构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是由以往积累认知不断的被新的观念打破,这是认知平衡就不存在,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心理变化,但是随着新的认知不断的冲击,在一定的时间内便建立的新的认知模式,从而达到了新的平衡,从而有了新的认知,个体的认知、发展都是在不断地循环着“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不断的提高。建构主义的主体是作为需要发展和提升的学习者,人类各种知识的获得都是在自我认知意识的不断的重组然后达到稳定,从而有新的认知,获得新的技能。比如儿童开始对于苹果的认知——苹果是圆的,当把苹果和洋葱放在一起,儿童以前的认知不再起作用,此时儿童的认知是混乱的,分不清苹果和洋葱,于是儿童在经过品尝、闻气味等方式再次确认对于苹果的认知,此刻儿童的认知不再是苹果是圆,而是新的认知—苹果不仅是圆的还是甜的。当再次把苹果和洋葱拿到一起时,儿童很快就能够把苹果找出来。从而,儿童的认知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四、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异贫助体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贫困生中异贫助体处于学生阶段对于贫富的概念不是很明确,他们认为在学校只要好好学习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但是当在贫困认定中确定了自己是贫困生,旧的认知被刷新,形成了新的认知--我贫困我就需要被资助,当这个认知被评定过程中名额有限这个现实否定时,这些学生就产生了不理解,心理不痛快觉得所有人对自己不公平,自己是最不幸的人。这个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用建构主义理论把这些学生从不正确的认知中弄出来。

要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异贫助体进行心理疏导是有其可行性的。首先认知改变额主体是学生本人,再者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探讨,用自我意识对新的认知进行有意识的重构及同行从而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认知,使得心理问题得到疏导。

五、建构主义在异贫助体心理疏导中的应用

(一)准备过程

因异贫助体学生有不正确认知,心理非常脆弱、敏感 ,在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时要找到这些学生比较好朋友,已经比较信任的老师。还要在这些同学情绪波动不是很大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分别进行交流。把一些励志的名人传记放在交谈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以便在交谈中出现情绪激动时,作为缓解情绪的外界力量。

(二)实施过程

(1)创设认知环境,激发奋斗的热情

创设适当的认知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构建主义实施的必要前提。要想创设认知环境,首先要班主任和班级同学的竭力配合。就这些处于异贫助体的学生,首先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奋斗成功的形象,班级可以组织开展观看电影活动,播放励志的电影,让大家在观看完之后进行发表自己对于影片的感受,如果自己是影片中的人物,自己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事先让部分学生发表引导性的演讲,在这种环境下,异贫助体学生就会因为影片主角励志事迹和同学们的激情演讲有所触动;也可以开展读书评书会,在班级开展看名人典故活动,看我大家进行交流,谈谈心得体会,这也能够让异贫助体学生有所感触;还可以班级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听老一辈共产党员讲革命故事。当然还有其他的形势,我们的目的在于让这些贫困生能够触动,为我们采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基础和铺垫。

(2)采用团体座谈或个别座谈方式,打破旧认知,重造新的认知

当异贫助体对于“旧认知-我贫穷,大家对我不公平”被励志故事,革命故事等冲击后,产生了些许动摇时,班主任或者班主任委派的学生就可以对其进行朋友式沟通,通过引导让这些贫困生自己认识到我虽然贫困但是比起那些故事的主角我是幸运了很多,其实我是很好的,我的贫穷是暂时的。这个认知的转变是建构主义的一个延伸说法,当个体在认知过程中从同化到顺应,个体能够独立完成是很理性的境界,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外界力量进行必要的推动,才能完成新认知的。新认知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不断进行,直到个体能够建立新的认知为止。

(3)新认知形成后,要强化认知

当异贫助体这些贫困生能够从国家助学金落选的事情中走出来,新的认知不够稳定,还存在现实的困难,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照顾,多和这些贫困生进行沟通,对于这些学习上的困难和生活上的困难大家要多关注,并表扬其优点,增强这些学生自信心。

建构主义理论在异贫助体中心理疏导作用能够发挥出来,突破了传统的强压式接受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由旧认知重建新认知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他领域可以借鉴使用。

建构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认知主体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封闭自我,没有认知冲突的个体实施起来周期比较长,见效比较慢。对于这些学生需要重新制定方案开展新的研究。

參考文献

[1] 吕秀梅,邵腾伟.基于构建主义的《金融理论前沿》教学探索[J].探索与实践.

[2] 王琳.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电影辅助外语教学[J].

[3] 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J].继续教育研究,2007(02).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5年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研究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异贫助体”心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XSZZ201501。

作者简介:吕霞(1979- )女,讲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研究方向:数学应用与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配合护理及心理疏导治疗神经性皮炎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的体会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