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当归属植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9-07-19张露云于俊林夏广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紫花香豆素类化合物

张露云,徐 倩,于俊林,张 辉 ,夏广清,⋆,臧 皓,⋆

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全世界约有90种,其中当归是我国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要用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1-3],素有“妇科要药”之称.白芷和独活也是该属常用中药,余者多在民间作为药用,部分可以食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东北当归属植物,本文总结了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东北当归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对东北当归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当归、朝鲜当归、拐芹三个种,对其他种研究较少,除了少量的成分研究外,再无其他相关研究报道;②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药理药效等方面,很少涉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东北当归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同时为东北当归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1 资源分布

当归属植物大约有90种,为两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45种(32种为特有物种)在中国分布[4],东北分布有7种,分别为骨缘当归、黑水当归、狭叶当归、朝鲜当归、东当归、拐芹和兴安白芷.其中东当归引种于日本,其广泛分布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兴安白芷为白芷的野生近缘种,常有文献将二者混淆.表1概括了东北当归属植物的学名、别名及分布情况.

表1 东北当归属植物概况

2 成分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科学性、合理性至关重要的环节[5].朝鲜当归和东当归疗效确切,分别被韩国药典和日本药典收载,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备受关注,拐芹的成分研究也比较深入.现将东北当归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归类总结.其中主要包括香豆素类、苯酞类、有机酸类、色原酮类、挥发油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

2.1 香豆素

2.1.1 简单香豆素

现已从东北当归属中分离出十种简单香豆素,其中伞形花内酯分布最广,朝鲜当归中的简单香豆素较多,在各植物中的具体分布见表2.

表2 东北当归属中简单香豆素类化合物

2.1.2 呋喃香豆素

东北当归属植物富含呋喃香豆素,且大多数都属于线型,佛手柑内酯在东北当归属植物中分布最广,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报道较多,在各植物中的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东北当归属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

2.1.3 吡喃香豆素

朝鲜当归中分离得到的吡喃香豆素较多,Lee[16]和 Reddy[20]分离从朝鲜当归中分离出紫花前胡醇当归酯、紫花前胡素等线型吡喃香豆素.叶锦生[15]从骨缘当归中分离得到角型吡喃香豆素:骨缘当归素、蝉翼素和白花前胡素F,在各植物中的具体分布见表4.

表4 东北当归属中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

2.2 苯酞

苯酞类化合物在当归属中广泛存在,Tsuchida[26]从东当归中分离出三个新的苯酞类化合物,分别为tokinolide A,tokinolide B和当归酸(Z)-藁苯内酯-11-醇酯.Miyazawa等[22]从东当归氯仿层中分离得到了藁本内酯和丁烯基酞内酯.

2.3 有机酸

叶锦生[15]从骨缘当归中分离得到正癸酸和月桂酸,狭叶当归与拐芹中均含有阿魏酸[12,19],Tanaka[10]从东当归中分离出香草酸,李业娜[18]从拐芹中分离出了二十八烷酸.

2.4 色原酮

米彩峰[23]采用柱层析法对拐芹脂溶性和醇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得到拐芹色原酮A,李业娜[8,18]从拐芹中分离出的色原酮分别为:拐芹色原酮A、去甲丁香色原酮、5-羟基-2-[当归酰基甲基]呋喃[3',2':6,7]色酮、3'-(R)-(+)-亥茅酚和 3'-(S)-(-)-O-乙酰基亥茅酚.Yang[27]从拐芹中分离出紫金砂色原酮B,在各植物中的具体分布见表5.

表5 东北当归属中色原酮类化合物

2.5 挥发油

严仲铠[28]研究了五种东北产当归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共鉴定出59个化合物,其中α-蒎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为五种植物共有成分.Seo[29]从朝鲜当归中检测到7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2,4,6-三甲基庚烷、莰烯、α-柠檬烯、β-桉叶醇、vervenol、α-衣兰油烯和sphatulenol.孙仁文[35]从东当归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其主成分为β-甲基苯丙醛、5,5-二甲基-双环(6,3,0)-1,7-十一二烯-3-酮、亚油酸乙酯.但飞君[39]从拐芹挥发油中鉴定了9种主成分,分别为藁本内酯、α-甜没药醇、辛醛、2-壬酮、十六烷酸甲酯、2-甲基辛烷、(-)-蓝桉烯、3-甲基辛烷和壬烷.挥发油主成分在各植物中的具体分布见表6.

