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培养

2019-07-17夏黎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夏黎

摘    要: 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界定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培养的目标维度,梳理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问题。并以武汉商学院为研究切入點,探索供给侧教育改革背景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

关键词: 教育供给侧改革    应用型高校    专业教师培养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尤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一定要从供给结构上与地方经济结构相匹配、相适应,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要牢牢把握内涵建设的本质,即减少“基础性、学术型”人才的供给,增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规格、多样化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使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有效对接。这样的内涵改革不仅需要从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还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双师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不仅涵盖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还包含需要吸收新技术的老教师;培养目标不仅涉及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更需要结合学校发展趋势;不仅要注意培养方式的改革,还要注重应用型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因此,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培养,要弄清方向、找准问题、探索新路。

一、理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培养维度

1.提高专业教师教育水平。

应用型高校要适应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趋势,首当其冲的是调整专业设置和重构课程体系,其中要充分考虑行业转型和商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仅要自觉丰富专业知识,还要强化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2.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教育情怀更高尚。

教师队伍的长远培养需要关注其教育视野、教育理念、精神气质和教育信念的引领和激励。应用型高校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更注重围绕信念系统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心智模式。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价值观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精神动力。

3.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成效更显著。

目前,教师培养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更多“适销对路”的教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学科布局、知识更新、技术创新和激励机制改善力度,不断增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主动意识,鼓励教师立足于学科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勇于创新。只有在人力、知识、信息、技术、机制、模式等要素上实现升级,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的质变。

4.保障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更长效。

随着行业需求的转变,高校教师培养路径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高校和企业行政管理层应积极建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专业教师队伍要增加企业导师的比例,提高在岗教师“双师”比率,同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校企双方要努力实现互聘互助、协同共建、共赢共进。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培养中的共性问题分析

1.入职后部分专业教师再培养质量不高。

教师的在职培训偏重专业的学术性知识而缺乏企业工作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没有创新;部分专业教师入职后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不能主动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终身学习和教学研究并重的目标。

2.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对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新要求,创新培训形式。但教师群体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观念不强,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只会计算机基础操作,忽视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同时,我国目前尚没有标准统一的教师教育网络学习课程、资源技术、质量标准,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建。以上造成专业教师培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创新力不足。

3.教师培养缺乏团队协作。

以往的教师培养方式较单一,缺少教师群体之间的交流、研讨和合作,学校层面缺乏有效的专业教师团队合作机制。导致教师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相对孤立,专业教师科研方向分散,青年教师缺少系统的引领帮助,年长教师难以适应教学新技术、新技能,不利于知识技能的传播和积累,更不利于增长教师培养效果。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优化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师的培养

1.与市场行业发展转型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内容更优化。

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应用型专业是高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根据专业群对接地方(区域)产业群的发展原则,不断深入推进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密切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的专业。专业教师要加快知识结构更新,高校要积极引导教师进行知识拓展、不断自我优化。例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根据武汉市打造新零售之城的发展趋势,新申报了零售业管理本科专业。围绕新零售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开设了一系列为适应新零售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建设了智慧零售实验室等新兴项目。传统培训市场供给目前难以满足老师们对新零售相关培训的需求,因此,老师们可通过跨专业交流、参加行业展会、与企业沟通合作、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等方式自我补充新专业知识、尝试编纂面向新兴行业的校本教材。

2.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培训形式更多样。

以往教师培训多是教师按学校培训计划被动地学习,学习内容系统性不强、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学习内在动力不大。在大力倡导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契机,引入大型合作企业的培训平台课程,引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选择与企业岗位需求和职场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在线学习。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协同企业高层、著名学者及行业专家到校内为学生老师举办讲座,并形成常态。通过这种“大讲堂”的形式,让在校师生从多个渠道了解目前市场与社会的最现实需求、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及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不仅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清晰,还为师生创造与企业、行业、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激发师生对地方经济、行业背景、地方社会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兴趣。

3.与适应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师科研更具成效。

教育供给侧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不再以“学术性科研成果”为导向,而应转向“应用型科研”导向。倡导教师积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育人质量的提高和更好地为地方企业服务中。例如,针对武汉市地方中小微企业对“电子商务运营技巧培训”的迫切需求,武汉商学院积极鼓励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教师,帮助其进行员工企业培训600多人次;每年为湖北省中小企业提供绩效测评服务、企业调研级咨询服务;为企业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智力支持,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成功申报社科类课题10余项;协助本土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带领学生下乡实施精准扶贫等。这些举措切实促成教师把自身长期教学和研究方向紧密地与企业真实需求相结合,并带领学生在“做”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企业的广泛好评。

4.构建教师发展生态系统,促进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更具可持续性。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是高校面对新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环境谋求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手段。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动态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和策略创造更适合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让教师的发展向着高校预期方向进行。积极尝试构建包括师德导向、学习内容、教法改革、政策保障、创新实践在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基于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实现跨专业交流、观摩与共建结合、师傅带徒弟机制和项目的协同创新。

应用型高校要提高育人质量,必须增强自身对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适应性,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是关键环节,正面临各方面的转型和探索。不论是培养导向、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机制还是培养环境,都要不断树立新理念、不断尝试新做法、不断反思新教训、不断进行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杨刚要.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0):154-155.

[2]朱有明.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7(6):51-52.

[3]张军.系统化、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务人才培养为例[J].公安教育,2014(3).

[4]岳娟娟.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的研究——以军医大学为例[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5]龙宝新.论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的依据与思路[J].当代教师教育,2017(3).

基金资助:本论文是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育人模式改革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09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改革道路探析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