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草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2019-07-17李毅陈云
李毅 陈云
导读:草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是一系列技术的综合运用,就是把草莓病虫害防控与草莓品质相结合的过程,最终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探索草莓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将其控制在低水平状态,达到高产、高效、优质、低成本和无公害的目的。
图1 悬挂补光灯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保护地蔬菜种植是农业中的强项,其中草莓种植又是蔬菜种植中的重中之重。东海县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黄川镇进行草莓试种,经过20多年发展,草莓种植面积达60hm2,全县推广一乡一品模式,主要集中在黄川镇、石榴镇和温泉镇。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螨虫、蚜虫,因此在病虫防控技术上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草莓产品直接入口的安全性。草莓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生产,遵循“区域控制,全程控制,生态控制”的防控原则,草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是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天敌资源为核心,以物理防治措施为辅助,以性诱技术为控制,以生物源、植物源等高效低毒农药为最终手段的综合性技术运用体系。
1 农业措施
①选择抗耐病品种,提高品种自身抗耐性 东海县目前当家品种为红颜、章姬、久香,口感好,质硬,抗灰霉病,耐贮易运输。
②草莓苗脱毒 脱毒苗不会携带病菌,生产上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由此减少农药使用量。脱毒草莓苗比普通草莓苗成活率高,产量高,果型较大,口感好。
③适宜肥水管理,培育壮苗 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生育期和采摘时间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磷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移栽后,浇足缓苗水,待缓苗后,适当控水,增加根系量,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④摘除老叶、果蔓、侧芽和病果 摘除老叶、果蔓、侧芽,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增加植株通透性;摘除病果,可减少菌源,减少用药次数。
⑤蜜蜂授粉 减少激素的使用,预防畸形果的形成。
⑥铺设滴管,覆盖地膜 铺设滴管可有效控制棚室内湿度,节约用水,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覆盖地膜,一方面避免使用除草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地温,控制地面水分蒸发,从而控制棚室内湿度。
⑦覆防虫网 通风口处用25目纱网密封,阻止外来害虫的侵入。
⑧温光调节 做好温度调节,悬挂补光灯适时补光(图1),通过通风口调节棚室温度,促进草莓花芽分化。
⑨张挂蓝板、黄板 张挂蓝板、黄板分别诱杀蓟马、蚜虫(图2),但色板也有缺点,易粘住瓢虫、蜜蜂等。
图2 张挂黄板、蓝板
2 性诱剂技术
性诱剂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控制害虫为害的技术,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性成熟时性信息素,吸引田间同类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从而控制后代种群数量。
2.1 性诱剂技术优势
①选择性高,每一种昆虫需要独特的配方和浓度,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对其他昆虫则没有引诱作用。
②无抗药性问题。
③对环境安全,不产生污染,与其他防治技术有100%兼容性。
④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无农药残留。
2.2 性诱剂应用策略
①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比较低时就开始使用,草莓上主要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8月就要开始诱杀,持续3个月。
②处理面积应该大于害虫的移动范围,以减少成熟雌虫再侵入,提高防治效果。
③能与其他防治方法合用,发挥综合防治的效果。
图3 捕食螨
2.3 性诱剂的使用方法
根据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设置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器。一般每667m2设置1个斜纹夜蛾专用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1粒;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顶部20~30cm即可,粘板每周换1次,诱芯1个月换1次。
2.4 性诱剂的保存
性诱剂易挥发,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 (-15~5℃)的冰箱中保存,远离高温环境,避免曝晒。换不同诱芯时,必须洗手,防止交叉影响。
3 以螨治螨技术
该项技术早在1994年由张艳旋博士提出在草莓上防控红蜘蛛,即利用天敌捕食螨控制害虫种群(图3)。捕食螨是目标害螨的自然天敌,具有主动跟踪害螨的能力,即使是隐藏在植株病残体内、叶芽内、茎秆内、土壤缝隙内,只要是害螨能生存的地方,捕食螨都能找到,这是农药所无法达到的,且捕食螨对害螨的各个形态都能捕食,尤其喜食害螨的卵,目前化学农药对卵的防治效果较差。
3.1 害螨繁殖快,发生早
害螨在大棚内可终年繁殖,为害速度快,1只雌虫经过2个月的繁殖后可生成40多万只若螨。一般2月进入繁殖始盛期,3、4月为快速发生期,5月为暴发期。
3.2 捕食螨使用时间、次数和数量
图4 释放捕食螨
①释放时间和次数 由于捕食螨繁殖速度没有害螨快,且个体较小,主要以多数攻击少数,因此要提前在害螨未发生或者刚发生时释放,通常为11月底到12月,作为预警;翌年2月中旬至3月初,第2次释放;3月底4月初第3次释放(图4)。
②释放数量 释放数量前少后多。第1次释放捕食螨15万~20万只,第2次和第3次可加倍释放。
3.3 释放捕食螨要结合其他技术同时进行
若田间害螨群体较大时,可通过适当灌水,增加土壤湿度,破坏害螨的生长环境;也可以结合摘除虫叶,发现发生中心时,将中心带土铲除,带出棚室集中处理。如果发生普遍时,则需喷施化学农药防治1次,药后7天,喷洒1次清水,冲洗叶片上的农药残留,然后释放捕食螨。
3.4 释放捕食螨的注意事项
捕食螨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土壤湿度不能太大,释放期间禁用其他化学农药。
4 生物源农药的使用技术
狭义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自身产生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广义生物源农药则指人工合成的天然活性结构及其类似物,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4.1 生物源农药的优点
较少产生抗药性;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污染小,保护益虫和天敌,有利生态平衡;产品改良技术潜力大;开发投资风险相对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生产。
4.2 生物源农药的缺点
防治效果较缓慢;药效长,稳定性较差;控制有害生物面窄;杀虫防病作用机理单一;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
4.3 生物源农药的前景
生物源农药具有安全、无污染等特点,今后将成为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但由于其药效发挥慢、防治效果不明显、药效不稳定、贮藏条件苛刻、最佳使用期限短等缺点,发展受到限制。
4.4 生物源农药的使用技术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生物源农药药效发挥慢的特点,用药时间要提前至病虫害发生初期,甚至根据经验提前至未发病期;若错过发病初期,根据其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可结合适宜的化学农药进行混喷,以提高防治效果。
5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
化学农药防治是最终手段,这样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同时也可有效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有效减少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确保农产品和质量安全。
5.1 化学农药的优点
化学农药与生物源农药,如同西药和中药的关系。化学农药最大的特点就是见效快,效果明显,防治对象广,成本低,品种多,使用方便,可以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害。
5.2 化学农药的缺点
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多次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分解期比效长,易产生农残,污染环境,在防治害虫时也兼杀益虫和天敌,因而易破坏生态平衡。
5.3 化学农药的前景
从保护环境和生态友好的角度,化学农药向着低毒、低残留、高效、保护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
5.4 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
①土壤处理和移栽时幼苗蘸药,可以防治苗期的土传病害和在土壤里越夏的害虫。
②喷施植物保护剂,阻隔病菌入侵,增强植株活性,调节生长,增产增效。比如寡糖链蛋白、绿帝、绿色植保素2号。
③根据化学药剂机理,确定喷洒时间。发病前期,以保护型杀菌剂为主,比如代森锌、百菌清等;发病中期,则应以治疗性杀菌剂为主;发病后期,则要结合摘除老病残体,喷洒2次药后,加以保护型杀菌剂混喷,对治疗后的植株进行保护。
④化学药剂可以与生物源药剂结合使用,尽量在发病初期用药,进入收获期后,严禁喷洒高毒、高残留农药,掌握好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