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建筑施工工艺授课方法探究

2019-07-19廖志雄

教育界·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筑专业任务驱动中职教育

廖志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施工工艺授课方法会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文章首先对中职教育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中职教育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管理授课方法,旨在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建筑专业;施工工艺;教学实践;任务驱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内教育事业,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专业施工工艺授课教学需要与社会实践相接轨。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将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學管理方法融入其中,可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中职教育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中,施工技术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管理时,需要将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相互结合,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中职教育建筑施工专业教学管理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在进行编排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按照“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屋面防水分部工程”以及“装饰装修分部工程”等顺序进行编排。各个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内容跨度较大,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形成紧密的联系。知识更新相对滞后,导致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解决。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也会出现产、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同学们无法通过生产实习的方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资讯,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使用的各类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较少。

(二)教学实践相脱节

当前,在课程教育教学管理中,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都会涵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的场所大部分是教室,教师通过课程讲授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工艺流程影像资料和施工现场教学视频等,展示给学生。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没有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训练。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实践场地的制约,导致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较低。即便安排了现场参观教学,也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三)教学方法待完善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水平都有待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师需要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内容与发展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中职学校的建筑施工专业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丰富的施工现场教学管理经验。教师要充分地理解课本当中的基础工艺与施工技术,还要能够以清晰的思路和生动的语言将书中的内容传达给学生。但是,由于建筑领域的技术更新较快,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缺乏组织教师进修提升的条件,教师教学仍旧受到传统理念与理论的影响,不能够将最新的资讯和专业技术及时地传达给学生。

二、中职教育建筑施工专业教学管理的授课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对此,相关领域的教职员工和校方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发展。

(一)补充教学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材料进行补充。比如,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之后,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地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表1)。

在对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都进行补充和完善之后,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到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细小环节,进而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对施工过程进行准备、检验与处理。并且,在每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对最新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国家建筑标准进行进一步拓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巩固与提升。

(二)任务驱动管理

从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仅仅是来自课程本身。大部分的情况下,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以及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任务驱动型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与安排。比如,针对混凝土浇筑的部分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知识相对抽象、枯燥,导致对部分概念与施工工艺出现混淆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教学管理的进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根据图1当中的流程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紧密地围绕着“混凝土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搭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优化作为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以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

(三)创造实训条件

教师在完成了课本内容的讲解之后,可以重点对分部分项的施工工艺进行深入探究。通过为学生播放施工现场的教学管理工艺过程的录像、图片以及动画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通过感官刺激的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和施工工艺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模拟实训的教学空间,在模拟实训空间中,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对部分理论知识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多次讲解。学生在观看了教学资料之后,在实训空间中进行实际操作。此种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在校内建设仿真实训的场所,让学生们在实训操作的空间中,自由地对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和钢筋工程项目等进行学习与实践。在学生完成相应部分的理论学习之后,实习教师便引导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操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设备应用的认知。

(四)加强安全教育

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创造实训操作的环境之外,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职教育建筑施工工艺的安全操作指导原则。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并且采用统筹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虽然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实训场地并非真正的施工现场,但是作为一个模拟施工现场,教师需要将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都充分地考虑在内。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时,教师要充分地确保学生的安全。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专业教师在每次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训练之前,都要重点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学生个人安全、他人安全以及项目安全。在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回顾总结,对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对于个别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学生群体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社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专业教师针对专业化教学管理方案进行重新规划与设定,增强教学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学生的教学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妍佳.中职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2):151-152.

[2]楼江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核心技能”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28-29,35.

[3]李晶晶.浅谈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2):94-95.

猜你喜欢

建筑专业任务驱动中职教育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建筑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开展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中职建筑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