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9-07-19张支援
张支援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属于全体人民,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实现更好的管理,其目的就在于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证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所以,对国有资产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概述
1.有关国有资产的定义。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的,也就是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它是充分依照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主要是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是得到授权的其他部门和机关,来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分别代表国家参与国有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现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经营性国有企业和公益性国有企业,前者主要是通过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其盈利目的,以确保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公益性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肩负着社会责任,其部分资产会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以此来回馈社会。
2.对国有企业资产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所谓的资产管理,指的是企业对资产加以优化和整合,以提高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企业资产的闲置和流失。资产是一个企业实现经营、运作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对资产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①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需要。对国有企业资产加以有效管理,对闲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不断增强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②实现规范管理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对资产实现更好的管理,从而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支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好的领导和积极的示范作用,具有主导意义。而资产是我国国有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国有企业实现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所以,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3.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日渐完善,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综合实力加以不断地提升,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以确保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存问题
1.管理者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往往对经营的业绩和流动资产管理过于重视,却忽视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致使常常发生固定资产重复采购的情况。此外,对资产也缺乏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后续管理也没能跟上,并没有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企业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自然也就难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了,最终使得资产被闲置或者由于保管不妥善而流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
2.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那一套传统的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了。和一般的企业不一样,国有企业不仅仅要遵守一般企业所适用的有关规范性的规定,同时还要遵守国有企业自身所必有的相关法规,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和法规,并且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新的政策和法规出台之后,新的问题又早已经产生了,如此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造成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不健全和滞后。普通的企业则不会这样,它们可以在遵守《会计准则》、《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方针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并积极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这是国有企业并不具备的灵活性。
3.对资产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由于自身的体制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对出资人的职责和监管也不够明确,致使不少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内部结构治理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有着不同的监管要求,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监督重点和要点。目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往往是“政出多门”,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责、利的行使和承担的混乱。由于责任与职责的不明确,致使出资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处置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4.不少资产被闲置,甚至流失。①资产的闲置。②资产的流失。
5.缺乏健全、完善的考核机制。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考核指标都是业绩指标,他们并不重视资产管理的考核指标,或许是因为缺乏与资产管理相对应的考核追责制度。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自身内部也缺乏相对健全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并没有把企业资产管理的职责同员工的绩效挂钩,相应的追责制度也不够完善,没有办法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责任心,自然也就谈不上对资产加以行之有效地控制,致使常常发生资产的重复采购而被闲置的情况。再加上资产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保管和监督,最终造成了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给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三、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1.增强企业管理者资产管理的意识。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必要的分类管理,而不能偏心或带有任何的私心,尤其是要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出资者对管理者进行最直接、最显而易见考核的评价指标。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较多实物资产的国有企业,如果实物资产过多的被闲置起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无异于是一块绊脚石,因为如果过多的资产被闲置起来,不仅仅会拉低企业整体资产的使用效率,还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站在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对企业的整体资产加以科学、合理地分配,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科学地采购,以避免不必要浪费。
2.尽快建立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一些大层面上的制度尽管会对国有企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对于企业自身和企业管理者而言,还是需要从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尽快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认真、仔细地分析,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使其可以尽快适应本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架构有一个清晰的制定,对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有一个清晰划分,这其中也包括那些受委派管理企业的管理者的职责。其次,要尽快建立并完善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比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等。再其次,需要切实有效地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质量。最后,在完善企业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形成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尽快设立资产管理台账,优化和完善资产的报废手续和审批程序,并完善资产定期盘点的监督机制,尽可能的对资产使用人的保管责任加以明确,并科学、合理划分和界定责任部门的责任。
3.加强资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为了很好地解决国有资产的闲置以及流失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要求和规定加强监督和管理之外,企业内部还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并完善与本企业实际的运营管理状况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首先,企业要遵循内部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采购环节加强监管,严格做好资产的领出、调拨、借出、回收以及处理等登记工作。
4.强化对资产的管理。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健全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才能做到一切问题从源头抓起,并对资产采购的环节严加控制,从而尽可能避免资产的重复采购,让资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不至于被闲置。企业实物的管理人员对资产要及时做好相应登记,进行集中统筹管理,从而实现资产的统一调配,并不断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那些使用频率不高的或者是大宗大额单次使用的资产,可以在对项目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经营租赁的方式进行有效地解决。最后,还需要不断强化资产的后续管理与維护,积极引进并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求资产的使用人对资产的使用、保管与其绩效挂钩,从而可以避免由于责任不到人而造成的资产流失的损失。
5.积极建立并完善考核制度。①建立健全管理者的考核制度。作为委派单位,必须对所派人员在企业任职管理的各项考核指标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管理者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经营和资产的管理现状负责,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经营绩效的考核,坚决打击那些没有任何经营管理的绩效,或者业绩平庸以及效益不高的现象,强化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的意识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员工的考核机制。建议国有企业尽力制定并施行连带责任的考核制度,比如说是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在盘点的过程中出现流失,就可以追究其保管不善的责任,同时还可以追究部门负责人管理监督不力的连带责任。积极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其薪酬水平与自身的实际业绩挂钩,从而实现多劳多得和优劳优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