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形势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2019-07-19许夏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为进一步分析“慢就业”就业形势,了解最新就业动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问题,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服务变革迫在眉睫。为此,我们需加强在校生的职业规划,创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扭转高校毕业生“慢”思想,以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关键词 慢就业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7.8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进一步加强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最新形势,进一步掌握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社会各界端正态度,了解现状,认清现实,认真分析现存的就业问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出谋划策,真正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1“慢就业”的形势
目前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自1999年我国实行大学生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18年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预计2019年增长到834万。从高校毕业生人数方面而言,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现已逐步转为年年都是“更难毕业季”。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慢就业”现象开始凸显。2018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62.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规划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73.9%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规划,57.8%的受访者期待学校为在校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渠道。
2“慢就业”形势下的职业规划
2.1职业规划的开设应提早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提前规划好未来(62.4%)被受访者认为是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最常见原因。其实,学生的职业规划种子早在中学文理分科时已然埋下,而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就是萌芽的破土时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着重考虑行业的选择,在具体专业的选择上应该在着重考虑学生个人兴趣、个人特长、个人意愿的情况下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家庭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职业规划理应是高考结束后学生及其家长的第一堂必修課,大学入校后的相关教育紧随其后。
2.2职业规划的重视应提升
职业规划不等同于生涯规划,目的性十分明确,侧重点在于职业,职业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个人整个生命历程。职业规划咨询服务三大运作理念为:职业定位、职业目标设定、职业通道设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可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因为在个人成长中,新事物的产生,新兴趣的建立等因素都将可能重新改变一个人的职业定位。因此,从学生高考结束到踏入职场这个时间段是职业规划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家长及教师都应牢牢把握好这一个黄金阶段,避免毕业生进入职场前出现迷茫、逃避、胆怯等心理。
2.3职业规划的质量应提高
高校的职业规划发展相对社会人才需求发展比较滞后,当社会人才发展发生变化时,而高校依然存在按部就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高校虽然侧重学术型或者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导致大学生普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都较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如何将社会需要的人才技术融入到课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就成为高校职业规划教师思考的问题。其次就是部分高校不注重职业规划的内涵建设,只教学不跟踪,师资、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以及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不够成熟,大学生就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大学生就业期延长。
3“慢就业”形势下的就业指导
3.1就业指导的服务应全面
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需整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创业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角色的资源,因时施教(大部分高校在毕业前一学期开展),因需施教(学生有就业指导需求,就不分年级、专业等条件)。同时,就业指导队伍时时刻刻都应掌握三个最新的形势: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趋势;三是各地、各单位的就业信息。再者,开展就业指导的教师不论职称职级都应是一个“多面手”,向学生提供的服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切忌“踢皮球”。总之,就业指导服务的全面性既要做到学生覆盖面广,又要做到知识系统的全面,还要做到不分场合,不分时机,有求必应。
3.2就业指导的观念应转变
从学生层面来讲,首先需要转变 “啃老”观念,强化独立意识,让学生知道“慢就业”是一种奢侈的状态,没有一定的家庭经济支持很难维持,如不自力更生,各界可能也会投来异样眼光;其次是加强自身建设,挖掘个人主要优势,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如果无法将自己的优点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将无法需找到真正有价值感或幸福感的工作;最后做到抓住机遇,把握就业黄金时期,对于高校而言,大部分用人单位会选择在秋季学期进行校招,这也是用人单位优中选优的最佳时期,因此,高校毕业生应该在这段时间多关注各大单位的校园招聘,并积极参与到申请工作的活动之中。从高校教师层面来讲,就业指导的知识、政策、形势等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不正确地认识教师自身条件、学生个人具体状况以及社会的就业需求,在就业指导方面是无法让学生信服的。
3.3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贴近学生实际的因人施教,开展“就业疗养”工作,服务好有就业有困难或者正处于特殊时期需要指导的同学,当好一名就业指导心理师,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做好心理调适,防止产生懒惰懈怠情绪,延长“慢就业”时间。就业指导是高校的必修课,要做其内涵式建设就需要像职业规划一样,既要教又要跟,只有建立就业指导一对一数据库,不断有效地跟踪以及回访,方能知道就业指导落实是否到位,是否产生应有的价值,是否能为学生解决根本问题。再有就是完善并加强落实社会各界的就业指导服务,让学生们离校后仍然能够找到专业机构得到就业指导服务。
4结语
高校毕业生求职观念的转变和就业指导的片面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年轻人更多考虑的是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而“慢就业”正好能为他们提供缓冲期,让他们能充分预计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轨迹,成为他们慢下来的理由。纵观人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高校期间是未雨绸缪的最佳阶段,在校期间理应早日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保持乐观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复杂的就业形势。择业期间切勿好高骛远,岗位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应当多了解求职市场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多方面寻求专业的就业指导,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以此谋求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作者简介:许夏(1989—),男,汉族,四川安岳人,成都文理学院,管理学士,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7.html.
[2]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调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02/c_1123210297.htmbaike.
[3] 胡秀丽.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8.
[4] 徐力.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
[5] 孙艺萌.“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与优化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
[6] 黄天中.生涯体验-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 吴兆书,董秀莹,王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