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盆地第三纪页岩油与煤赋存特征与地下气化利用
2019-07-19杨玉娟赵元鑫
杨玉娟,赵元鑫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广东地区属于经济相对发达,但资源赋存量相对不足的地区,尤其是陆上化石能源,还有油气资源开发受到南海格局的影响,造成能源安全方面的隐患[1-2]。探明区域内的赋存化石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进行传统化石能源创新利用的需要[3]。茂名盆地是广东地区的重要能源赋存盆地,盆地内赋存的油页岩、煤炭资源曾是区域内重要的燃料与能源来源,尤其是盆地内的油页岩资源。在20 世纪曾成为我国第二大油页岩资源生产盆地,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本文总结茂名盆地的第三纪油页岩与煤资源赋存特征,为资源勘探、能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油页岩与煤赋存特征
广东省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茂名盆地,其油柑窝组(E2-3y)、黄牛岭组(N1h)、尚村组(N1sh)是主要含煤地层。
广东第三纪含煤地层也是广东新生代的主要含油盆地的生油层。茂名盆地为广东第三纪主要含煤盆地,第三纪地层厚达800m,其中下第三系缺失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未分,称油柑窝组;上第三系中新统称黄牛岭组、尚村组、上新统称老虎岭组、高棚岭组,下第三系油柑窝组不整合于上白垩统紫红色碎屑岩之上。
油柑窝组是茂名煤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碎屑岩,油页岩夹煤层的陆相地层,均厚70~110m,不整合于白垩纪紫红色砂页岩或粗面岩之上。根据岩性特征明显分为两段,下段以黄褐、灰绿等杂色砂砾岩为主,均厚50~60m;岩石粒度一般下粗上细,即下部多为砾岩、砂岩夹含砾砂岩;上部以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偶见炭质泥岩或煤线。上段主要为油页岩,均厚20~50m,下部夹3 层褐煤。
油柑窝组之上为黄牛岭组,黄牛岭组以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及杂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劣质页岩、煤线,厚60~254m,呈平行不整合于下第三系油柑窝组之上,含丰富的植物和孢粉化石。尚村组与黄牛岭组为连续沉积,沉积环境为湖泊沉积环节。尚村组岩性由灰黑色泥岩、劣质油页岩和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钙质粉砂岩、不纯灰岩和褐煤,厚350~547m。
含煤地层有下第三纪始新统-渐新统油柑窝组、上第三系中新统的尚村组,但主要含煤地层为油柑窝组,油柑窝组含煤性最好,上段岩性为一套灰绿、黄灰、灰黑色砂泥岩及油页岩夹煤层;下段与其下伏白垩纪紫红色碎屑岩或粗面岩易于区别,分界明显,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油柑窝组顶部常见一层厚1~5m 的褐灰色油质泥岩,尚保存着薄层油页岩的风化残留痕迹,是与上覆黄牛岭组分界的标志。油柑窝组含煤1-4层,该组上、下段的界线在1 号煤层底部,其中"0"号煤层位于下段上部,多为煤线;1、2、3 号煤层位于上段下部,其中1 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为上段之底,加之1 号煤层内部常夹一薄层白色铝土质泥岩(俗称白泥,图1a),因而其是煤岩层对比的主要依据;2 号煤层位于1 号煤层之上2~3m,为局部可采煤层,部分地段(如羊角区)与1 号煤层合并;3 号煤层亦为局部可采煤层,其特征是结构简单、含油率高,易与其它煤层相区别。
图1 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沉积特征
整体来说,油柑窝组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厚度0~140m,平均60m,上部夹薄煤线1~4 层,局部可采。上段:厚度0~49.13m,平均29.2m,岩性为油页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图1-b),油页岩含油率4%~13%,东南部油页岩厚度稍大(32~49.13m),含油率高(7%~11%),西北部厚度薄,含油率低。下部一般夹三层薄煤,其中底部两层可采:1 号煤位于本段底部,由2~4 个小分层组成,煤层厚度0~2.19m,平均1.2~1.4m,较稳定;2 号煤由2~3个小分层组成复煤层,厚度0~2.84m,平均0.56米,属局部可采煤层,在石鼓、金塘井田厚度较大,一般0.6m 左右,部分可采,煤层倾角4°~12°。
2 油页岩质量与煤质特征
第三纪油页岩以油柑窝组油页岩为主,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泥页岩含油率较高,在高州含矿区平均5.71%;茂名含矿区平均6.23%;电白含矿区平均8.39%。尚村组油页岩含油率一般为3.5%~46.5%,平均为4.5%左右。
广东省第三纪煤赋存于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油柑窝组,主要分布在茂名煤田,探明的煤田储量占省内探明储量的12.4%。煤岩特征研究表明,茂名盆地煤炭资源呈褐黑色或棕褐色,无光泽-暗淡光泽,条痕黑褐色;具参差状及贝壳状断口;煤燃烧火焰呈桔红色,灰渣呈浅棕黄色。茂名盆地第三纪煤的显微组分以凝胶化物质为主,含量约占52%~91%,次为角质化物质;茂名盆地第三纪煤平均含有灰分38.24%、挥发分54.14%、全硫含量比例约1.46%,属于富灰、低硫褐煤类型。
3 资源创新利用讨论
测试的煤样基本属于富灰、低硫、低发热量、低腐植酸、低等褐煤蜡、难熔灰分、富油至高油褐煤;油页岩属于品质相对较好的油页岩。基于资源特征,分析其创新利用途径,盆地内的第三纪油页岩与煤资源创新利用方式除作为燃料外,还包括煤炭与油页岩地下气化、低温干馏、制作新型蜂窝煤等。
地下气化是一种原位的能源生产方式,可以增大资源生产效率、减小污染,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煤炭或油页岩资源地下气化的基本技术,通过地下气化制造各种合成气或燃料气,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热能利用率;但也需要注意煤的灰分高和煤灰属高熔灰分的特点[7]。茂名盆地油柑窝组的油页岩与煤赋存状态稳定,在盆地东北侧具有一定的埋深,具有展开地下气化的地质基础条件。此外,由于煤的焦油含油一般大于10%,可考虑直接进行低温干馏以制取半焦,半焦可供民用或固定床气化炉制气用的原料;焦油经过中压加氢处理可提炼出汽油,煤油等燃料。
4 结语
广东省第三纪含煤、含油页岩地层主要分布于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是最主要的含煤、含油页岩地层;油柑窝组岩性为油页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含煤1~4 层,其中1 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油柑窝组油页岩属于品质相对较好的油页岩,煤属于富油至高油褐煤;盆地具备展开地下气化的地质基础条件,有利于对盆地内传统化石能源的创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