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文化发展方向
2019-07-19肖森文赵文权秦玉红张京友
肖森文 赵文权 秦玉红 张京友
摘 要 “绿色教育”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成才的角度提出,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长远发展,体现自然、和谐、民主、人本的现代教育。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旨在自然生态情境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启迪、文化传承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绿色教育中更好的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自主、协调、全面、健康发展。通过“绿色德育、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绿色课堂、绿色活动”五个方面构建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文化发展方向,即尊重学习者心理发展特点,又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 绿色教育 特色发展 德育美育 绿色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环节,要提高国家教育事业的质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
新时代新思想使人们对“绿色生活”“绿色中国”的建设需求越来越迫切,“绿色教育”成为完善这一迫切需求,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与促进国家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与新方式。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基础环节的小学教育,其“绿色”发展方向分析成为当代教育界必须承担的责任。现代的小学绿色教育必须坚持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绿色发展观。“小学绿色教育”更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达到师生和谐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广义内涵出发,探讨乡村小学绿色教育实施的理念与思路,丰富乡村小学绿色教育内涵,同时为乡村小学绿色教育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借鉴,让乡村小学的绿色教育理念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1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基本内涵
全球性教育思潮背景下,“绿色教育”已非普通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或者环保教育,而是以尊重人为出发点的人本教育,换句话说,绿色教育是一种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教育,是一种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是一种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倡导科学、人文、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是以乡村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工作规划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使学校教育保持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的自然、和谐、民主、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理念是充满活力、自然、和谐、民主和人本的教育理念,此理念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与促进教育改革的理念,为新时代所提出的“生态和谐、绿色中国”建设目标提供了不竭动力。当前,乡村小学绿色教育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2乡村小学发展绿色教育的作用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最基本的自信,它是更加广泛和深厚的自信,是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它给予了中华民族绿色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文化保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挖掘“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文化板块反映了文化自信心,也是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繁荣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乡村小学绿色教育其作用体现在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乡村小学绿色教育能够推动学生健康人格和健康体魄的综合协调发展。对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绿色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接受了环境的浸润、行为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二是促进学生自然發展。乡村小学绿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地、自然地、多元化发展。乡村小学绿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在自然教育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富有生气的有机整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创新性、积极性和潜能,使其在多彩有趣的学习过程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又可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思维活跃、身体健康的有用之才。
三是推进学生和谐发展。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推进学生个体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在个性发展中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追求在教育过程中整合。人文教育是以完善个体心智、发展个体人格、升华个体道德伦理为目的的培养高尚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乡村小学绿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乡村小学绿色教育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需要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乡村小学发展绿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去积累和学习,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潜能,注重学生终身可持续的能力培养。
3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发展方向
“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注重教师发展的新教育理念。乡村小学绿色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围绕“绿色德育、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绿色课堂、绿色活动”五方面进行构建。
3.1着力实施绿色德育,使之成为乡村小学教育之“灵”
乡村小学需要进一步实施绿色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正确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使这种教育观念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智力教育、体育教育、美育等相互结合,密切协调,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绿色发展以及学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内在的促进作用,在现实和意识中营造一个“每个人都有绿色意识、讲诚信、好道德、积极向上”的健康校园文化氛围。在建设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过程中,要通过纪律的规范,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的行为规范自己,提升自身思维能力,让学生自我意识改变,从“让我成长”转变为“我想成长”,使其错误的、短浅的思想得以改正,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2打造校园绿色文化,孕育乡村小学教育之“魂”
学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绿色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在学生的个人成长历程中,建设个性发展平台,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绿色校园文化的影响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教育的发展宗旨,同时,也是绿色校园文化的突出体现。绿色校园文化的效用最终会通过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动态、行为等表现出来。绿色校园文化的打造目的是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使其在小学阶段所受的熏陶终身受用。本课题调研的某小学以“水韵”文化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绿色意识就是校园绿色文化的基本体现。构建优质、健康、绿色的校园环境也是打造校园绿色文化的重要手段,给师生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打造具有“当地特色文化和人文内涵”的校园实物景观,给教师和学生精神上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发展,使绿色文化焕发“魂”力。
3.3建立绿色管理体系,使学乡村小学校可持续运营
建立绿色管理体系,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实现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并通过此体系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有利于学校长期的发展。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绿色管理的内涵。教师和学生是我们校园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学校管理体系作用下的直接受用者,为了更好的对学校绿色教育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需要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范等大力积极规范教师行为,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和规范学生。例如,本课题调研的某小学形成了绿色管理系统化,相继制定《**小学绿色创建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绿色创建工作小组职责》《**小学绿色创建领导小组职责》等5项制度职责,规范建立绿色学校创建档案。每期对部门、班级、教师个人的创建工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评选选模、绩效考核挂钩。
3.4合理构建绿色课堂,让师生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所谓“绿色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发展自身能力和个性发展需要的注重以人为本的活力课堂。绿色课堂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尽情焕发生命活力,注重以人为本的课堂;绿色课堂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形成尊重个体差异,同时教师亦可因材施教的課堂;绿色课堂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整体的培养学生个方面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课堂;绿色课堂是尊重学生天性却又不放任自流的课堂。时代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会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等问题。绿色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体现是充分打造高效的、有激情的绿色课堂。
3.5积极开展绿色活动,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学校绿色教育文化发展
绿色校园活动是学校绿色教育延续和发展的源泉。开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发挥个性的平台,从而锻造师生能力、提升了素质,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围绕“绿色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现有的环境、氛围,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师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探索“绿色教育文化”建设下的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当地文化优势,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开展绿色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投身到校园建设的劳动中去,在劳动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促进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乡村小学绿色教育旨在自然生态情境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启迪、文化传承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绿色教育中更好的实现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自主、协调、全面、健康发展。通过“绿色德育、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绿色课堂、绿色活动”五个方面构建乡村小学绿色文化发展方向,即尊重学习者心理发展特点,又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通讯作者:张京友)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张京友(1987.04-),男,汉族,重庆万州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肖森文(1997.10-),男,汉族,重庆奉节人,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学生;秦玉红(1997.12-),女,汉族,重庆云阳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本科在读,学生;赵文权(1998.01-),男,汉族,重庆奉节人,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国仁.建设教育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J].行政管理改革,2017(11):60-63.
[2] 吕旭旭.偏远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03):192.
[3] 周园园.小学教育特点探索[J].中国文房四宝,2014(04):35.
[4] 胡峪龙.高等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07):1.
[5] 邹绍清.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 游晓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问题调查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两所高中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
[7] 邹晓东.坚守理想,上下求索,推动学校绿色教育新实践[J].创新时代,2016(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