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虞城县科协:夯实科学普及基石 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2019-07-19

农家参谋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创新型科技成果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积极参与商丘市科协举办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系列活动

“十三五”规划中写道:到2020年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0%这个目标。之所以设定10%的目标,是因为一个国家想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达到10%。这就需要基层科普工作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科普大平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科普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大幅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必须紧紧围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方针,不断加强和推进科普工作,繁荣科普创作,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搭建科普大平台。到2023年,虞城县公民力争使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不低于8%,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铸强科普一翼,助力创新发展。创新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铸强科学普及这一翼,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的良好生态圈,只有更好发挥科普的社会职能,使得科技成果的普及力度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促发全社会的创新潜力。科普这一翼足够强大,才能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才能快速推进创新人才智库的建设,才能更好发展创新所需的外部环境设施,才能不断完善和创新所配套的机制体制。

第三,延长手臂,服务基层,为科技创新准备人才资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响应“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我们必须延长手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缩短科普与公众的距离,使科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形成“大众做科普、万众懂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基层层面上,建立完善科普动员机制,充实科普人才队伍;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科普高端人才智库建设;推动科普专业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培养科普专业人才,全面提升科普人员的整体水平;繁荣科普创作,发挥好不同类型科普作品的科技传播作用,搭建培训平台,吸引高水平创作人才。利用人才优势拓展科普外延,逐步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为建设科技强县准备充分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创新型科技成果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利用大数据开展科普工作的设想①
高校教师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激励策略研究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