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绿
2019-07-18王晓宇
王晓宇
绿豆这个物种,不枝不蔓,巴掌大的绿色叶子,细长的绿色豆荚,小巧玲珑的绿色豆粒,留给人们的印象就一个字:绿。就连绿豆花也是黄绿色,那种淡淡的“黄”色,给人的感觉,只要再稍稍一用力,就能过渡到绿。
古人叫绿豆为菉豆,在食用上有许多经验之谈。宋代人最会吃绿豆,像绿豆芽、绿豆粉、冰镇绿豆等等,早在宋代就已被开发出来,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等,都曾记载过绿豆的吃法。宋人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中所记的“绿粉”说:“绿豆粉也,铺姜为羹。”记述了绿豆粉丝的做法。一粒不起眼的小绿豆,在舌尖上有了用武之地,腾挪辗转,顾盼生姿,衍生出多少令人惊艳的美味?
夏天,最好的消夏小食非绿豆糕莫属。把绿豆去皮煮烂,碾压成泥,下锅翻炒,按自己的喜好加入冰糖或麦芽糖、巧克力、抹茶、薄荷、玫瑰花瓣等等,不拘泥于什么。喜欢带馅的,亦可包入红豆沙、花生酱或芝麻酱,然后用模具压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到冰箱里冰镇一下,口感会更好。吃之前,还可以再配上一壶红茶,消暑解毒,清香绵软,淡黄的颜色,清凉的口感,令暑气全消,心生静美。
每年夏天,指甲花开的时候,外祖母都会做一些绿豆糕消夏。小辈几个熊孩子在外面疯跑累了,回家蔫头耷脑,搬个小板凳,坐在大丽花下,一脸痛苦地对外祖母说:“热死了,热死了,怕是要中暑了,太难受了。”外祖母踮着一双小脚,回屋拿几块绿豆糕塞进他们的小手里,于是他们笑逐颜开地吃起来,吃完了拍拍手,心满意足。
母亲不会做绿豆糕,只会煮绿豆汤。仲夏时节,天气热得发狂,人像待在蒸笼里,树叶没精打采,蝉也懒得叫,连猫儿狗儿都躲到阴凉的地方。母亲会抓一把绿豆丢在锅中,添两瓢清水,在锅中慢慢熬煮。
窗外热浪蒸腾,锅内绿豆翻滚,袅袅的水汽中,一粒粒小小的绿豆随着水花上下翻腾起舞,熬到绿豆开花,粒粒绵软,煮得汤色鲜翠,清香弥散,一锅绿豆汤就煮好了。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凉,单等热浪难抵的时候喝上一碗,立时心火熄灭,清凉来袭,让人心生惬意。
绿豆绿。绿豆的绿,是对颜色的一种固执和坚守,从娇小嫩芽到年华老去,从茎叶到果实,从头绿到脚,一路绿到底,绿得优雅而诗意,绿得毫无节制,绿得有点不像话。
绿豆小。形容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時,会说针头线脑、芝麻绿豆,这是古人的智慧和语境,形象、婉转、贴切。
绿豆绿,绿得赏心悦目。绿豆小,却是小而大用。明代医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绿豆“真济世良谷也”。绿豆是清热、败火、解毒的“济世良药”,因为这一粒小小的绿豆,衍生出各种味蕾上的享受,像绿豆冰、绿豆粉、绿豆糕、绿豆汤、绿豆芽、绿豆粥等等,家常贴心,是“药食同源”的践行。
一想到绿豆,夏天的气焰便短了许多。我不会做绿豆糕,偶尔煮绿豆汤,最常做的却是熬绿豆粥。整整一个夏天,有绿豆的陪伴,到底清凉不少,浮躁的心境也会渐渐沉淀下来。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