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2019-07-17侯琳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小学教育

侯琳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适应程度,逐渐反思以往教育的不合理之处,通过弥补以往教育的不足,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更新当前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教育    以生為本    教学理念

一、引言

在以往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目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部分教师为了达到课堂要求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忽视学生的感受,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当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重要潜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阶段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育工作的初衷和求学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二、深入理解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教师在教育中主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如何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在以往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价值被限制,难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个性难以施展,只能机械地跟从教师的“指挥棒”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违反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往教育模式最大的不足是本末倒置,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育工作应当以学生为主,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的,而不是把教师的理念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同,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落实与理解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教育理念。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魅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思想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课堂学习中应当让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寻找答案。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看法和建议,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伸,实现对文章的综合性解读,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认知能力。

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思考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讲解课堂知识,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二次创新与利用,从而通过现有的知识内容建立完善的课堂知识体系。此类教学行为的重点是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当适当放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机制和制度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现有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不仅关于学习,还要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园是学生求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完善思想认识、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场所,在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在班级岗位竞选过程中,教师不能凭主观意识设置岗位,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完善竞选制度,让每一个竞选者都勇于参与,通过演讲等形式进行竞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取同学的选票,最终根据投票情况确定最终岗位人选。为了避免学生在竞选过程中存在心理落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感情因素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对每一个参选者加以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班干部职位的设置上,每个学生的任职时间最好为一个学期,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可以鼓励班干部定期发言,向学生讲述自己作为班干部的心得体会,并且接受学生的建议,也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不仅是班干部的设立,在一些班级制度的制定上,教师也应当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班级制度。教师和学生有着较大的思想差别,如果一味地根据成年人的思想制定班级制度,难以准确体现和反映学生的思想,不利于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学校应该意识到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后天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和校园班级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校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的校园学习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课余休息时间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放松身心。对于一些学生关注的节日,可以开展丰富的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展现才艺,达到锻炼和表现自我的目的。如对于植树节这样有意义的节日,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之星”的设立可以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荣誉和榜样意识,有助于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可以根据校园的实际需求,举办校园创意班报大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个性

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天真活泼,有的安静文雅,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价值。在承认学生性格特点差异性的同时,制订相应的差异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天性,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如果教师难以正确把控个性发展的尺度,便容易使学生骄傲自满,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出现厌学或偏科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不利的。为了更好地教学,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前提下,适当约束学生,帮助其养成独立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解决思想和学习问题,在学生提问过程中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表现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

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督促学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六、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我国小学教育工作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教育工作的改革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不断落实。

参考文献:

[1]杨丽霞.浅谈“生本课堂”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9):295.

[2]华小芬.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小学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