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9-07-19赵中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气泡振动创设

赵中

纵观当前的物理教学,教师囿于题海战术,重视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但这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应以情境为切入点,将问题转化为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把握原则,促进思考

1.循序渐进

物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较强,教师可以将问题置于情境中,并进行细化,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易于理解相关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探寻问题的本质,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2.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发自内心地去探究和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驱动力。初中生缺乏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他们的学习动机源于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3.启发诱导

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能营造出乐学的氛围,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丰富的资源、典型的实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二、创设情境,有效提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演示、实物、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将新知融入情境中,能更好地引发学生质疑和思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上《速度》中,教师呈现猎豹奔跑、蜗牛爬行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运动有快有慢,接着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然后,教师呈现出飞人博尔特奔跑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讨新知识。当然,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一系列难度相应,并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然后适时地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3.细化难点,深知求索

面对思维发展尚未成熟的学生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常理、甚至显得较为幼稚的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恰当的指导,以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引导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有探究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

三、准确切入,借问促探

1.以情境为切入点

教师要建立生活与物理教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思考、探究。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上《乐音的特性》时,教师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同时,教师让学生在鼓面上放上纸屑,观察声音大小不同时鼓面振动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振动幅度、声音响度的不同,发现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然后,教師通过男女声调的对比,让学生思考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振动1/4尺长与3/4尺长,让学生感受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发现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分别播放了由二胡、笛子演奏的同一首歌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先后由哪种乐器演奏,再让四名女生站在教室后面分别念一句诗,让其他学生指出是谁念的,从而使学生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物理学科的章节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要善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2.善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提问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在要点处提问,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思考后获得答案。同时,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才能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处。

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上《汽化与液化》时,教师让学生谈谈水沸腾有什么明确的特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温度升高、冒白气、有气泡产生等现象。接着,教师出示水沸腾实验记录表,让学生结合观察,谈谈水沸腾前后的气泡有什么不同,在水沸腾前后气泡上升的剧烈程度如何,猜想气泡中有什么物质。

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学生只有亲自探究活动,真正融入物理实验环境,才能激发主体意识,解除疑惑,总结物理规律,实现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将情境探究模式引入物理教学,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气泡振动创设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冒泡的可乐
创设未来
振动与频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冰冻气泡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奇妙的气泡运动
振动的快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