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媒介素养?父母可以怎么做

2019-07-18林可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7期
关键词:媒介亲子数字

林可

面对极速发展的媒介技术,家庭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能帮助孩子突破屏幕重围健康成长?为了解答此问,我们必须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简单来说,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帮助青少年学会阅读(认知)和书写(应用)媒介,从而理解、批判、参与、创造媒介文本的教育。

家庭是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和重要场所,家长可以尝试围绕3个基本步骤转变教育观念、展开亲子对话和活动、探索适合孩子与家庭成员的数字化生活模式。

第一步:理解媒介

家长应当摒弃“一切电子媒介皆洪水猛兽”或“新兴技术能解决一切成长问题”的极端观念,用看待空气和水的平常心来看待媒介环境。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留出专门的亲子媒介问题对话时间,了解孩子近期非常喜欢、经常使用的数字媒介和信息资源(例如,时下流行的数码设备和应用软件、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和影视作品、视频综艺网站、线上游戏等),观察和倾听孩子喜欢它们的原因,也启发孩子反思它们的不足与缺陷。特别着重于那些导致亲子分歧、代际冲突的话题,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增进理解。

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可以涉猎一些传播学、教育学的专业理论,例如:在如何看待媒介这个问题上,尝试理解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是人体和人脑的延伸,电子媒介是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从这个视角来看,孩子的数字化生活即是日常生活的延伸,孩子会利用数字媒介搜索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料、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会将数字世界当作逃避压力和痛苦、获得及时快乐的精神寄托,因此诸如沉迷聊天、疯狂追星、游戏成瘾等负面问题背后通常有着更深刻的现实原因,如:亲子关系疏离、孩子学业困难、自信缺失、社交障碍等。

第二步:善用媒介

与其要求孩子与数字媒介绝缘,家长不如着力于发掘优质媒介资源,因势利导地应用新媒介技术,为孩子创设开放的、平等的、有趣的家庭媒介环境。为此,家长应当花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观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谈论他们追捧的卡通人物、游戏角色、青春偶像,了解他们喜欢的网络社区、沟通语言、社交方式、消费习惯等,在亲子之间建立了共同话题的基础上,用孩子所熟悉的语言、话题和故事,引导他们辨别美丑善恶是非曲直,体会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帮助和鼓励孩子追求健康积极的媒介生活。

例如:在面对许多家长都深恶痛绝的网络游戏时,一些家长选择先了解和参与孩子的游戏,利用该游戏创设的故事语境,耐心和孩子谈论资源的有限、人性的善恶、如何看待竞争、如何选择朋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亲情爱情的意义、审美标准变化等深层次话题。善用媒介意味着开发孩子的潜能、增进亲子互动,让数字媒介不仅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工具,也成为镌刻孩子成长印记、家庭共同记忆的新型工具。

第三步:智慧赋能

不得不承认,媒介環境并非净土,社会生活绝非真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引导孩子发现数字媒介的局限性、迷惑性和危险性,提醒他们保持警惕、审慎、理性的态度,要做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

因此,理想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超越保护主义,成为一种“赋能”的教育,在正视诸多难题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字化生存及发展能力,如:信息鉴别能力、消费理性、批判性思维、信息安全意识、隐私保护意识等。所谓智慧赋能,还应注意培养孩子对媒介说“不”的能力,即对待数码设备拿得起、放得下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欣赏屏幕之外的真实世界之美,拓展其他领域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孩子在屏幕内外自由穿梭的智慧。

猜你喜欢

媒介亲子数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答数字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