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验、新风险:5G环境中的人与传播

2019-07-17慕海昕彭兰

新闻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清时延远程

慕海昕 彭兰

【内容提要】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它让新的传播手段成为现实,为人们提供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5G条件下,视频直播将进一步发展,为观看者带来全方位的现场感,“遥在”成为在场的另一种方式。VR/AR技术在5G时代可以大规模商用,给用户更强的沉浸感与扩张感,与之相应的则是对真实性标准的反思;5G能够促进云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让用户享受轻便、低价的优质体验的同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有更严峻的挑战;物联网将在5G时代成为现实,人与物的连接产生新的应用模式,也对过载状态下人与物的关系带来新的反思。

【关键词】5G   直播   VR/AR   云计算物联网

一、引言

5G(5th Generation)即第五代通信技术,伴随着近两年的商业化进程,这一设想正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2019年4月,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式开始为大众办理5G手机入网手续,美国电信运营商威瑞森公司也在两座美国城市启动了5G手机网络服务①;在中国,5G牌照也预计将于今年年内发放②。作为通信科技领域近期的关键热词,5G并不是简单的“4G+1G”,据中国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5G将提供至少10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③。因此,5G有如下三点技术特征。

一是高速率。白皮书指出,理论上5G可以达到100Mbpsz至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④。而现实中,北京已经落成了国内首条5G精品参观线路,全程约3.5公里,网络带宽约为200Mbps⑤。超高速率将实现数据传输效率的指数级跃迁,为新的传播手段应用提供可能。

二是低时延。时延即数据传输时端到端的所需时间,传统的3G技术时延是100毫秒,4G则是20-30毫秒⑥。据技术运营商中国移动介绍,5G的时延水平将降低至1毫秒,相当于人眨眼时间的百分之一⑦,膝跳反射所需时间的五十分之一⑧。也就是说,理论上5G的数据传输水平甚至优于人的生理反应时间,几乎可以做到实时反应。超低时延能够极大改善传播过程中人的体验,并为一些对精确度、安全度有极高要求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扫除障碍。

三是大连接。据白皮书介绍,5G的连接数密度可以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⑨;英特尔公司则预计,到2020年,5G将会连接500亿台智能设备和77亿人⑩。3G和4G的使用场景中,常常出现因区域内连接人数过多而降低网速的情形,而5G的超大连接容量则可以在人员密度大、使用需求高的区域依然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在人之外,5G的连接对象还包括物,实现“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未来带来更多可能。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手段和传媒业态息息相关。在5G时代,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传播方式与传播环境,而身处其中的人不仅将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也会暴露于与之相应的风险之中。

二、直播:现场与“遥在”

从媒体的角度看,视频直播将是5G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

2018年10月的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实现了国内首次重大体育赛事的“5G高清直播”,也是马拉松史上首次5G直播11。2019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工作中,新华社为前线记者配备了“5G背包+4K高清摄像机”的新设备,在直播中实现了3.4Gbps的峰值下载速率12。

5G条件下,多个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可以同时实现高速传输,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从更多视角来体验一场盛大的活动、一场精彩的比赛,加上高清技术的应用,即使不采用VR技术,用户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进入感”。

传统电视虽然也有大量的“现场直播”,但很多时候这些直播传达的并非是完整、真实的现场。在有限的机位的限制下,直播者通常只能选取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机位、角度,拍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对象,导播的镜头切换,更是对现场的一种“重构”。对于观看者来说,他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和细节,所观看的现场,是被调度与被导演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现场。

而5G带来的实时、高清、多路信号直播及VR的应用,会重新定义“现场”。不在现场的人获得的信息、感受,与在场的人会越来越接近,观看者由此真正获得“在场感”。“遥在”,也会成为在场的另一种形式。

遙在意味着某些空间障碍被突破,远程的操作可以变成在场的操作。2019年3月16日,身处海南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远程操控手术器械,为位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一位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国内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13此后还有几例类似的远程手术。远程驾驶也被认为是5G的重要应用场景。这些在过去无法想象的情景,在5G时代将成为常态。

遥在,意味着人体官能在空间上的极大延伸,特别是在生产性的官能方面,相比以往所理解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5G时代我们对于人体延伸的方式及意义或将有全新的认识。

这样的直播与远程在场也会更多进入日常场景,目前虚拟在场所缺乏的身体在场感,会随着5G、全息技术、VR、AR等技术的应用,而逐渐增加。未来的网络社交,也会出现虚拟与现实交融、在场与遥在交融的新的社交模式。

三、VR/AR:体验与真实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与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是两种重要的未来媒体技术,前者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产生一个三维空间中的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感官模拟;后者则通过定位、精算与图像分析,让屏幕上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场景进行结合与交互。美国咨询公司ABI Research估计,到2021年VR的市场总量将达到650亿美元,对AR的估值则是更为惊人的1140亿美元14。

对于这两种传播技术来说,降低时延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的位置移动、视角变换,机器需要迅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提供新场景下的新信息。而传统的4G技术很难满足这种需求,许多VR体验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感到眩晕。移动通信分析师项立刚指出,这是因为在现有数据传输水平下,设备从监测使用者的动作到将运动反映到VR视野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画面出现一定的延迟滞后,运动与视觉的不一致导致了眩晕15。华为欧洲片区负责人汪涛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VR与AR需要将时延控制在 5-8毫秒的程度才能避免用户眩晕等不适体验16。毫秒级的时延是5G技术能够满足的,视频数据几乎能够实现实时传输,这将大大提高VR与AR的用户使用体验。

猜你喜欢

高清时延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教你玩转AV设备(一):4K高清播放机使用指南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远程诈骗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
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时同期声的收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