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9-07-17刘娟刘康强王毅飞张旭超

广西蚕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蚕农安康市蚕茧

刘娟,刘康强,王毅飞,张旭超

(安康学院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安康市725000)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业工业都非常落后,种桑养蚕一直是安康人最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很多老年农民对于养蚕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安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蚕桑产业,随后快速地发展,到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了5万hm2,年发种量达到了60.1万张。但从2007年以后,安康大量的桑园就大幅缩减,发种量持续下降,2013年发种量只有2007年的1/3,降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导致很多蚕农的养蚕收益下降。

安康市的养蚕区主要分布在汉滨区、白河县、旬阳县、平利县、紫阳县等地,针对蚕桑产业发展的状况,笔者对部分乡镇进行了走访,通过发放问卷对农户与蚕桑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蚕桑产业发展遇到的机遇存在的问题、以及规模缩小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对农户和企业的调查情况

1.1 对四县一区农户的调查情况

本文对部分乡镇的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 500份,回收5 059份,有效调查问卷为4 571份。通过对这4 571份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详细分析,发现汉滨区、白河县、旬阳县、平利县、紫阳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较为相似,故将这四县一区的4 571份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以期从蚕农的视角分析安康市蚕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表1~表3主要以蚕农的年龄为分类的依据,列示安康这四县一区蚕桑养殖业的劳动力、雇工数、文化程度、种桑面积、养蚕张数、售茧收入,计算出平均数。各个年龄段的样本数分别为:30~39岁87份、40~49岁1 501份、50~59岁1 455份、60岁及以上1 528份。

1.1.1 养蚕的劳动力情况 根据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安康市的这四县一区,20~29岁的年轻人基本不养蚕,而是选择外出打工赚钱;30~39岁之间的蚕农在统计的样本中也非常少,在4 571个样本中,只有87户,只占了总样本数的1.9%。大部分养蚕户的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到了样本数的33.43%。另外,蚕农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基本维持在初中水平,只有30~39岁之间的蚕农,学历在高中水平,60岁及以上的老人学历多在小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安康市的蚕农主要在40岁以上人群中,这部分人年龄大,文化程度比较低,接受新技术与创新能力都比较弱,如果仍然以这批人为主力军,安康市蚕桑产业很难走上规模化、标准化、技术化发展的道路。

表1 养蚕劳动力情况

1.1.2 农户的蚕桑生产情况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安康市的这四县一区,桑园种植面积最大和养蚕张数最多的蚕农的年龄段是40~49岁,其平均桑园面积为1.38 hm2,年平均养蚕张数为25.00张;其次为30~39岁年龄段的蚕农,桑园面积和年养蚕张数分别达到了1.00 hm2和24.00张;而50~59岁年龄段的蚕农,桑园面积和年养蚕张数都是最少的,只有0.23 hm2和10.64张,其桑园面积占40~49岁年龄段蚕农种植面积的16.67%,养蚕张数仅为40~49岁年龄段蚕农饲养张数的42.56%。由此可看出,虽然30~49岁年龄段的蚕农人数不多,但不论从桑园的种植面积还是养蚕的张数来说都远远大于其他年龄段,他们是安康市这四县一区蚕桑生产的中坚力量。

表2 蚕桑生产情况

1.1.3 农户的蚕桑收入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安康市的这四县一区,蚕桑收入最高的年龄段是40~49岁,家庭平均蚕桑收入为3.75万元,占家庭总收入的75.00%;其次为30~39岁的年龄段,虽然这一年龄段养蚕的人非常少,但是其平均收入达到了3.60万元,占家庭总收入的51.43%;而占到样本数65.26%的50岁以上的蚕农,养蚕平均收入都比较低,年蚕养平均收入为1.5万元左右,但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却非常高,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员蚕桑收入占比超过了80%。由此可看出,蚕桑收入在这些样本家庭中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最少的也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一方面反映出蚕桑收入是这些家庭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些家庭的经济来源结构太过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一旦蚕桑收入出现波动,将对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带来较大影响。

