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对审计工作的思考

2019-07-18胡玲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问题

胡玲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审计工作  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各个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数据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社会工作中。从审计工作方面来考虑,大数据模式必然会对审计方式方法、组织模式及相关制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政策或者文件的方式来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有关政策已经明确指出,要不断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发展变化,努力构建审计相关数据体系和信息化審计平台,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财务、各个单位与各个行业以及跨行业、跨领域的各项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同时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一、大数据模式的相关内容

(一)大数据环境的基本特征

(1)数据工作量较大,相关工作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和计算量大;(2)数据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数据处理的最重要的特点。然而,处理数据的效率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利用专业化知识,分析处理好相关数据,实现高效的审计数据的管理;(3)数据类型繁多,主要包括: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以及一些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多样化的数据类型同时也加大了数据处理。

(二)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影响

1、逐渐摆脱了审计地点与时间的权限

传统的审计工作会受到审计的地点与时间的限制。第一,在时间上,审计工作必须在收到函证之后才能开展,而获取函证的时间不是固定的。第二,在地点上,公司的总部与子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或者是该公司与其客户之间位置距离遥远,从而限制了审计工作。在大数据模式下,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及时传送给审计人员,使其及时获取审计单位相关数据,逐渐打破了地点与时间的限制。

2、审计工作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审计工作大多采用审计抽样的方式,它难以及时分析把握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全部数据,再加上统计抽样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管理优势,对数据进行跨行业,跨公司的收集,使得收集的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全面,从而从总体上把握相关数据信息,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二、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遇到的瓶颈问题

(一)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关法律法规支持

目前,充分利用大数据环境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已经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开展,可能会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也会面临因数据信息丢失、被盗取所带来的审计风险,但是我国在如何规范数据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二)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资源整合

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大多是采取人工审计的方式,利用查账的方法实施审计管理。在进行审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到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还要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经济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和数学分析等,这些方法对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存在明显的不足。审计工作相关管理系统以及内部的财务管理等一些体系由于本身具有复杂、较为分散的特点,不同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无法有效融合,导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严重滞后。

(三)大数据模式下审计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大多比较传统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审计理念和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审计工作主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以及纠正违纪违法事项为主,它主要是针对某项经济事项的监管,但是难以根除关于违纪违规事项的屡查屡纠现象。在审计手段方面,审计工作大多以手工作业为主,用计算机来辅助进行审计的手段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实施存在困难,使得审计工作水平与目前大数据模式下的审计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理论支撑,加深人们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为促进审计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审计文书的出具、审计标准的选用、质量特征、重要性因素的判断等,让人们尤其是审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审计工作、了解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与此同时,也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取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会计师事务所也要重视审计管理,加深本单位职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制定好大数据审计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标准、流程、审计方法,让审计工作可以做到有据可循,从而进一步促进审计管理工作的规范。

(二)树立大数据思维,开拓审计工作新模式

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将传统的人工审计模式变成自动审计的管理方式。大数据模式下的自动审计不仅解决了海量数据整合的问题,推动了审计数据的有效利用,还消灭了抽样审计存在的不足,利用大数据库将审计信息进行智能复算及核对,把经济活动分析形成了监控模型。在应用自动审计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风险识别手段,来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识别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风险防范能力。审计管理部门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现代化数据管理理念,形成科学的大数据思维,将实行大数据审计管理的方式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推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构建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大数据审计分析

构建财务数据共享平台,是实现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利用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加强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相关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准确、有效的掌握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式,审计行业需要加强符合自身特点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查询型分析、多维分析和挖掘型分析等多种类型的审计分析方式,来进一步促进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分析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审计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32).

[2]谢佩君,王袆瑜.浅析大数据技术对环境审计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23).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