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规范性统编教材,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2019-07-17郑保卫
郑保卫
近期,中宣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书是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同设立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最终成果。从2014年10月确定立项,我作为主编,同副主编马胜荣、丁柏铨,以及编写组全体老师一起,在中宣部和教育部指导下,密切合作,精心打磨,三易其稿,多次修改,历时五载才得以最终完成,可以说此书凝聚了大家的集体智慧与心血。
编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是中宣部和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队伍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8·19”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以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我国宣传思想战线队伍现状的准确判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此,他指出,“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同时,他还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同设立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并确定由我担任项目首席专家,组建课题组和编写组,开始启动教材编写工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的精神,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原则,即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要立足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编写最重要的依据和最基本的要求。
这一原则既要在整个编写过程之中体现出来,也要体现在各讲所有内容之中。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成果结晶,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成果体现。
另外,我们希望教材能够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及理论的总结与传承,并将其作为指引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依据和遵循。他在“8·19”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的教材编写坚持把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作为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全书很好地贯穿了这一主线,各讲内容都有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总结。特别是第五讲“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第六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第七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第八讲“坚持新闻真实原则”,集中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和深刻阐释。
同时,我们希望教材能够全面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及思想体系,特别是要结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实践,总结其历史经验及理论成果,充分展现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此来回击“新闻无学论”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否定。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2·19”讲话)。在讲话中,他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问题提出要求。他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他還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党性原则”“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作为他提出的“四个牢牢坚持”之一,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
学习“2·19”讲话,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材编写须立足于帮助新闻院校学生和广大新闻从业者,更好地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与分析新闻事件及各种新闻现象,提高解决新闻工作中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地把自己锻炼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良好新闻职业道德、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这个讲话为我们修改初稿,提升书稿质量确定了更高的标准。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又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他指出:“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
学习“5·17”讲话,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要按照教材编写的规范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涉及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作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全书十二讲初步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特征,同时吸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达到了教材编写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要求,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尽可能回答新闻院校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所关注的各种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了教材编写的“适应性”特点。可以说,此书为全国新闻院校师生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了一个规范读本,对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新闻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成为高校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将其贯穿到专业学习整个过程中,并努力实现课程和人员全覆盖、无死角,要争取使其成为专业课程中最具影响力的课程,在培养新闻人才,搞好新闻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编写者,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对加强我国新闻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推动全国新闻院校和新闻业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提升新闻院校学生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郑保卫,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
编辑: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