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依旧难为情

2019-07-19徐展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性

徐展

摘要:森鸥外在小说集《舞姬》中以欧洲、日本为故事舞台,书写了中国古典传奇故事中的“忍情”主题,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体现,也表明了古今经典之间存在的一以贯之的主题,熟知汉学的日本作家也可以将其反复再现。中式“忍情”主题的核心是“情与礼”之辩,森鸥外作为现代作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是人性复杂面的真实体现,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突破。

关键词:森鸥外 《舞姬》 忍情 人性

自古代至近代,日本作家多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点在森鸥外身上也可以得到验证。无论是唐传奇、明小说,还是汉学诗文,对于森鸥外而言,都是早已烂熟于心的,因此运用这些素材完全是信手拈来的事情。这位写着西方题材的日本作家,既进步又守旧,所谈核心总是古典的情与礼之辩,即“忍情”。 “大凡天之所命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是用忍情。”这是唐代三大传奇之一的《莺莺传》中,作者元稹借张生之口为其薄幸所做的辩解。他的“忍情”观点大得人心,张生竞因“始乱终弃”而有了“为善补过”的美名。但无论如何美化德行以媚世,《莺莺传》根本上是男性作家利用话语霸权在两性交往及个人仕途中牟取私利的典型文本;“忍情论”根本上是作者元稹为迎合当权者的心理而刻意造就的“翻版红颜祸水论”。文过饰非之言终非真相,传奇故事随时间流传于世,伤于悲剧爱情的崔莺莺才是所有时代读者所同情的对象。

忍情的主题与悲剧的爱情,同样出现在《舞姬》之中。留学生丰太郎与舞姬爱丽丝之间的爱情是必然的,悲剧也是必然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共结连理,是常有的戏码,但若是延续了古典的“忍情”模式,就必然会有不幸的结局。《舞姬》和《莺莺传》一样,都是作者假借笔墨去倾吐自己的故事。不过,比起元稹的自我辩护,森鸥外笔下更多了一分忏悔之情,更显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的主人公丰太郎被认为十分优秀,一直按照家族、社会的标准成长,遵循三纲五常、克己复礼,依照上位者的指令而行动,如机器人一般扼杀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丰太郎以为自己可以抛弃一直以来社会责任赋予的枷锁,去做自由的自我,但实际上他本性怯懦,且重视名利。当丰太郎尝试追求真我、进行反抗时,就失去了荣耀与名利.这是令丰太郎难以接受的事实。丰太郎其实是不能接受自己度过籍籍无名、进退维谷的一生的。对“名誉”的重视不只是母亲与社会灌输给丰太郎的外力,这份渴望早已与丰太郎融为一体,和对自由的追求一样,也是丰太郎内心真实的一部分。即便爱丽丝惹人爱怜的美色令他一见倾心并大胆相救,即便爱丽丝感激他且爱他如《李娃传》中的李娃一般,“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思乡之情和功名之心还是超越了儿女之情。爱丽丝悉心照顾被免官撤职的丰太郎,隐瞒丰太郎没有官费的实情以免其母因此疏远怠慢他,并愿意随他前往东洋,只求丰太郎倘若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也不要抛弃她,但是实际上,当丰太郎收到友人信件并相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选择了没有爱丽丝的未来。“没有决断力”是丰太郎逃避良心谴责的托词,实际上他非常清楚飞黄腾达机不可失,因此心甘情愿地再次成为“笼中鸟”,默认友人将自己的爱情视作露水姻缘并拆散。同时丰太郎又怯懦得不肯担负任何责任,连亲自告诉爱丽丝被抛弃的真相都没有勇气。东归前的那场高烧,是丰太郎最后的良心谴责,也是他逃避自己一手促成的分离的表现。由于人性复杂,高尚与渺小并存,丰太郎离开前流下的热泪可以说是发自真心在遗憾,一方面遗憾自己怯懦的一面,无法追寻自由,也无法捍卫爱情;另一方面遗憾自己卑劣的一面,曾经鄙视的追名逐利同样发自他的内心,无法放弃……而这份遗憾在名利双收的现实之前,已是不值一提。

