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语文思维品质培养途径

2019-07-19周远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刘兰芝雨巷高中语文

周远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记忆轻思考,重知识轻素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叶圣陶先生认为,思维训练是语文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语文素质,增强学生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意义

无论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模块,新课标都要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探疑求新、解决问题的习惯。语文是语言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佳学科。思维品质是学生未来发展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可以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发展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更加全面地认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善于把握思维的严谨性,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组织地进行思考,不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善于把握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本质,增强阅读洞察力,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刻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与内涵;善于把握思维的思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辨,认真反省,自我调节,深入改进,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思维品质,最终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人随时随地都在思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使得阅读教学事倍功半;关注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就会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

1.借助理解性阅读,训练学生思维品质

所谓理解性阅读,是指在了解阅读材料内容之上,对阅读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的一种阅读方式,它不是对阅读材料的表面感知,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性感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理解性阅读,引导学生感知阅读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感悟作者情感,然后结合自身经验,不断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增强学生思维活跃性,进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在《雨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诱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一首诗,必须要结合诗文的时代背景,《雨巷》是一首哀怨、凄婉的现代诗,人们似乎可以透过诗文,追随那个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诗真的只是描写雨巷姑娘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寻《雨巷》创作的时代背景。《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革命处于黑暗时期,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导致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轰轰烈烈的革命坠入了无底深渊,有志青年找不到革命前途,他们在痛苦中彷徨,在迷失中渴望新生。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出《雨巷》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作者借助形象的雨巷(阴暗、颓圮、悠长)暗喻抽象的社会现实(黑暗、绝望、漫长),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用一种朦胧、含蓄的语言,展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革命的向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2.借助审美赏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阅读离不开审美,文学作品是作者的审美体验,是作者的心灵感悟,是作者的理想信念,学生只有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提升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审美赏析,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去想象、去思考、去鉴赏,在赏析活动中,增强学生鉴赏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角度提升学生赏析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荷塘月色》语言優美,用词精妙,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好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语言,感悟文章内涵,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过程。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似乎和文章没有什么关联,是否可以省去?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从“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中,感知作者“超脱现实”“渴望自由”“却求而不得”的复杂心情,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情绪,所以作者才“心里颇不宁静”。

同时,文章中作者思绪翻飞,或动或静,或喜或忧,都体现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心情,这句话是文章的艺术焦点,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点明了文章主旨,是文章的“文眼”,绝对不能省略。通过细细玩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情感,学生可以更好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增强语文思维品质。

3.借助文化内涵,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古诗文的思想观念与情感价值,从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同时,相较于枯燥的课堂讲授,学生更喜爱带有趣味性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十足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三从四德是古代最重要的择妻标准,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也就是女子的品德、言谈、仪态与女工。《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哪些行为,反映了她的“四德”?然后,把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体现了刘兰芝精妙的“妇工”;“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体现了刘兰芝美丽的“妇容”;“供养卒大恩”“小姑始扶床,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体现了刘兰芝的“妇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体现了刘兰芝高雅的言谈举止……刘兰芝虽然“四德”兼具,但是迫于焦母不喜,不得不被休弃。刘兰芝高尚的人格魅力,更反衬了封建礼教的无情残暴,表现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的美好愿望。这样的传统文化之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展学生思维领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高中生语文思维品质,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任务,教师只有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积极落实各项策略,才能使高中语文阅读课堂迸发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354200)

猜你喜欢

刘兰芝雨巷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也谈刘兰芝被休
戴望舒《雨巷》(节选)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泪写《孔雀东南飞》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