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办新型村镇银行利于社会资本向农村配置

2019-07-19卞文志

时代金融 2019年16期
关键词:管理型中银村镇

卞文志

江苏省常熟市农商银行日前公告称,该行已收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其筹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兴福村镇银行的决定。据悉,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在2018年底之前,已有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宣布拟设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但目前尚未获得批复。

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意义何在

对于银行业而言,什么是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据了解,银保监会曾于去年1月12日发布《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新设或者选择1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行,即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由其受让主发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镇银行股权,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履行主发起人职责。同时,在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国定贫困县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在同一省份内相邻的多个县(市、旗)中选择1个县(市、旗)设立1家村镇银行,并在其邻近的县(市、旗)设立支行,即实施“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模式。

对于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形式,打个比方,就是让“大儿子”(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承袭股权,帮“老妈”(母行)管理一群“小儿子”(村镇银行)。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在机构类别上仍属于村镇银行,仅调整增加了其业务范围,增加了投资和收购村镇银行,为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询、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培训等中后台服务,以及受村镇银行委托申请统一信用卡品牌等业务。

事实上,早在2016年初,原银监会便提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的设想。2018年初,原银监会发布《通知》。《通知》的发布,说明在经历了十年“遍地开花”的高增长后,村镇银行开始进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发展的资源整合阶段。一个典型特征是村镇银行股权变动频繁,不同发起行之间转让与并购现象时有发生。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三农”发展和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2011年,中国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合作,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目前已形成独具品牌特色的信贷产品和经营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之路。

这几年,中银富登不断并购扩容。继2017年以9.78亿元收购国开行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后,2018年8月27日,中银富登又以16.06亿元的大手笔,将中国建设银行持有的27家村镇银行股权揽入囊中。作为村镇银行并购市场上的最大买家,中银富登在完成了对国开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旗下村镇银行股权收购之后,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已达到127家。对此,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表示,中银富登之所以敢于出手,也是源于多年来在村镇银行领域的探索,并形成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核心技术。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中银富登设立法人机构100家,在乡镇设立支行网点127家,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327家,形成了覆盖全国19个省(市)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成为中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6月末,中银富登累计投放贷款逾千亿元,有效存款客户数约160万户,贷款客户数超21万户。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03%,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1.91%。在地区分布上,不断下沉服务重心,中西部地区占比77%,列入全国832个贫困县统计的共计33家,为经济运行最薄弱的地区送去金融的源头活水。可以说,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出现,对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型村镇银行有哪些优势

2017年3月初,在银监会召开的“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马晓光表示:“支持主发起行根据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和管理需求,探索实施投资管理模式,提升对村镇银行规模化组建、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水平,激发培育村镇银行的内在动力。”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市场准入处处长朱惠春也表示,相比一般的村镇银行,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是独立法人,可以更好地统筹集中优势资源,比如IT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村镇银行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支持,补齐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中后台服务短板,提高管理效率。

有关人士表示,通过设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强化对村镇银行的管理,有三重意义:一是对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低、管理水平较差的村镇银行进行资源整合,整体提升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二是让更懂村镇银行的村镇银行自己管理自己,更加接地气,有利于规范村镇银行自身的管理,有利于摸索集团化的村镇银行自身整体发展的道路;三是依靠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的财力、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资源,走更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有关人士指出,此举无论对发起行来说,还是对原下设的村镇银行来说,都是福音。但必须加强发起行对下设村镇银行强化规范管理、缩短发起行的管理半径,强化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定位。

另外,投资管理行还能针对村镇银行特点,建立专门的风险识别、监测、处置以及流动性支持等制度安排,提升村镇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有关人士称,对于“多县一行制”政策来说,其主要目的是平衡金融服务覆盖和机构商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村镇银行在贫困地区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由于机构规模小,与一般性金融机构跨区经营有明显的区别。为了加强风控,监管对该政策推进也设立了一些条件,比如区域上是覆盖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数量上最多跨县分支机构不超过5家。另外,监管还对多县一行的机构建立资金运行考核机制。

改革源于突破瓶颈

银监会之所以决定设立投资型村镇银行,主要在于原有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中国村镇银行的设立源于2006年,当时,原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6个省(区)的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在当时,这份文件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两项放开:一是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并且,大大降低了设立一家银行的门槛,不仅调低了注册资本,还取消了营运资金的限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成长中的烦恼”,包括运营成本高、管理协调难度大、业务结构单一、不良率偏高、盈利水平不高等。

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难点,主要在于: 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揽储难于大中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又严重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偏弱。乡镇地区仍有不少农民对村镇银行缺乏信任,而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手段有限,也使其相比大中型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吸收存款的难度。另一方面,管理与运营成本高,村镇银行实力小,而建设与维护独立系统的投入较大。村镇银行并非能够简单复制发起行的支撑系统与服务手段,两者的服务对象、风险特点存在差异,因此,村镇银行须搭建专门的中后台服务平台,“量身定制”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

监管部门曾指出,与现行管理模式相比,村镇银行引入投资管理行模式,有利于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在商业银行持股比例不低于15%的前提下,《通知》要求投资管理行优先引进优质涉农企业投资入股,从而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入股村镇银行的渠道,促进建立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架构和服务机制。此外,原中国银监会办公厅2014年曾发布加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村镇银行优化股权结构。在坚持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的基础上,村镇银行应按照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拓展支农支小特色服务、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的原则,推动实现股权本地化、多元化、民营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投资参股村镇银行,包括广聚能源、御银股份、中孚实业、东莞控股、顺鑫农业、中炬高新等,有的还取得不错业绩。例如,中炬高新参股10%的中山东凤珠江村镇银行,2018年實现净利润5410万元;广聚能源参股的宝生村镇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1416.6万元。可以相信,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带来降低成本、强化风控、提升绩效等效果,将推升包括上市公司、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等社会资本投资参股村镇银行的热情。

猜你喜欢

管理型中银村镇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提取含硫银精矿中银的试验研究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汇丰香港中银香港首发“熊猫债”
村镇建设
烟草企业管理型QC小组活动组织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