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粮糖业:双管齐下跨越糖周期

2019-07-19

农经 2019年6期
关键词:蔗农糖业食糖

中粮糖业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制糖企业,也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业。

据中粮糖业2018年度公司财报,其2018年净利润5.04亿元,扣非净利润3.85亿元。今年一季度,中粮糖业净利润2.01亿元,扣非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均出现较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白糖价格大幅下跌。连续三年的白糖大熊市,至去年四季度到达谷底,期间,糖业企业普遍亏损严重,中粮糖业能够在三年熊市期间连续实现赢利,已属不易。今年以来,糖价有反转迹象,给中粮糖业带来良好发展契机。

糖价下跌拖累业绩增长

据4月份披露的年报和一季报,2018年,中粮糖业实现营业收入175.15亿元,同比下降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3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5亿元,同比下降51.19%。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16亿元,同比下降2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41.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2.89%。

作为主营业务,糖业占中粮糖业营业收入的90%以上,其经营业绩与白糖价格正相关,随糖价波动的同时,呈现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2013年净利润为0.8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14年受糖价下降影响,净利润降至0.32亿元,同比减少 59.70%。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从0.76亿元迅速增长至7.40亿元,主要得益于食糖价格持续走高,叠加营收、毛利率齐升。中粮糖业的毛利率、净利率均于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6.17%与3.94%,随后在2018年降低到14.50%、2.88%,主要原因就是糖价下跌。

分产品来看,贸易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9.62亿元,同比下滑1.68%,毛利率为7.13%,同比减少0.62%。自产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28亿元,同比增长16.12%,毛利率为16.71%,同比减少3.20%。加工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06亿元,同比下滑42.13%,毛利率为13.12%,同比减少6.65%。番茄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0亿元,同比增长12.69%,毛利率为22.79%,同比增加1.43%。

对此,中信建投花小伟团队认为,2018年,国际、国内食糖市场供大于求,国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食糖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中粮糖业第四季度业绩下滑较大,主要是国内外糖价持续下跌影响公司自产糖业绩,且四季度进口糖价与国内糖价出现倒挂,导致公司贸易糖业务亏损。据Wind数据,2018年四季度南宁现货白糖均价约为5208元/吨,同比降低18.96%;配额外进口估算价与郑糖现货价差约为-625元/吨,同比降幅为413.20%。

浙商证券梁晗认为,主产国步入减产周期,国际糖价或迎底部反转。2018/19榨季三大主产国糖产量下滑,预计巴西中南部减产26.5%,印度减产3.1%,泰国减产2.7%。据国际糖业组织最新预测,2018/19榨季全球糖市供给过剩量将收窄至64万吨,低于去年11月和8月预估的217万吨和675万吨。预计2019/20榨季全球食糖供需将由过剩转向不足,缺口或达200万吨,因此2019年是糖价牛熊切换,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转折点,在成本支撑及内外联动作用下国内糖价亦将上涨。

花小伟表示,中粮糖业的营业收入、业绩、毛利率与食糖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糖价拐点在即,预计中粮糖业业绩将步入高增长期。

糖业+番茄加工双龙头

中粮糖业成立于1993年9月,于1996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国内外制糖、食糖进口、港口炼糖、国内食糖销售及贸易、食糖仓储及物流、番茄加工业务等。中粮糖业是保障国内食糖供给的坚强基础,在甘蔗、甜菜制糖领域规模优势明显,是国内最大的制糖企业。中粮糖业还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及出口大包装番茄酱,并向上下游延伸,涉足农业和番茄制品、番茄保健品业务。

我叫孙博洋,小名“强强”。我有一头乌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下面是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珠儿似的滴溜溜乱转,红扑扑的脸蛋,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别人都夸我长得帅,但我却有个坏毛病——爱哭。

截至2019年3月29日,中粮糖业母公司中粮集团直接持有公司51.53%的股份,是中粮糖业的第一大股东,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78%,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1%,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9%,依次为第二至第四大股东。

中粮糖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初创探索期、业务拓展期与并购扩张期。2005年,中粮集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番茄酱、甜菜糖加工产业。2010年,收购北海华劲糖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甘蔗制糖产业。2012年,新建中粮屯河崇左糖业。2013年收购中粮集团糖业进出口业务和澳洲Tully糖业股权。2014年新建中粮(唐山)糖业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原永凯左江制糖有限公司资产、营口太古食品有限公司51%股权,成立中粮糖业辽宁有限公司。2017年,收购云南德宏梁河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梁河糖厂、芒东糖厂,开始进入云南市场。

从业务方面来看,糖业制品销售和番茄制品销售是中粮糖业的主要业务,从2013年开始,其收入之和占总营业收入之比均在97%以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占比均维持在99%附近水平。其中糖业制品为主要核心业务,营收占比从2013年的84.36%增长至2018年的92.04%。

糖业制品方面,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94.6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1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63%。2018年营业收入回落至203.96亿元。2013年—2018年毛利率分别为 6.88%、5.82%、7.67%、10.98%、12.40%、10.25%。2013—2017年间总体毛利率呈上涨趋势,但2014年受糖价持续低迷的影响,毛利率达到近六年的最低点。2018年由于糖价再次走低,毛利率下滑至10.25%,相较于2017年降低2.15个百分点。

