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019-07-19许洪涛
许洪涛
摘要:近年来,高中生因心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伤害他人及自己的现象数不胜数。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身心健康的高中生队伍,助力社会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第一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包含身体健康、道德健全、心理健康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但是,很多常规的体育教学侧重于身体健康,忽视了道德健全、心理健康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价值。诸多体育教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發展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迷茫
很多高中生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学,尤其是高一学生,他们普遍存在“为父母上学”这一心理。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很多高中生在面临“为什么上高中”这个问题时,普遍的回答是“父母叫我上高中”,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高中,也不明白上中专与上大专的区别。由此可见,很多高中生都不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
2.人际关系问题
很多体育课都是通过活动开展的,其中很多活动是集体项目,需要多位学生一起合作。但是,在体育活动中,经常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活动,或是两三个学生集结在一起默默地看着其他同学参与体育活动。当其他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活动时,这一部分学生却在旁边冷眼旁观,郁郁寡欢,不愿意参与其中。在班级管理中出现这类不合群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抑郁、紧张、焦躁、固执等心理
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多高中学生会出现抑郁、焦躁、固执等情绪,学生无法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又不敢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父母和同学,于是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些学习成绩平平、长相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敏感、自卑,在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后,会立刻产生各种不良情绪,部分学生甚至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看小说、打游戏等休闲活动中,想通过这些休闲活动让自己获得短暂的快乐,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高中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教学中心,并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差异,再结合其他学校的体育教学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锻炼技能。
另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针对性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不适合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也无法满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简单的体育运动缺乏挑战性,难度太低,而太过复杂的体育运动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起到调节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体育活动中获取乐趣。这样,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身体,还改善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结语
现如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峻,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的体育教学,促使学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深.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7).
[2]王婷.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A版,2014,(4).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东明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