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铺就智慧司法的文明之路

2019-07-17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监狱司法

在司法领域,监狱物联网应用可以分三个阶段,可以用M2M(M:Man或Machine)来诠释:第一阶段是Machine to Machine,即主要解决物与物之间的联网联动问题;第二阶段是Machine to Man或Man to Machine,即主要解决物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称之为半智能化阶段;第三阶段是Man to Man,也即是所有联网的物与物之间都接近或达到类人智能的水平,这可称之为智能化阶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起的司法新形态,是现代化文明司法的必经之路。

国内司法安全防范现状

目前全国监狱安防建设水平还不是很均衡,经济发达省份相对水平较好,例如浙江监狱系统实施的联网监控报警全覆盖,积极探索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建设;江苏监狱系统也在围绕打造物联网感知监狱方面做了较大的投入,等等。

司法领域中,以监狱信息化为例,其本质就是把矫正管理全面彻底地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大幅提升监狱工作的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降低行刑成本。其中,尤其是监狱教育矫正的中心地位必须得到加强,因此就监狱“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言,必须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传统的“管牢”迈向“改好”。当前,监狱信息化的投入主要还是在“管牢”(也即监管安全)这一领域,“改好”领域涉足较少(例如:矫正个案标准化专家库系统)。此外,就人才队伍而言,民警队伍专业化分工的建立亟待加强。

布局智慧司法新场景

在我国,智慧司法已成为政府、地区以及企业不断布局摸索的新场景。

1月11日至12日,司法部在浙江杭州召开了“智慧监狱”建设工作推进会。

我国司法部在“智慧监狱”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智慧监狱”是“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在现有监狱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监狱各项业务融合,最大限度地汇聚整合、感测分析监管改造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从而对监狱工作各项需求做出智慧判断和响应。并且强调,“智慧监狱”是“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智慧监狱”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坚持以“智慧化应用”为目标,全力推进“智慧监狱”建设,要加强对“智慧监狱”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傅政华部长的批示要求,不断推进“智慧监狱”建设,努力实现奋斗目标,为全系统做表率。

我国还已建立了浙江省、四川省、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深圳市等多个“智慧监狱”试点示范单位,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阿里巴巴、平安集团、天地伟业、云从科技、科达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也已聚焦了智慧监狱的创建工作中去,利用科技给司法警务工作带来了一场新的智能变革。

多种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应用于司法

人脸识别

中国已成为人脸识别技术大国,走进智慧监狱里的人脸识别技术更是其中的核心力量。

为了严防监犯逃脱、外人非法进入,违禁物品持有和带入带出等,现在越来越多的监狱开始在出入口、人群密集地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机,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家属、律师等相关公务人员到访、社会团体参观、相关服务人员等进行身份识别、人脸登记,确保出入人员符合探视要求。也就是说,当前的智慧监狱对外出服刑人员的管理,将内部和外出管理相结合,并与监狱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等系统结合联动,形成完整、有效的全方位监狱管理体系,有效防止越狱行为的出现。

除了监测越狱行为,应用在智慧监狱中的人脸识别技术还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管理人员和在押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通过对外出人员进行全程动态监控,降低监狱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人脸识别+智能摄像机这对智慧监狱中的完美配合,不仅弥补了传统人防的百出漏洞,还从技术手段加固了现代监狱高墙,将“越狱行为”制止在以一线。

人脸情感识别

本质上,欲读懂人心的人脸情感人工智能也属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一部分,但不同之处在于,它归属人脸识别技术的最高阶层。

具体来说,人脸情感人工智能的其核心是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人脸情感技术,通过使用摄像头即可远程非接触提取人的面部血流信息。这项技术首先通过摄像头获取被测对象的面部视频图像,然后血谱光学成像对关键检测区域进行识别提取血流信息,最后再通过情感智能引擎对人体的生理状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梅尔波、热波,等等)和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内心情绪状态、个体情绪)进行测量分析,从而穿过表层现象看内心活动,就相当于“读心术”。

也就是说,走进监狱的“读心术”可对摄像机所捕捉的人脸进行心理、生理监测、分析,一旦分析出服刑人员具有越狱、起哄、叛逆等异常活动征兆,将立即促发报警信号,将所有的不法、不轨行为扼杀在苗头之中。

当然,关于这种“欲读懂人心的人脸情感人工智能”目前在监狱中还未大力推广,这点可能还与技术的成熟度、成本的高低息息相关。

可穿戴设备监督器

在当前的智慧监狱建设当中,可穿戴设备也可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以及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智能手环、智能鞋、智能服饰等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可穿戴设备。