表3 蚕桑收入情况

1.2 对企业的调查情况

除了走访农户,本文还通过走访座谈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安康市汉滨区以及其他4个县的30家企业与门市部。共发放了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30份。对蚕桑企业发展最关心的问题(最多3个选项)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企业的3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表4),可以看出,在安康市的这四县一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蚕农所能提供的蚕茧的质量和价格,该项目占调查样本数的100%;其次是蚕桑制成品的价格和销售渠道问题,也接近占调查样本数的90%。所以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蚕茧价格是关键,不管是原材料的收购价格还是制成品的销售价格,都是蚕桑生产环节上最重要的问题。价格是否公平、合理、稳定,直接关乎到政府、企业、蚕农三方的切身利益[1]。

表4 企业调查情况

2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1 农户养蚕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本次调研回收的4 571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安康市养蚕规模逐渐变小,蚕农人数越来越少。农户养蚕面临蚕茧价格低且价格不稳定、养蚕太辛苦而效益不高、养蚕风险大、桑园地水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蚕茧价格低且价格不稳定 4 571份有效问卷中,有99.26%的蚕农认为蚕茧价格低。价格不稳定使得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养蚕人数逐年下降。正是由于蚕茧价格不稳定,影响了蚕农继续栽桑养蚕的信心。一般来说蚕茧的收购价格是3年一个周期,如有1年价格跌的特别厉害,蚕农往往在该年内挖桑毁桑,导致了养蚕的风险性比较高,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2]。

2.1.2 养蚕辛苦而效益不高 有76.47%的蚕农认为蚕桑这个行业过于辛苦,特别是下雨天,采摘桑叶非常的辛苦,蚕茧的收购价格和蚕农的预期又相差较大。安康市及各县区虽然每年在蚕桑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以蚕种补贴、栽桑补贴、蚕室补贴、农药补贴的形式进行发放,但是这部分资金产生的效益却有限,并没有充分调动蚕农的积极性。

2.1.3 养蚕的风险大 有1 789份问卷选择了风险比较大的选项,这部分的蚕农认为养蚕的风险很大,这是影响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也是制约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蚕种质量的不稳定、自然灾害、市场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蚕农的经济收益。

2.1.4 水源不足 只有864份问卷选择了水源不足。安康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全年降水量比较丰富,同时区域内河流、湖泊众多,能够保证有较稳定的水源。但是通过此次调查仍有18.90%的蚕农选择了水源不足这个问题,虽然所占比重比较小,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解决蚕农养蚕、种桑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帮助局部缺水地的蚕农建立水窖,也是帮助蚕农调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2.2 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对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主要得出以下几点问题和相关原因。

2.2.1 资金不足 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蚕桑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较长。蚕桑制品的生产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最后成品的推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蚕桑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前期养蚕基地建设的基础投入,中期养蚕的规范化管理,后期蚕桑制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都是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工程。这些过程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当地的大部分蚕桑制品生产企业本身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又无法从银行获得有效的贷款,故资金不足成了蚕桑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

2.2.2 优质蚕茧原料不足 当地的原料不足,原料有一半来自于当地,还有一半来源于外省,导致了原料成本增加。这是由于蚕农养蚕栽桑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蚕农最关心的是蚕茧价格,若价格合适又比较稳定,则蚕农的积极性较高,就能按时提供充足和优质的蚕茧,否则反之。然而现在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比较稳定,又往往高于养蚕的收入;同时,养蚕的收益比起畜禽、水产养殖和种植蔬菜、水果、茶叶较低。这样就导致了养蚕的人数越来越少,原料供应出现不足。

2.2.3 蚕桑合作社发挥作用不够 蚕桑合作社本是联系企业和蚕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少部分蚕桑合作社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压低支付给蚕农的收购价格,同时又抬高对蚕桑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价格,从中赚取差价。这样的机构不但没有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反而打击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削弱了本地的蚕桑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如何解决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问题的建议

3.1 解决农户养蚕面临困境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针对农户在养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下列解决农户困难的建议。

