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估
2019-07-19李禄峰
李禄峰
一、引言
早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1]。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大批创新型人才。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手段,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学校和各级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都有重要意义[2]。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渐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各高校都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国内高校多数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学院等创业教育的平台和机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国内各高校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效果评估研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创业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几年有关的学术文献数量增长迅速,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创业园区建设、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者素质等方面[3]。沈皆希研究指出,国内创业园区的相继建立有利于初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创业园区的建设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地方环境、功能布局、运行机制等因素确定规划方案,可借鉴国内外成功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验[4]。杨锋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议题是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模式,结合地区创业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也要借鉴成功的创业经历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或有前景的创业项目[5]。陈艳玲从学生、高校、社会、政府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实践性较强的对策建议[6]。李益平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师资力量、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7]。崔铭和杨丹从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创业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以石家庄经济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创业教育效果进行评价[8]。从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本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一)评价指标选取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2020年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五项重要指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从《意见》的具体阐述可以看出,课堂教学是创业知识的体现,自主学习是创业意识的体现,结合实践是创业能力的体现,指导帮扶是创业目标的体现,文化引领是创业精神的体现。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指标推演图
由此我们选取出创新创业教育的5项评价指标:(1)创业知识;(2)创业意识;(3)创业能力;(4)创业目标;(5)创业精神。以上述五项评价指标为基础,将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以前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李克特五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为后续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李克特五点法的取值区间为1至5之间,由1到5分别表示被调查者: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同意、比较同意、非常同意。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一般学生(在校创业学生,创业毕业生)、创业教育专家(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创业名人)、用人单位。选择这三类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通过三个角度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得到更加准确的研究结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发放创业教育专家问卷60份,发放用人单位问卷100份,总计回收问卷298份,问卷回收率为82.8%;剔除废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34份,问卷有效率为78.5%。
四、问卷信效度检验与评估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
(一)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克隆巴赫系数克服了部分分析方法的缺点,是学术界目前主要采用的信度检验方法。通常克隆巴赫系数在0和1之间变化,小于0.6则表示内部一致性很差;位于0.6~0.8之间则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大于0.8则表示内部一致性非常好。结构效度分析,即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0.5则表明因子分析效度较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信效度检验结果
由表2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可知,克隆巴赫∝系数为0.721,表明调查问卷信度很好;KMO值为0.738,表明问卷适合采用因子分析进行效度检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54.2,自由度为66,显著性为0.000,单因子标准化载荷均大于0.5,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对应的21个二级指标。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选取的指标众多、涵盖面较广,却给实证分析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目标、创业精神的公因子,以代表对应二级指标体系的全部含义,在保证研究科学性的同时达到降维的目的。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将二级指标A1、A2、A3、A4、A5进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一个特征值在1以上的公因子,公因子对全部指标的解释力度达到79.835%;将二级指标B1、B2、B3进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一个特征值在1以上的公因子,公因子对全部指标的解释力度达到80.448% ;将 二 级 指 标C1、C2、C3、C4、C5、C6进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一个特征值在1以上的公因子,公因子对全部指标的解释力度达到75.607%;将二级指标D1、D2、D3进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一个特征值在1以上的公因子,公因子对全部指标的解释力度达到79.274%;将二级指标E1、E2、E3、E4进行因子分析后提取出一个特征值在1以上的公因子,公因子对全部指标的解释力度达到79.593%。由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公因子计算公式:
将二级指标得分带入上述公式中即可得出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目标、创业精神的评价值。
表3 因子分析结果
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估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法只能提取出指标体系的公因子,并不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因此,本文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建立评估回归方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模型F值为27.899,显著性为0.000,说明各变量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模型具有实际价值;回归模型调整R2为0.674,说明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由表4回归结果可知,变量A的回归系数为0.136,显著性水平p=0.028;变量B的回归系数为0.177,显著性水平p=0.007;变量C的回归系数为0.318,显著性水平p=0.000;变量D的回归系数为0.064,显著性水平p=0.079;变量E的回归系数为0.068,显著性水平p=0.000,构建回归方程为:
其中Y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效果,A为创业知识,B为创业意识,C为创业能力,D为创业目标、E为创业精神。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创业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18,所占比重最大,往后依次是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目标,回归系数分别为0.177、0.136、0.068、0.064。为进一步验证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北川医学院运营稳定且基本实现盈利的创业项目为对象进行专家调查。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图2 专家调查结果
由图2可知,从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目标、创业精神五个维度对成功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价,雷达图的面积越大说明得分越高,项目存活能力也就越强。进一步观察图2可知,创业能力所占比重最大,创业目标所占比重最小,和本文的研究结论相符合,也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结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标准,建立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一级指标对应的公因子,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得出公因子的计算公式。因子分析法只能提取出指标体系的公因子,并不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本文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建立评估回归方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目标、创业精神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创业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18,显著性水平p=0.000,说明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国内各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提升我国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完善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第一,提升结合实践的创业能力指导。在提高在校学生创业能力上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和当地知名企业联合举办素质拓展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训练自己的创业技能。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创业目标管理。创业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实现从无到有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立合理可行的创业目标,培养学生坚韧的创业精神。第三,注重提升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是课程内容的主要传播者和讲授者,创业教育的效果和水平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教学效果会更为理想。学校应广泛招贤纳士,聘任优秀企业领导人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定期组织校外学习参观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