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错题,实现师生双赢
2019-07-19赖雯
赖雯
摘要:错题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错题融入课堂教学,使它成为教学预设的有效依据,成为课堂激趣、引思、促学的驱动器,以实现师生双赢,提高教学效率。
關键词:小学数学 错题 师生双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尽力预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知识,尽可能不出现错误。事实上,无论教师预设得多完美,讲解得多精彩,学生在做题时仍会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这些错题资源,教师要谨慎对待,巧用错题资源,点亮数学课堂,让“错题”之花美丽绽放。
一、巧用错题,使它成为教师教学预设的有效依据
错题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充分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思维的缺陷。在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利用学生有价值的错题资源,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往往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长方体体积为例,许多学生在算出长方体体积后,就会将体积单位错误地写成长度单位,究其原因,除了做题粗心大意,偏重计算结果外,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套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的过程中,受惯性思维干扰,立体空间意识不强,不能意识到长方体体积计算空间维度发生改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预设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和掌握上,还要加强对学生空间意识和思维想象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二、妙用错题,使它成为课堂激趣引思的有力驱动
错误资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妙用错题资源,激趣引思,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如在做题时,学生容易被数字迷惑,为了防止学生掉入解题的陷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在讲授做题技巧前,教师可以引入如下错题:“若5个人合唱一首歌要5分钟,那么全班50个人合唱一首歌需要多少分钟?”有学生说道:“5个人合唱一首歌要5分钟,那么一个人唱一首歌要1分钟,50个人合唱就要50分钟。”显然,这位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不要直接对这位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而是应该追问学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原因,许多学生赞同这个说法,他们认为:5÷5=1分钟,50×1=50分钟,所以全班50个人合唱一首歌需要50分钟。这时,其他学生会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5个人合唱一首歌,表示5个人同时在唱一首歌,这说明一个人唱歌的时间也是5分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心中也就有了正确答案,那就是5个人合唱一首歌要5分钟,50个人合唱一首歌,同样要花5分钟。通过错题导入,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又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突破了思维定式。
三、借用错题,使它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错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发现、实践操作、交流讨论,经历找错、议错、析错、纠错等过程,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内化知识,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乘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道错题:“有两行树,一行8棵,一行6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独立完成后,有些学生出现了错误,他们所列错误算式为:8×6=48(棵),2×8=16(棵),2×6=12(棵),2+8+6=16(棵)。显然,学生未能真正把握加法与乘法的本质,导致求解时受乘法思维定式的影响,一看到题目就匆忙下笔,没有仔细审题,乱凑数列式,产生错解。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讨论,重新剖析题意,找出错因,修正答案8+6=14(棵)。
四、结语
面对学生的错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也不能直接否定,批评责备学生,而应正视学生的错题,有效利用错题引导学生剖析错因,追根溯源,对症下药,从而变“错”为“宝”,拨“乱”反“正”,使错题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沙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