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应用语文教学中的“观众效应”

2019-07-19陆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辩论效应活动

陆虹

所谓观众效应,是指在一定场合下,因为有别人在场,促使工作效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高中学生心理比较成熟,但对“观众”反应依然比较强烈,在自尊心驱使下,学生对“观众效应”的追求更为迫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调度和设计,充分利用“观众效应”推进教学工作,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顺利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观众”安排方案

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固定,教师大多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找到學生学习思维对接点,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表演的机会,并为其设计适合的“观众”群体,形成强大的“观众效应”。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学法,有些课文适合诵读,有些课文适合鉴赏,有些课文适合演绎,教师要给出针对性调度,特别是“观众”群体的安排设计。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对小说主人公贝尔曼进行人物鉴赏,并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最终形成小组讨论意见。教师任务布设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小组讨论气氛热烈。有些小组甚至出现了争辩现象。有学生认为,老贝尔曼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为拯救琼珊不惜冒险,这说明这个人物品质是高尚的。也有学生说,老贝尔曼心地善良是毫无疑问的,他舍己救人的精神也是很可贵的,但他在实施行动时是不是想到了这个结果呢?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教师深入到小组群体之中,进一步探知学生学习表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见解给出自己的判断。

小组发言,其他成员就是“观众”,“观众”给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教师介入小组讨论,教师也成为了普通“观众”,为学生展开个性思考提供助力支持。

二、创设教学场景,调动“观众”参与热情

课文诵读时,教师给学生布设了音乐背景,发动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即兴演讲,鼓励学生展示读写内容,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历练机会。为激活“观众效应”,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不同的活动方案,设定不同的“观众”群体,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活动、班级演绎操作,其“观众”群体不同,“观众效应”也呈现差异性,对学生形成的激发和调度也会有所不同。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这是经典著作的经典片段,其阅读价值是极高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影视片段,让学生对相关情节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为丰富学生学习认知,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红楼梦信息知多少”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展示,教师组织学生现场给出评价。展示正式开始,学生发言踊跃。有学生说:《红楼梦》属于我国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极高,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对这部小说展开研究,“红学会”便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专业机构。教师现场给出点评:从文学价值角度展开解读,为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应该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为学生设计信息展示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展示后获得教师的认可,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这无疑就属于“观众效应”的具体体现了。

三、整合教学环节,组织“观众”适时介入

语文课堂教学由诸多环节组成,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组织“观众”介入。学生学习表现、活动展示时,都需要有一定的“观众”给出必要的关注。关注的方式、关注的时机、关注的程度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要给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特别是“观众”介入时机的把握,需要教师做出科学规划,以达成“观众效应”的最大化。在具体发动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意识,因为学生群体对“观众效应”的期待呈现个性特征,给出最适当的安排和设计,才能形成正面的“观众效应”。

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对金岳霖先生的个性展开了具体描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让学生对金先生有更多认知,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写展示活动:文本在描写金先生时,抓住了其个性特征展开相关描写,请你模仿其写法,任意挑选本班级同学或老师展开描写训练,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拿到任务后,再次阅读文本,对相关描写方法进行全面体会和讨论。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读写训练,课堂展示阶段,学生诵读自己的仿写习作,教师发动其他学生给出点评,指出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性。

学生描写的对象属于本班级同学和教师,给学生带来一定听读兴趣,学生不仅要关注描写对象,还要关注描写方法,甚至对描写语言展开评价。这个听读评价过程,无疑属于“观众效应”的具体体现。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当事者以点评,给其带来的心理激发动力是多方面的,学习内驱力自然生发。

四、丰富教学活动,激活“观众”多边效应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筛选意识,为“观众”出场、“观众”表达、“观众”互动创造良好契机。学生展示互动形式主要包括:课堂发言、课堂演绎、小组讨论、即兴演讲、口头作文、诵读展示、课文复述、案例分析、信息展示、建议表达、采访调查、课堂辩论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观众群体给予支持,如何调度“观众效应”,自然成为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

学习沈从文的《边城》时,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辩论活动,先抛出辩论话题:翠翠和爷爷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的见解也存在一定差异,这是不是代沟问题的呈现呢?你对代沟问题持什么态度呢?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热议,自然形成了持不同观点的群体。教师根据学生见解倾向,将学生分成一些阵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辩论活动。学生进入辩论阶段,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必要的引导和评价,确保活动顺利展开。学生观点不一,自然会运用自己的认知展开辩论推演,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有学生认为,代沟问题是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观点,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多从经验方面给出理解,达成更多融合,这样才能消解几代人之间的认知偏差。也有学生说,代沟现象是正常的,关键是心态要放平,这样才能促进代沟问题的解决。

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辩论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也给其他学生提供观察评价机会,“观众效应”顺利产生。即使是争辩对手,其辩论过程也在发挥“观众效应”的作用,这才是最为可贵的。学生需要有更多激励,来自其他同学的评价最为重要,可以形成更多心理冲击,激活观众多边效应。

总之,教师在展开语文教学程序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无论多么自卑的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这是人性本质决定的。教师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展开教学考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安排适合的“观众”助威,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中学(215200)

猜你喜欢

辩论效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懒马效应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