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登华 智能教育引领未来:中国的认识与行动

2019-07-19钟登华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人工智能智能

编者按:

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分享了在智能教育时代,中国的认识与行动。他通过五个典型案例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的做法和行动,并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进行了展望,表示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将呈现出四大特点。

钟登华 教育部副部长

对智能时代的理解与认识

智能时代将会是一个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时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职业分工产生重大调整,教育不能固步自封,应主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

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同时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服务体系。

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智能教育。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高等教育领域推动落实人工智能发展。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引下,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探索。

下面我选择五个方面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公民

3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35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开始认识到,要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公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也要从娃娃抓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使学生对人工智能实现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创新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构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打造了人工智能大课堂,开设相关课程超过20门。2018年成立了全国基础教育阶段首个人工智能实验班,并与澳门培正中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倡导在每年的10月组织开展“世界人工智能周”活动,初步构建起“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

2.推广智能学伴,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个性化学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总人数超过1600万,同时,中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拥有超过2亿人次的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方式已经发生重要变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智能学伴、虚拟教师等新型教师形态的产生。

例如,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智能学习助手“小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为学习者答疑解惑,还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主动交互,从而解决了慕课学习缺乏有效师生沟通的难题。当学习者选择一门课程的时候,“小木”会提示是否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不同学习阶段做不同的提示,日常学习中加油鼓励,进度落后时善意提醒,甚至当课程结束后,还可以细心地根据学习者的喜好,为其推荐一些课程和论文。

3.构建智能化校园,全面提升学校运行效率和教育服务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将全面改变现有的校园生活环境,大幅提升效率和体验。

例如,杭州学军小学引入智能化校园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教学管理与家校互动两大难题。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教师调课、事项审批一键完成;在学校食堂用餐,只需要“刷脸吃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平台查阅学生作业,全面掌握学情动态,及时进行学习干预。家长可以实时预约访问学校,老师也可以将学生的校园成长记录第一时间与家长分享,家校通讯一键直达。

4.改革评价方式,实现基于多维度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选拔一直是教育发展中的一道难题,智能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将打破传统单一维度、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全面加强对师生动态数据的感知、采集、分析和监测,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度评价提供了可能。

例如,华中师范大学依托智慧教室和线上学习空间的建设,采集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多模态数据,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精准评价。学校先后建成了60余间智慧教室,开设了超过2200门在线课程,并为全校师生构建了在线学习和社交空间。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互动、学业表现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反馈,学校教师精准化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实现了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5.促进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新和卓越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本身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也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要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

例如,浙江大学通过交叉汇聚和协同创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2018年7月,浙江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交叉汇聚了计算机、统计、数学、医学、人文社科等不同领域的力量,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并建设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和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2018年9月,发布实施了“双脑计划”,针对重大科技前沿和重大挑战问题,进一步推进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互探索和融合创新。

对智能时代教育的展望

为了拥抱智能时代,中国社会各界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认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

1.教育改革创新将注入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的新动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蓬勃发展,时代前进的步伐正有力地带动着教育改革创新。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的理念将深入影响到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引发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等系统性变革。智能技术不应单纯被视为一种工具,它还是推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

2.教育科学研究将进入交叉融合、集智创新的新阶段。智能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把理论、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融入文化特点,集智创新,共建共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

3.教育发展目标将聚焦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新标准。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将使知识的创造更加普及。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智能教育的普惠性,智能技术应当成为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不应该使智能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4.教育治理体系将面临社会伦理、数据安全的新挑战。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伴随着大量数据和算法的产生,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界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伦理、法律及安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预防,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本文来自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讲话,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人工智能智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