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7-19曾艳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材课文

曾艳

读与写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读与写的结合,导致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不佳。部分教师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教學中,要想实施读写结合,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生的方式思考、学习、观察、发现,实现读写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受自身思维的影响,从自身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失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教学活动过多

当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新教学方式,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但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活动过多,形式重于内容,整个课堂看似热闹,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果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过多的活动,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降低读写结合的效果。

3.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刻

从初中教材内容来看,课文难度不大,但部分教师自身能力有限,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工具书或多媒体,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这使得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学生有时候不能接受与理解。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首先,教师要重视推敲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经过层层筛选确定每篇课文,这对引导学生学习具有积极作用。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点,在学习中学生可由个性推出共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描写比较精彩、细致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美绝伦,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这些优美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如课文《海燕》中将燕子的外形特点描写得出神入化,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展现了燕子的形象,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再让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句子,描写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于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等在学生稚嫩的笔下诞生了。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重视读写结合。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应重视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与研究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妙处,并指导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一句描写得特别细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幸福中去。”笔者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句话提到的两个“幸福”,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分析后,认为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看到了她的奶奶,看到一切美好的想象,所以她死的时候没有痛苦,这是一种幸福;第二个“幸福”指小女孩已经死了,她不用再忍受寒冷与饥饿。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经典段落,让学生试着模仿练习,有效运用读写结合,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最后,曲尽其妙,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像是品尝一杯醇香的茶,令人回味无穷,好的文章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引起读者的无限想象。在语文教材中,很多作者在结尾处留下悬念,让读者意犹未尽,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应将结尾作为学生练习写作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续写作者没有说完的话与故事,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化阅读的要求,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三、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教学中积淀出来的精华,它适合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也符合初中教学培养的目标。把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阅读中促进写作,在写作中带动阅读,可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双赢,帮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用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高中、大学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我国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士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材课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教材精读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