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19-07-19李超王辉洪建孟松邵永朱孝成
李超,王辉,洪建,孟松,邵永,朱孝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6)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惟一能够治愈胃癌的手段,但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即使可以手术切除,也易出现复发和转移,患者预后较差[2]。因此,迫切需要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以便寻找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以及高效特异的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可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3]。近年研究发现,lncRNA还可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过程。H19是第一个被发现与肿瘤相关的lncRNA,长度为2.3 kb,在胚胎组织中高表达,在成年组织中一般不表达,但在肿瘤发生时被重新激活。有研究发现,胃癌细胞lncRNA H19高表达,其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抑制其凋亡[4]。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可参与人类近1/3基因的表达调控,在发育时序控制、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miR-141是miR-200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在胃癌细胞中表达下调[6,7],其在恶性肿瘤中的生物学效应可能具有双向性。目前临床上关于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观察了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1例。所有患者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诊断;②初诊;③采用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术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④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全身感染性疾病以及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术前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者;③临床病理资料或随访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男57例、女24例,年龄20~70岁(<60岁47例、≥60岁34例);肿瘤直径:>5 cm 41例,≤5 cm 40例;浸润深度:黏膜下各层33例,浆膜层48例;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30例,中高分化51例;TNM分期:Ⅰ、Ⅱ期56例,Ⅲ、Ⅳ期25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37例。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lncRNA H19、miR-141表达检测 采用RT-qPCR法。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鉴定,提取的总RNA纯度和浓度合格,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提取的总RNA完整,可用于后续实验。按HiScript Ⅱ Reverse Transcriptase说明将总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按LightCycler 480 SYBRGreen Ⅰ Master说明进行PCR扩增。所有引物序列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合成。lncRNA H19上游引物5′-ACCACTGCACTACCTGACTC-3′,下游引物5′-CCGCAGGGGGTGGCCATGAA-3′;内参GAPDH上游引物5′-CTGGGCTACACTGAGCACC-3′,下游引物5′-AAGTGGTCGTTGAGGGCAATG-3′。miR-141上游引物5′-GGGCATCTTCCAGTACAGT-3′,下游引物5′-CAGTGCGTGTCGTGGAGT-3′;内参U6上游引物5′-CTCGCTTCGGCAGCACA-3′,下游引物5′-ACGCTTCACGAATTTGCGT-3′。按试剂盒说明配制PCR反应体系。PCR反应条件:95 ℃ 10 min,95 ℃ 15 s、60 ℃ 1 min、72 ℃ 15 s共45个循环。以GAPDH或U6为内参,采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 随访 所有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或门诊等方式定期随访,每2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1~60个月,统计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术后5年生存率。
2 结果
2.1 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比较 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25±2.31、1.06±0.21,miR-14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1.01±0.19。胃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NA-14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
2.2 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胃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胃癌组织miR-141相对表达量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无关(P均>0.05)。见表1。
表1 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胃癌组织lncRNA H19表达与miR-141表达的关系 以胃癌组织lncRNA H19或miR-141相对表达量的均数为界,将患者分为lncRNA H19、miR-141低表达者与高表达者。其中,lncRNA H19低表达者40例、高表达者41例,miR-141低表达者39例、高表达者42例。lncRNA H19高表达者中,miR-141低表达者31例、高表达者10例;lncRNA H19低表达者中,miR-141低表达者8例、高表达者32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与miR-141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r=-0.954,P<0.05)。
2.4 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ncRNA H19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8.00±3.20)、(44.00±8.70)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6.83%(11/41)、50.0%(20/40),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11.037、4.601,P均<0.05);miR-141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46.00±11.33)、(27.00±3.12)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21/42)、25.60%(10/39),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10.118、4.189,P均<0.05)。
3 讨论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8],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根治性手术时机,即使可以手术切除,术后也极易复发和转移,患者预后较差[9]。因此,迫切需要阐明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以便寻找更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以及高效特异的治疗靶点。
近年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没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被发现,这些非编码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0,11]。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非编码RNA是lncRNA和miRNA,它们在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
lncRNA H19是第一个被发现与肿瘤相关的lncRNA,定位于人染色体11p5.5,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可在表观遗传和转录水平上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13]。有研究发现,在食管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组织lncRNA H19表达上调,其表达变化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14~17]。近年研究发现,胃癌细胞lncRNA H19高表达,其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18]。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以上结果表明,lncRNA H19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促癌作用,并且其表达上调与胃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还发现,lncRNA H19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ncRNA H19低表达者,表明lncRNA H19有可能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元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19~21]。miR-141定位于人染色体12p13.31,是miR-200家族的成员之一。miR-141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不尽相同[22]。有研究发现,在胃癌细胞中miR-141低表达,低表达的miR-141能够通过靶向调控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4,从而发挥抑癌作用[23];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miR-141高表达,高表达的miR-141可通过靶向调控PHLPP1、PHLPP2,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24]。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织miR-14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组织miR-141相对表达量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无关。以上结果表明,miR-14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抑癌作用,并且其表达下调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还发现,miR-141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R-141高表达者,表明miR-141同样有可能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胃癌组织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与miR-141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提示lncRNA H19与miR-141可能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共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但lncRNA H19与miR-141如何共同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胃癌组织lncRNA H19高表达、miR-141低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胃癌组织lncRNA H19、miR-141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需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