《舞姬》中选择忍情的丰太郎借朋友的慧剑斩情丝,再如何悲叹都无力抵抗命运,都不能改变薄幸的事实。而《泡沫记》中难以忍情的国王,却将所有人都拖入了命运的漩涡之中,只能随之沉没。卖花少女玛丽与画家巨势相互倾心,但他们纯美的初恋才刚刚开始就匆匆夭折,巨势的“罗勒莱”之画竟然成谶,只是以歌声诱船沉没的“女妖”,自己也成为水中的泡沫。其实,成为命运泡沫的是两代人。少女之母的美貌在官里无与伦比,一直被国王那无望的单相思纠缠着,最终落得夫死家破的结果。卖花少女与母亲同名,也有着极其相似的美丽身姿,因此走到哪里都被不怀好意的异性追逐,为独善其身只能再三奔逃、乖张度日,因重遇恩人才展现真我,没想到不久便同样被疯狂的国王发现,为避免重蹈命运的悲剧而选择先一步成为泡沫。国王亦因想抓住少女而溺水暴卒,国家的历史从此转折。少女是无辜的,却被作者赋予了美人祸国的罪名。这个以德国慕尼黑为背景的故事仿照了德国莱茵河上的传说,传说内容正如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诗作《还乡曲》中所写:“不知道什么缘故,我是这样的悲哀;一个古代的童话,我总是不能忘怀。天色晚,空气清冷,莱茵河静静地流;落日的光辉,照耀着山头。那最美丽的少女,坐在上边,神采焕发,金黄的首饰闪烁,她梳理金黄的头发,她用金黄的梳子梳,还唱着一支歌曲;这歌曲的声调,有迷人的魔力。小船里的船夫,感到狂想的痛苦:他不看水里的暗礁,却只是仰望高处。我知道,最后波浪,吞没了船夫和小船;罗勒莱用她的歌唱,造下了这场灾难。”从诗中可见,西方同样有着红颜祸水的观念,美人若非不可企及的女神便是诱人致死的女妖,就像特洛伊的海伦被认为是十年战争的罪魁祸首一般。但美丽与灾难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因为男性的忍情说只是在为自己的贪婪寻找借口而已。美是无辜的,文中的母女是被压迫的受害者,国王的爱完全是一种霸凌,利用权势强人所难,他不懂人心也不想去懂,疯狂的眼中只有美丽的幻影,却从未将女性看成平等独立的人。真正如泡沫般没有价值并应该毁灭的,其实应该是国王。

有时选择忍情的不止男性,也有女性。《信使》中的伊达小姐,一颗芳心中的真情实感只能通过音乐来表达,而满座却无人能听懂。敢与她相和鸣的只有真切恋慕着她的牧童,最终也因为她的舍情人宫而伤心赴死,这件憾事是小姐心中不愈的伤口。虽然残忍,但这种忍情是贵族女子逃离指婚命运的唯一办法。生为贵族,又是女子,伊达小姐注定是礼教的牺牲品,是以联姻方式维系家族利益与贵族血统的重要纽带,但她希望能像牧童那样的下等人一样任性而为,因此在作为信使的丰太郎的梦中与牧童合二为一,以斯芬克斯的形象出现。提到斯芬克斯便会想到它那答案为人的谜语,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对贵族女性来说何其艰难,她们往往被看作是家族私产的一部分,只是为延续家族荣誉而存在。就像牧童真挚地爱着小姐一样,小姐同样渴望能作为活生生的人去爱去恨去生活,但她即使逃离了家族的操纵也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伊达小姐讨厌养鸟,因为这样剥夺了双翼飞向天空的权利。她让人拿走了许多驯服的鸽子,家中却留有一只会说话的鹦鹉。这只鸟只会重复他人的话语,在梦中都蹲在斯芬克斯的头上,神气十分可恨,不由得让人想起《谢天香》里极有名的那一句:“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似。原来越聪明越得不出笼时!”鹦鹉影射的正是伊达小姐的形象,她无法成为真心想成为的那个自我,因为她不能舍弃贵族的身份,只能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爱恨,选择知礼而不知情的宫廷。礼教扼杀了她也庇护了她,但这庇护是充满遗憾的,她只是从一个牢笼逃往了另一个牢笼,像鸟儿一样始终不得自由。

