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19-07-19孙彬

教育界·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互联网+党建拓展

孙彬

【摘要】“互联网+党建”的治理模式是党建基层工作理念符合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推广“互联网+党建”模式,可以促进社会基层治理理念全面升级。只是作为一种创新理念,“互联网+党建”的模式运行与发展尚不成熟,仍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促进理念、规划、体制方面的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拓展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以党组织为核心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下,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方法、体制方面的创新。“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我国政党在明确自身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在价值宗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精神领域与社会现阶段的诉求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

一、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社会利益格局和传统的社会结构向现代开放的新型社会结构转型,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基层社会的治理难度。为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党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方式都需要积极创新,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强调社会群众主体的参与性,明确党委、政府的治理权责,通过对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创新,使基层党建更好地指导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

(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对党建领导要求

基层党委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要切实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治理工作对基层党委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发挥自身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基层党委要把握好党建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密切关注人口流动变化的情况和特点,结合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法治化的新要求,围绕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积极推动基础党建的制度、组织、运行体系的创新,从而更全面地做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领导工作。

(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党建统筹协调能力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先明确治理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责,改变传统模式中由党委、政府承担管理职责的模式,鼓励社会组织群体和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具备领导职能的基层党委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统筹协调能力,调和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治理相关制度,激发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构建“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

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践中,发挥党建示范作用,促进智慧服务的具体落实,都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党建”的共享化格局思路。围绕这一特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构建合作共享的治理理念

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工作中,如何用社会治理模式替代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新理念。从传统的社会管理观念发展为社会治理观念,更多地体现了党建工作已经逐渐摈弃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導模式,转而运用社会全面化的网状互动性思维进行社会治理。如何积极发挥社会各主体的作用,提高现阶段社会民众与组织团体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参与积极性,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将该问题的解答作为“互联网+党建”模式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导,能有效促进党和国家各方面资源的合作共享。

合作共享治理观念是基层党组织与社会各主体相互合作,在各部门共同建设下树立的共享理念。为了该理念的成功施行,基层党组织需要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密切党组织、党员、社会群众之间的合作关系[1]。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理念,不仅是单向面对社会群众并提供服务,也为党员群体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在合作共享治理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党建部门要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将命令领导转化为合作参与,从而积极构建基层社会创新的合作共享理念。

(二)发挥党建格局引领作用

党建格局指的是党建的核心内容,如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和政策等基础性社会领导方针。在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党组织局限于形式单一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在工作实质上突破党建工作内部格局,长此以往,该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党建思路的发展,将党建与社会发展分离开来,无法发挥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因此,要发挥党建格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使党建工作引领区域内的具体发展和各组织、部门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落实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实效。

党建格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可以有效实现基层社会各主体的参与落实。这其中,党组织要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准确的战略目光精准把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潜在问题和发展方向,通过党建格局引领政府工作的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智力与政策的支持。

另外,党组织与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协调合作也是构建“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体现。基层党组织作为各社会参与主体间的利益调节剂,需要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治理主体提供便利的利益诉求平台,运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与多元共治格局的形成提供支持。

三、开拓“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空间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基层党建工作形式进行创新,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2]。以上海某区为例,该区利用手机微信的功能,将社会基层党员与社区代表组织在一起,将“摇红包”的形式与“微心愿”公益平台相结合,让社区居民将易实现的、不需要较高成本的心愿放置在“微心愿”公益平台上,由该区基层党员和社区代表通过“摇一摇”方式认领,并帮助居民完成心愿。该方式创新地将互联网思维与基层党建的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无形中巩固了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执政基础。

在具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全心全意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掌握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生活所需,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基层党建工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增强党建工作在基础社会治理中的科学性。

(二)制定工作规划,提高“互联网+党建”系统的科学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部分地方党组织通过微信、云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建立基层党建的新模式,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模式为“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但是在工作的实际推行中,对“互联网+党建”的系统构建不应该局限在单一领域,需要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整体规划,细化局部发展,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党建工作新体系。

在“互联网+党建”的工作规划中,党政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党员展开教育培训,提高党员整体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将现阶段的基层党建工作整合起来。例如,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基层党建在职APP管理系统”,在提高管理基层党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基层党员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将基层党员的具体情况与社区基层服务相结合,提高基層社会治理效率。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党建工作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建设统一的党建信息和应用平台,做好相关前景规划,提高“互联网+党建”模式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应用程度。

(三)强化多方合作,建立“互联网+党建”的工作互动机制

对基层社会治理而言,这不仅是传统价值层面的改变,而是一项具体的实践行动[4]。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需要有相匹配的体制保障,以促进其工作的落实。

结合这一观点,我国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公共管理互动平台,面向社会群众征集各项制度的实施意见,解决群众反馈的实际问题等。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该互动平台处理群众诉求,遇到需要相关责任单位处理的问题,可以直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将问题上传给相关单位处理,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发挥“互联网+党建”模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需要明确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层社会产生矛盾的关键问题,构建“互联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在解决基层社会矛盾实践中提升“互联网+党建”的实践能力,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指导方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发具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网络互动平台。

【参考文献】

[1]韩冬雪.发挥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复合效应[J].人民论坛, 2017(25):106-106.

[2]中央党校省部班(61期)“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专题支部二组.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珠三角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视野, 2017(05):67-70.

[3]曲孝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加快实施基层党建“万千百十”行动计划[J].人民论坛, 2017(s2):122-123.

[4]曹海军.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J].政治学研究, 2018(01):95-98.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互联网+党建拓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研究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