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缺失
2019-07-19刘畅
摘 要:历史使命感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家、民族赋予个人或组织的社会历史责任。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存在一定的缺失,必须提高重视。文章首先对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失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提出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失
历史使命感并非强加到个人身上,而是出于一种对民族、对国家的主动责任感,一种不求回报的无私意识。新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教育以及个人原因,导致其历史使命感缺失,思想动态摇摆,没有意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感。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当代青年历史使命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失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作面临的时代挑战
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外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这个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这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但也对我国现今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影响,对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带来了挑战。西方国家的思潮渗透至全世界,对其他国家的传统意识起到了淡化的作用。现代部分大学生更推崇自由主义,向往个人自由,他们认为,个人自由应超越集体利益,公民的意愿应超过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这一价值观虽能刺激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打破常规的能力,激活大学生的思维,但忽略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部分大学生更推崇实用主义,注重实际的效果。这一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但难免忽视了在奋斗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对于失败者存在不公。外来思潮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对尚未建立明确三观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传播。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自媒体的兴起,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对网络的话语权有“去中心化”的作用,即弱化了权威的力量。与旧媒体以报纸、杂志、电视为权威话语机构的特点相比,新媒体的话语权更平民化,民众和自媒体门户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观点,且信息的发布者和阅读者能进行双向的交流,形成互动。话语权的自主化虽然使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降低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同样也对大学生历史使命感问题产生了影响。
二、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现状及原因
由于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发展水平因素,以及社会转型发展、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影响,大学生历史使命感不足,与其角色职责要求出现弱化。很多大学生出现社会公德意识缺乏、自我意识偏重、纪律意识偏低。具体来说,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大学生心理矛盾性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已经进入了青年中晚期,心智逐渐成熟,但还未走向完全的成熟,且大学生的行为也处于他律阶段,自身情绪容易发生偏颇。加上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孩子的关爱呵护无微不至,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挫折教育、独立能力教育,让其从内心产生了无忧无虑,缺少危机意识,责任跟缺失,逐渐也会失去上进、学习的动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价值观念、利益分配、社会群体等都出现多元化态势,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矛盾。一方面在从小接触的正统教育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刻围绕着学生;另一方面,网络化时代中,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大学生也造成了侵蚀。这种情况,就会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差,第一,校外内外的反差问题。学生在学校中接受高水平的道德规范教育,但在社会中存在一些低水准的道德意识、行为,学校长期教育有可能被社会中不良风气所带坏;第二,理想教育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大学生在长期学习、生活、集体价值冲突中,不断形成自我价值观念,甚至很多大学生形成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在物质、思想等因素干扰中,给大学生筑起了道德城墙,让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失。
(二)媒体舆论引导和评价失衡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多种媒体形式,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大学生是接受信息最加广泛的群体,如果大众传媒在道德宣传中存在偏颇,或者出现传授失导问题,就会给大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例如,如果大众传媒主流价值观推介不够明朗,对非责任现象监督管理力度缺乏,以至于传播内容不健康、不科学,容易让大学生在责任行为选择、意识规范认同等方面出现迷茫。另外,一些传媒为了抓住大学生群体的心态,过于迎合,很多宣传片错误引导,抵消了学生多年接受的正统教育,加上现实社会中对学生正面引导工作不足,缺乏思政教育力度,导致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失。
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学生道德水平、行为规范监管力度不足,无法起到相应的警示效果。在考核分析问题中,无法将学生思想道德与学生评比、就业等挂钩,导致历史使命感逐渐弱化,学校的思政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强化对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培养
(一)发挥思政课堂作用,强化外部影响力
大学课堂应该是大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的重要阵地,而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利用中国近现史纲要、思想政治、形势分析等课程,发挥这些课程的优势,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这一培育理念。
大学生思政教育等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突出重点,将国家生存发展教育纳入到核心课程内容中,建立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改革核心的思政体系,并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让这些理念都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其在内心中有一个针对性的评价。尤其是形势政治分析课程、中国近现史纲要,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对我国民族发展、国家发展历程,能够为学生提升历史使命感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能够增强其忧患意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思想;结合形势政治分析,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挑战,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其历史使命感。
(二)搭建更加完善的平台,挖掘思政教育资源
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并非学校一方工作,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树立历史使命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培养工作当中,必须加强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调动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共同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共同建立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教育平台。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感受历史使命感分为,参与名人讲述活动,让学生有一个榜樣参照,让其在榜样的带动下,将自己情感、思维都投入到历史使命感构建当中。
学校还可以利用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清明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并鼓励学生能够走出校园中,参与到社区建设、扶贫帮困等工作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历史使命感。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历史使命感是一种责任,是对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存在缺失问题,这不仅是由于学校教育工作不到位,更是由于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综合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历史的正确态度,缺乏对时势的评价,个人主义意识严重,甚至存在自私、漠视等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培养,发挥学校思政教育优势,搭建共建平台,培养出更多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和悦.论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学习十九大精神 勇担历史使命[J].求知导刊,2017,12(08):114-116.
[2] 郭军.不忘初心得始终 勇立潮头敢为先——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25(08):99-101.
[3] 冯梦.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拓展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03):24-26.
[4] 魏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塑[J].新西部,2017,12(09):32-33.
作者简介:刘畅(1987- ),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