番茄制品方面,2013—2018年营收规模较为稳定。2014年番茄制品营收规模达到17.70亿元,为近六年最高水平。番茄制品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在22%附近上下波动。2014年毛利率最高为23.74%,2016年毛利率最低为20.79%。

目前,中粮糖业在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优势糖料主产区运营装备精良、工艺先进的加工厂,满足国内食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积极在海外优势产区布局,澳大利亚Tully糖业年产糖30万吨。中粮糖业是我国食糖进口的主渠道,在港口炼糖领域,在河北唐山曹妃甸有50万吨/年的炼糖能力,在辽宁营口有100万吨/年的港口炼糖能力。在国内食糖贸易领域,是国内最大的食糖贸易商之一,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国内用糖客户、促进国内食糖流通的重要力量。

国际糖价自2018年8月见底回升

中粮糖业食糖产品包括精制白砂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等,主要客户包括亿滋(卡夫)、嘉吉、可口可乐、蒙牛、玛氏、雀巢、伊利、好丽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中粮糖业旗下的中粮番茄是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业,主要从事大包装番茄酱的生产及出口业务,构建了从种子、种植、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番茄制品全产业链运营体系;在中国最优良的番茄产区新疆、内蒙古等地拥有30万亩番茄种植基地和18家番茄公司,在种子研发、种植管理、加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断拓展国内番茄制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业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番茄制品,致力于打造成为“全产业链番茄专家”。

目前年产大包装番茄酱约25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主要出口欧洲、日韩、独联体、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亨氏、联合利华、可果美、地扪、味可美、李锦记、海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借助产业优势投入精准扶贫

作为一家国资控股的农业上市公司,中粮糖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借助产业优势,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形成具有中粮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模式,定点帮扶的两个国家级扶贫县新疆乌什县、广西隆安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1年,中粮糖业入桂之后,历经了收购、建厂、托管几个阶段。不管是因投入而暂时亏损,还是糖价低迷时期,均能保证蔗农的蔗款在48小时之内结清。

“决不拖欠农民的蔗款,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底线。”中粮糖业一位负责人说,公司与当地银行合作,甘蔗入厂过磅后,就由银行直接将款项支付给蔗农。从2015/2016榨季到2018/2019榨季,年年都保证48小时内支付蔗款,最快的甚至在24小时之内。据了解,从2015/2016榨季至2018/2019榨季,企业应付的18.9亿元蔗农款项,都全部兑现。

近年来,制糖企业的投入成本不断增加,而市场糖价又因进口糖等因素剧烈波动,造成一些制糖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兑现蔗农钱款,中粮糖业为什么能坚持不拖欠蔗农一分钱呢?“不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就相当于毁了企业发展的根基。”公司负责人说,而要确保做到这一点,又倒逼企业自身不断改革创新。

及时兑现蔗款需要企业的底气。中粮糖业的底气,源自节能与技改,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为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经过几年努力,中粮糖业的产品溢价能力稳步提升,目前高端客户认证数已达45家,包括益力多、雀巢、亿滋、玛氏、可口可乐、达能、三菱、三井、伊利、蒙牛等。

据了解,2017年以来,中粮糖业在广西的各个制糖企业,都在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坚持以业绩为导向、以标杆管理为抓手,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激发公司各部门(车间)的主观能动性,挖潜降本。他们组团到国内标杆企业参观学习,还走出国门到日本、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制糖标杆企业交流学习,形成对标创标、比学赶超的氛围。

近两年来,中粮糖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效果明显。如对设备内部焊接部位进行打磨处理、增加高精度金检机、过滤设备等,提升产品质量;采取从源头控制、过程监控、后续预防等相关措施,使甘蔗黑点、异物得到了解决。2017/2018榨季,中粮糖业对在崇左的原糖线和精糖线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原糖煮糖抽汽二、三效汽比例从90%∶10%优化至10%∶90%,精糖煮糖用汽从100%抽用一效汁汽优化为100%抽用二效汁汽。实现了从每年外购3万吨燃料以满足锅炉生产需要,到2018年自产自足并外卖2万吨蔗渣的转变。

2017/2018榨季,中粮糖业共投入蔗区发展资金约5000多万元,其中改扩种补贴约3015万元,蔗区道路维修资金约600万元,“双高”糖基地建设良种预付资金490万多元,肥料、农资预付1679万元。每一年,公司的农艺师和甘蔗片区区长都对蔗农进行高产高效技术培训,年度累计培训100场次,不定期组织蔗农观摩公司经理人示范基地,提升蔗农管护水平。与专业农资公司深度合作,持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定期对蔗区甘蔗的病虫害进行监测,通过短信、企业微信平台,增强蔗农对病虫害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提高防治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粮糖业在广西投入4亿元扶持蔗农发展生产,改善蔗区基础设施,投入公益事业,惠及22.3万人。自2016年起至今,中粮糖业累计投入对口帮扶隆安县资金851.56万元,为该县援建了乡村生产道路建设、污水治理、危房改造、牲畜养殖、教育扶贫等18个精准扶贫项目,使当地2900户6200名群众受益,并助力帮扶两个村成功脱贫摘帽。

猜你喜欢

蔗农糖业食糖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2015/2016种植季菲律宾预计食糖产量215万—219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