“笼中鸟”的意象在《雁》中也有出现。《雁》是全书中最直接体现森鸥外汉学功底的一篇,小说有一个《金瓶梅》式的开端,却发展出《小青传》一般的历程。女主角小玉姿色才艺俱佳,却命途多舛、遇人不淑,被巡警骗婚又遭遗弃,于是怀着舍身救父的决心卖身为末造的外室,没想到又是所托非人,末造从事的高利贷行当使她感到耻辱,同时也遭到末造妻子的深深妒忌,虽然年华正好、容貌美丽,却只能别居在冷清的小公馆里。这就像冯小青的人生,嫁富豪公子为妾,工诗词,解音律,却被大妇所妒,只能徙居孤山别业,不愿改嫁,凄怨成疾,最终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像小青这样美丽娇柔的女性,正是医学生冈田所喜爱的。作为一名有文学趣味的优秀学生,冈田虽爱读轶记小说,却是个中规中矩的人,既不能成为《大铁椎传》里布衣独行、豪爽深沉的豪侠,也并不类似《金瓶梅》中精明好色、风流浪荡的商人,他一直目的明确,果断抓住留学机会提升自己,虽然窗前美丽的邂逅也是他所欣赏的,但这只是一种“叶公好龙”。学习是学生的本分,学生重视学业并无过错,更何况冈田品行兼优,过着规规矩矩的学生生活,《小青传》那种才子佳人的爱情传奇对他而言,只是闲暇时翻看的书里的故事,最重要的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是可怜小玉那一腔错爱未及表述,就这般付之东流。

无缘坂逢有缘人,从小玉一笑得到冈田的脱帽敬礼开始,故事便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但冒险的只是小玉,冈田始终表现得像局外人一般。可是,如果真的不在意,判断小玉开窗是为等待自己的冈田,大可目不斜视地经过,又何必与之牵扯,次次走过必定致敬?《金瓶梅》中俏潘娘帘下勾情,是因为男女二人皆有心勾搭,偶然相遇彼此中意,于是便能一拍即合。《雁》的故事同样是两个人一起开始的,但冈田却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孤注一掷倾情投入的只有小玉而已。小玉付出真心,渴望真情,卻一再沦为男人的玩物,像笼中鸟一样,不得逃出。因为是没有名分的外室,居处只是限制自由的牢笼,并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任何流言蜚语、凶残外力都可以如蛇入笼捕鸟般闯入家中伤害到她。小玉为了父亲不得不选择坚强,但她依然是渴望爱的。父亲疼爱她却不懂她,巡警与末造都以她的美丽点缀自己的生活,但生活中总有着比她更重要的事情。小玉心如明镜,自己从来不是别人选择中的首位,她怨恨自己的薄命,却又只能认命,她的心就是那时时被玉手拨弄的火盆,对着任何人,都曾经努力燃烧过,最后只留下了残灰。刘言史的《长门怨》中有“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的描述,纳兰性德也写过“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这样的句子,总是弄火的小玉,正是汉诗中闺怨的典型姿态。小玉与末造无法像《影梅庵忆语》中的董小宛与冒襄那般,聚在一起“细想闺怨,有斜倚熏笼、拨尽寒灰之苦”,她总在拨弄灰烬,是期冀冷透的心还能有一丝余火燃起,却终将灰拨得面目全非。她寄希望于向她行礼又帮助她斩蛇的冈田,期待被他救出苦海,却没想对方的勇气只限于开始,缺乏真正的壮士气概,也不敢沾染任何风流,借着留学的机会与同学的求助这些外力,最终还是逃避离开。小玉是一只睡眠中被意外打落的孤雁儿,是笼中未能成双而活的红雀儿,无法与任何人在天比翼,因为救她的人,只是给了她美好的梦想,却无法呈现于现实之中,徒留给她“无限憾意”。“心不可动,心动即生隙,隙生则不得上乘。”冈田这个“不动心的秘诀”便是忍情,而忍情的结果早已注定了是辜负。

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曾这样形容森鸥外:“他是一位军服上配剑的希腊人。”森鸥外也自称是“留洋归来的保守派”,他身上不止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也有着古今经典间的贯通。森鸥外的遗世名言是:“愿死而为森林太郎。”一位一生都在以现代方式书写古典忍情故事的作家,最终的愿望却是做自己,或许,即使渺小的个人总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威压之下,但唯一永不可受控的只有自己的灵魂。人性是复杂的,但在森鸥外笔下,至少他塑造的与“忍情”相关的角色有超越《莺莺传》中玩弄女性而毫无羞愧的封建文人张生之处,角色们在情与礼之间的纠葛取舍,是人性复杂面的真实体现,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突破。

参考文献:

[1]郝周绍.浅析森鸥外的《舞姬》[J]合肥: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11).

[2]兰陵笑笑生.全本金瓶梅词话[M].香港:太平书局,1981.

[3]罗朝蓉.元稹“忍情论”新议[J].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

[4]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彭定求.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森鸥外.舞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

[7]沈复等.浮生六记(外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8]唐桃.妖孽与忍情——元稹《莺莺传》的女权主义批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

[9]王度等.传奇[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1991.

[10]吴国钦.关汉卿全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2]张潮.虞初新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13]章国锋,胡其鼎.海涅全集(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性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我不”方显人性温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功能与人性
法律的人性基础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