2.6 其他类化合物

骨缘当归、黑水当归、狭叶当归和拐芹中均含β-谷甾醇,拐芹中也分离得到豆甾醇.从东当归中分离出三个多炔类化合物(+)-镰叶芹醇、(+)-镰叶芹二醇和(+)-镰叶芹酮.其他类化合物在各植物中的具体分布见表7.

表6 东北当归属中挥发油主成分

表7 东北当归属中其他类化合物

3 药理作用

3.1 抗菌作用

印度榅桲甙和magnolioside对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菌株显示出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6];紫花前胡醇当归酯和紫花前胡素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16].蒋庭玉[42]研究了拐芹的抗菌活性,发现拐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均具有一定地抑制作用.

3.2 抗肿瘤

Lee[25]研究发现紫花前胡醇当归酯和紫花前胡素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印度榅桲甙、紫花前胡苷、茵芋苷、洋芫荽茵芋苷和magnolioside都对SK-OV-3癌细胞系产生细胞毒性[6].Yang[27]发现紫金砂色原酮B对A-549细胞系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3.3 抗溃疡

但飞君[43]通过小鼠胃溃疡模型筛选拐芹抗胃溃疡作用的有效部位.研究表明拐芹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等脂溶性部位抗胃溃疡作用显著,是拐芹抗胃溃疡的有效部位.汪鋆植[30]研究表明拐芹挥发油及没药烷吉酮对阿司匹林-乙醇溶液所致小鼠胃溃疡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

3.4 神经保护

Shin[44]研究表明朝鲜当归根提取物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诱导的缺血性中风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Oh[45]研究表明朝鲜当归根提取物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起到保护作用.

3.5 保肝作用

Kim[46]研究发现东当归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导的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张善玉[47]研究也发现东当归水提取物显著抑制四氯化碳及乙醇所致小鼠SGPT值和/或SGOT值升高,从而起到保肝作用.

3.6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Toriizuka[41]发现东当归提取物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Hatano[48]研究表明朝鲜当归水提物中的多糖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分泌,部分地通过激活未成熟的红细胞来增强造血功能.Liu[49-51]研究发现东当归可用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化介导的肾损伤.东当归根尖提取物通过增加脂质代谢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

3.7 其他药理作用

孙玉[52]对黑水当归挥发油进行了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解热等药理作用.Tanaka[10]研究表明东当归有效成分镰叶芹二醇和胆碱在缓激肽逆行注射试验中表现出镇痛作用.李波[53]研究表明东当归水煎剂兴奋大鼠子宫平滑肌,引起平滑肌收缩幅度增大或频率加快.金莉莉[54]研究表明东当归乙醇提取物有效改善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

4 结语与展望

当归属植物的药用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开展东北当归属植物的研究:①东北当归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朝鲜当归,东当归和拐芹,而对于骨缘当归、黑水当归、兴安白芷,狭叶当归的研究较少,因此急需对它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②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东北当归属植物资源,除了常规的分离手段如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方法外,建议结合现代的分析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制备液相、液相质谱联用、气相质谱联用等方法对成分进行研究.在提高研究效率,缩短研究周期的同时,发现更多有研究价值的化合物,并增加对其化学分类学、化学生物学、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力争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并应用于临床.③当归属植物的根部除了含有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外,均含有挥发油.东北地区该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较广,根部粗壮,含油量高,尤其是黑水当归,但由于未被开发利用,大部分当归属植物仍在山林中自生自灭,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合理地开发当归属植物资源,通过研究阐明它们的应用价值,必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东北当归属植物的药用价值还需进一步挖掘,对其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的研究将为东北当归药用资源的开发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也为今后东北当归属的植物作为正式药材纳入《中国药典》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紫花香豆素类化合物
植物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的研究现状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化妆品中8种香豆素类化合物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紫花泡桐(节选)
紫花目蓿高产栽培技术
紫花泡桐(节选)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巴戟天中蒽醌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