3.1.1 实施稳定价格政策 政府应通过各项机制提高蚕桑收购价格,保证收购价格的稳定,从而降低养蚕的风险。政府稳定价格,防止在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年份蚕农的积极性受挫;建议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使蚕农不担心蚕茧的收购及价格问题。

3.1.2 提高蚕桑生产效率 通过科技的研发,开发出专门用于省力化养蚕的工具,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抓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研发桑叶茶、蚕蛹油、桑椹饮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效益[3]。政府部门应确定产业发展的地位,引导蚕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方向发展,发展蚕桑的强村大户,鼓励村民集体养殖。

3.1.3 降低蚕桑生产的风险 实施价格调整风险基金,进一步争取国家对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蚕桑基础(养殖阶段)投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采用套种、套养的方式来种植和管理桑园,可以在桑园里养鸡,鸡的粪便可以给桑树提供肥料,桑园也可以给鸡提供活动场所与饲料。

3.1.4 保障水源的安全 加强对供水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对蚕农的帮扶纳入脱贫攻坚工程,划拨专项的资金优先对缺水的养蚕户进行水窖建设或进行自来水入户的铺设,或者对农户自建水利设施进行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农户的安全用水意识,同时采取新工艺、新技术,发展节水蚕业,降低养蚕的水资源消耗,从而全面保障养蚕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3.2 解决企业面临困境的建议

要振兴安康市的蚕桑产业,政府应该给予企业足够的支持,为此提出了下列建议。

3.2.1 加强扶持企业的力度 政府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加大对蚕桑企业的扶持力度,适当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投资、补贴力度,缩短蚕桑行业的生产周期。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蚕桑企业发展就是扶持农民、扶持产业发展的思想,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支持一两家企业发展成为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从而形成蚕桑生产的规模化效应。降低蚕桑企业的融资难度,可通过采用企业补贴、互助融资、降低贷款门槛等措施,来保障蚕桑生产企业的生产发展资金。同时加大对蚕桑企业的生产技术改进,对公司员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公司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桑产品的多元性、大众性,努力带动产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4]。

3.2.2 保障优质蚕茧原料供应 实现桑园的规模化扩张,首先要突出中低产桑园的改造和新种桑园两个重点,扩大桑园规模,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利用率,提高新栽桑园质量,从源头上使优质蚕茧原料的生产得到保障;其次要提高养蚕的管理水平,要把小蚕共育室管理作为提高养蚕技能、提升养蚕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蚕农的技术指导,规范小蚕共育,加强小蚕共育的质量,通过小蚕共育带动大蚕户的生产落实,从而使生产优质的蚕茧原料成为可能;最后就是要强力确保蚕农的收入稳定并稳步的提高。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全力保障蚕农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积极帮助蚕桑养殖户排忧解难,从各个方面保障蚕农的经济收益,并使其收入稳步提高,这是保证优质茧料供应最重要的一环。

3.2.3 强化合作社的作用 成立完全公益性的村级合作社,合作社的运营经费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强化对合作社运营管理的指导,使合作社的运营完全做到公开化、透明化。强化合作社作为蚕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搞好蚕农和企业之间的平等沟通协作,创造互惠合作的新型关系,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收购环境秩序,激发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原动力[5]。保证企业对原产品的收购质量要求,从源头为蚕桑生产企业把好质量关,不断构筑“农户+企业”的双赢模式。

4 小结

在安康地区农村经济中,外出打工、种桑养蚕、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的收入来源。随着国内蚕桑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对经济欠发达的安康市来讲,蚕桑产业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对安康的落后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户与企业的走访,本文总结出安康市养蚕农户和蚕桑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开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上几个建议,希望对发展安康市的蚕桑产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为顺应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安康市的蚕桑产业可以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安康市具有青山绿水的优势资源,与大城市相比,有着独有的自然资源。安康市可以把蚕桑产业作为一个旅游项目,组织游客观赏桑园、采摘桑椹、领养蚕宝宝等活动来实现蚕桑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这也可以为解决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困境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向。

猜你喜欢

蚕农安康市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唠叨
蚕茧与飞蝶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躲雨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