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财务风险分析
2019-07-18王燕
● 王 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学校由局及财政统一领导。由财政下达任务,局财务组织各学校学习,统一完成任务。各学校之间也密切合作互相交流。财政是各个学校的制定开展工作的指挥者。使各个学校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怎么防止学校的财务风险是学校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学校财务风险分析如下:
一、学校财务风险的认识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指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致使单位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甚至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资金使用的不合理,资金不专款专用都会给学校带来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财务决策方面,合理使用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风险存在财务发生的整个过程,对学校的财务风险应积极地进行研究,使其降低风险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学校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教育资金随着增加,也使得学校的财务风险增加。合理使用财政拨付的资金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1.风险意识淡漠带来的财务风险。会计人员风险认识能力比较弱,每年会计人员不参加继续教育。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不关注及时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变化。
2.不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带来的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是一个长期工程。风险的产生不是一时形成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学校的工作重点,所以财务工作不是重点,因此财务会形成风险,内部控制就会缺失。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也会为财务带来风险,财务的实施必须与制度法规一致,随着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潜藏着风险。
3.外部环境变化,政策的非常调整带来的财务风险。外部环境的变化,政策的非常调整估计不到。做到合理设计、使用资金,财务信息来源有一定的限制,这都会增加财务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对学校的影响
(一)结构性财务风险
是指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给学校带来的风险。只有规范的法人权限对学校的运营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的运用资金可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资本结构不合理,收支不同也会导致学校出现财务风险。虽然是财政拨款,财务支出也会有一些自己做主的方,这就要求学校自行会承担一些财务风险。只有采纳适当的措施才能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融资性财务风险
就是指筹资性财务风险,又是指现金流量财务风险。当学校向银行借入资金,到期需支付本金及利息,这就给学校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使资金结构出现恶化。这会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发展,这也说明学校没有风险意识。
(三)投资性财务风险
对外投入资金没有科学性、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市场变化没有预期、没有可靠的信息,如果市场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就会使收益缩水甚至亏损;如是对内部的校办企业投资也需要进行可行行研究;如没做研究并投资于重大项目也会造成财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学校自行承担,对外投资是对社会的投资相应会减少损失。
(四)信用性财务风险
学校对外担保会出现信用性的财务风险。一旦借入资金必须是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如是对外担保会承担连带责任。一旦被担保方偿还不了债务,为被担保方承担债务学校资金就会出现风险。
(五)行政性财务风险
如果学校进行信用担保,领导只是依靠自己的威望指挥等方法来运作资金会给学校带来财务资金的风险。如进行了投资,被担保方发生了资金风险,就会使自己承担直接或间接的风险。
(六)分配性财务风险
使用资金时出现了挪用,如人员经费、项目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不能互相挤占,挪用,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学校的整体运行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使学校也会间接出现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学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的,但可通过各种方法得到防控与解决。当有不可预测的风险增加,应及时调整资金的运行建立约束制度。制度要适应现行的工作运行并具有可实现性,与会计记账要紧密相连,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制度。在制定时要具有科学性、全面性,达到资金收入、支出平衡。当然,重要的是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多种措施,实施到位。加强管理,积极控制好财务风险,防止发生。
(一)建立健全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
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政策法规的完善,对学校整体运行的不断规范,决策人必须按规定执行政策,制定追究责任,这样就会提升对财会法规认识。建立独立全面的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财务机构,便会增强财务预算工作。
(二)建立健全学校的内部控制机制
随社会的深入发展,学校的经济活动、资金来源、支付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支出资金时由经办人必须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由验收人审核。主管校长、主任签章。严格执行三级签章验收的管理财务制度。出纳员复核原始凭证,按支出数额非现金结算予以报销,严格执行公务卡报销制度;发票加盖付讫印章;及时核对公务卡余额与账面资金是否一致;及时录入凭证,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存款月末如有未达账,由会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支票由出纳保管、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保管、法人章由学校领导保管。如有收取现金业务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如有支付现金,不得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既不能坐支现金、不能白条抵账、不能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能用银行存款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能用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储存、不准留账外公款、不能设“小金库”。
(三)搞好学校的财务预算
做好财务预算,能够预防控制财务风险。总的来讲,财务预算主要是围绕现金流量的确定性解决需要的资金,正确预算资金的来源数额,更要防止不合理支出等问题。财务预算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制定。
事前,预算编制要做到明确预算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归集部门预算等要求。支出的预算编制要做到综合预算原则、优先保障原则、定额管理原则。基本支出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不能互相挪用,做好合理编制,防止重复编制,提高工作率,禁止重复劳动,有利于财务人员全面掌握学校的收支情况。事中,及时准确的按规定核算全校的教育经费,各种收入、支出都纳入预算编制。做到统一编制,合理安排。预算编制要以学校当年的各项收入、支出为依据制定编制。学校制定预算要以优先保障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先重点项目,后一般项目。事后,预算执行后要进行事后控制,认真总结实际与预算之间的误差是如何发生的,并根据分析总结经验,做好降低风险。
(四)做好学校的财务监控工作
学校在财务管理中应增强财务监督,并按照国家法规严格执行。以勤俭节约为基础做好内外监督。外部监督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承担,同时发挥纪检等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内部监督是根据监督与执行分离的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可以成立内部监督工作小组履行相应的职能。通过不同方法对重大的财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及决策的正确,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建立学校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学校的财务制度必须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出纳、会计不能一人担任;财产保管与记账不能一人担任。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制定内控要体现全面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不能一人决定。制衡性原则体现互相兼顾,监督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性。适应性原则要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财务人员必须是德才兼备,以得为主。会计系统控制要求财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学校应当依法配备会计从业人员。
总之,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诸多因素使财务风险不可避免发生,它们都是相互交织的,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控手段应对不同的财务风险。内外兼顾做好事前调研分析,稳进的财务政策、能够避免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坚决执行专款专用,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