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拼音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19-07-17杨静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学困生小学语文

杨静

摘    要: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符号,没有实际意义,发音和外形也没有关联。本文从汉语拼音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谈起,提出应对策略,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汉语拼音很有帮助。

关键词: 汉语拼音    学困生    小学语文

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汉语拼音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基础,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一年级孩子既要认准、读准,又要写会,更要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具有相当高的难度。下面我结合教学经历就汉语拼音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一)教师层面。

1.教育方法失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尤其是刚接受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迫于教学考评的压力,一些老师往往缺乏必要的耐心,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致使一些学生出现厌师厌学的现象,其中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慢慢沦为学困生。2.教学节奏过快。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一年级课堂教学容量进一步加大,有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讲课赶进度,会出现拉着学生跑的现象。部分学生由于思考时间短,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只能充当听众或观众,变得不愿思考、不爱学习,从而沦为学困生。3.教师要求偏高。班级教学的最大难题是难以因材施教。教师无不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位学生都聪颖过人,有选择性地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及分析能力都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生,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提统一的要求,安排一样的作业,那些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因为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慢慢失去学习信心,在学习上表现得懒散、不认真,从而沦为学困生。4.对学情不了解。由于学前教育存在差异,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不了,对学习产生恐惧,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觉得学习内容简单,缺乏兴趣。5.受大班额影响。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家庭增多,加上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追求,部分城区学校及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因为学生多,在课堂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难以全面、及时地检查。对于教师检查学习效果时提出的问题,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会抢先做出回答,学困生一般性格偏内向,上课寡言少语,遇到不懂的地方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普遍认为全体学生都掌握了所教知识,导致不懂的学生问题越积越多,从而成为学困生。

(二)学生层面。

1.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怕出现错误,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教育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学习不努力,遇到学习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主动放弃,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好坏无所谓,听之任之。2.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对所学知识抓不住重点,做不到灵活运用。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效果差。3.依赖心理过强。有的学生反应慢,思维差,不会表达。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把知识的理解寄托在教师的讲解上,缺乏创新意识,影响学习效果,成为学困生。4.拼音符号抽象枯燥。汉语拼音的声韵母没有实际的表义,发音和外形没有关联。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欠缺。音形义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枯燥,不易识记。5.声调调型不好把握。普通话的声调虽然只有四种,但是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声如果起音不高,就会和二声出现混淆;二声如果起点太高,就会和三声同调;三声容易出现前面降的部分还没发到位,声音就往上升,没有曲折度,听起来和二声差不多,等等。

二、应对策略

学困生作为班级教学的客观存在,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小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让课堂慢起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一年級学生刚入校学习,很多方面要慢慢适应。因此,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要照顾到学困生的实际,放慢教学进度。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比学习汉字难,汉字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识记,汉语拼音因为没有直接的意义,只能靠机械记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背的模式,注意配合教材中的情境图,采用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图画,找出相关的音、形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降低学习的起点和坡度,多练习,多复习,放慢教学进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二)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

受遗传、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的学生千差万别,有的反应速度快,记性好,有的反应慢,记性差。对于接受程度快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要高一点,不仅要让他们对教学的汉语拼音会背诵和默写,还要能较熟练地拼读音节,甚至要求他们对音节做到直呼。对于反应速度较慢的学困生来说,在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的学习上,只要求他们读准,正确书写就足够了。教师要意识到不能用读拼音代替读汉字,更不必让学困生在熟练拼读和直呼音节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同时,拼音部分中出现的汉字,课标中只要求学生能认、能读、能了解大意即可,在书写和偏旁上没有提任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必要进行字形分析和偏旁识记。拼音部分的儿歌,是为了巩固汉语拼音音形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编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对它们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更不必背诵,有效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另外,一些低年级学生在书写方面基础不牢固,教师要重点指导他们对照四线三格的位置,正确书写字母,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准确的笔顺。对于学困生,开始可适当降低书写要求,避免他们因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进一步的学习。

(三)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

为了使汉语拼音的识记具有趣味性,教材在每课都配有相应的情境图,利用現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帮助学生形成字母音和形的表象,达到识记汉语拼音的目的。这些情境图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画进行充分观察,并根据图画进行说话练习,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汉语拼音学习整合起来。在教学字母发音时,可结合生活口语进行,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如果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或模仿教师对字母进行准确的发音,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没有必要逐一进行字母发音方法教学。在教学字母形状时,可以采用字母手指操,或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识记方法。也可以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一找,看哪些物体和拼音字母外形相似。如教单韵母“a”时,可利用扎小辫的女孩头像识记;教单韵母“o”时,可联系铁环、篮环或汽车方向盘识记;教单韵母“e”时,可联系盘起来的蚯蚓或蛇识记。由于这些实物就在学生的身边,很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化难为简、化生涩为形象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读音与形体,促进对汉语拼音的记忆。

(四)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

入学儿童已会说很多话了,从语音学角度看他们已经掌握很多音节的发音,但是不会分解音节和四声。如看见大树,他们能读出树(shù),但是要让他们把shù分成声母sh和韵母u,就有很大的难度,更别说将声母和韵母连在一起,组成音节进行拼读了。汉语拼音的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拼音教材中音节拼读的练习,很多是与学生生活中的语言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常用的生活语言,经常进行拼、拆练习,解决拼读难点。

(五)灵活多样地教学声调。

在教学声调时,教师可以先教声调,等学生把声调基本掌握后,再结合韵母进行练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要将注意力同时放到韵母和声调上而出现发音错误的现象。也可以在读声调时结合相应的手势,帮助学生认识四声的发音方法,掌握发音技巧。

总之,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结合学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利用各种措施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困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求知的路上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学困生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