当前可穿戴设备的运动健康监测已是监狱标配,可监测的健康体征信号包括血压、血氧、运动、体脂、体温、运动状态以及呼吸的监测等,也就是说,服刑人员在穿戴上智能手环、智能鞋、智能服饰等可穿戴设备后,管理部门就能对服刑人员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检测。服刑人员也需要人文关怀。

可穿戴设备都已嵌入GPS模块,所以一旦服刑人员戴上可穿戴设备,其地理位置就能被确认,也就是说,管理人员能够确认服刑人员是否在规定的位置之上,方便管理。不过,这种人员管理是一种理想状态,前提是服刑人员身上必定佩戴制定的可穿戴设备,并没有扔弃。

这样不仅能对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进行检测,还能对服刑人员的位置、日常行为进行监测。但遗憾的是,除了教育领域,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依旧存在不少争议,这种用穿戴设备对人们进行监测的行为,依旧受到不少人的抵制。

以上提及的三种技术只是“智慧监狱”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部分,未来将有其他的技术也许会加入其中。

物联网推进智慧司法建设

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中,物联网技术能否在未来起主导作用?

早在2007年5月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由此拉开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序幕。自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以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的,智能化也必然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监狱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有效全面的数据支撑

2012年6月,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广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2012年8月,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论证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狱系统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并制定物联网应用示范实施方案”。 2013年2月,受邀作为评审专家组长参加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全国监狱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论证会”时,就曾针对监狱物联网发展分几步走在会上提出过的建议。

物联网技术在社区矫正领域是否有所应用?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司法部在2013年发布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但由于前期顶层设计不足,司法行政系统的基础网络尚未健全,司法行政数据标准缺乏统一,各地自行试点在事实上造成了信息孤岛化现象,导致了信息化部署实施的困难。

对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之路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写的《社区矫正信息化》一书,内容主要立足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应用,分析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的需求、架构、现状和建设思路,论述了数字司法到智慧司法的转型之路,探索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司法的整体架构。

尽管可预见物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无可否认目前其仍处于应用初级阶段这一事实,无法回避当前物联网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在技术上、标准上或者产业应用上,还有隐私、安全等等。物联网技术在监狱中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无线定位,包括罪犯、民警的人员定位系统、劳动工具和危险品定位系统等。无线定位技术是国际上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上仍有待完善。们在《监狱物联网》书中就着重探索了以无线定位为核心重新架构监狱安防体系的可能,目标正是为了更好的“以人为本”,实现监狱的精细化管理,促进监管安全。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监管场所RFID技术应用价值评估研究,事实上目前监狱应用中碰到最大的瓶颈并非是无线定位标签的价格过高,而是预期与部署的效益无法被精准评估。

此外,作为监狱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传感网络在监狱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中的地位目前看起来有些缺失,在对监狱的传感感知这一领域,商业界方面基本上只有摄像头(智能视频分析)和拾音器的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检察官办案将促进司法公正

全国检察系统从一年多前就开始推广适用数据化的证据标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把统一的证据标准镶嵌到办案程序之中,以促进司法公正。

日前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工作会议提出,检察机关要把人工智能的客观精准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司法办案向人机结合模式转变,实现全业务智慧办案。

今后,全国检察机关将健全完善运用现代技术,构建覆盖庭前准备、庭审指控、后台支持的全过程出庭一体化平台体系。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着力探索将证据标准、法律文书、量刑建议等转化为数据模型或智能平台,为司法办案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探索逮捕必要性审查、未成年人犯罪风险评估预警、刑事执行监督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此外,在智能语音建设应用方面,将尽快把双语翻译App和手持翻译终端等应用于司法办案第一线,特别是加快推进藏汉、维汉、蒙汉双语智能语音建设。

AI法律咨询服务系统惠及市民

厦门市海沧区司法局依托“法治海沧”微信公众号平台,一年多前在福建省率先上线了“智能海沧AI人工智能”。这套AI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服务系统,依托全国3000多万份判决文书大数据库,可以为用户打官司提供个性化的案情分析和专业化的建议。而且,这套系统的所有服务对公众都是免费的。

这套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回答用户个性化的法律问题,也会给出专业的行动建议,甚至打官司的经济花费都会进行预估。

智能海沧AI人工智能之所以在法律咨询上有过人之处,是因为其智能服务是基于全国3000多万份判决文书的大数据库和法律知识图谱进行的,作为人工智能,该系统还内嵌学习引擎,会根据业务咨询不断自主学习,逐步“成长”。

对于用户来说,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得到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的法律咨询服务。“不仅让咨询的市民更直观了解案情,不出门也可以获得触手可及的法律咨询服务,还引导老百姓选择更方便、更快捷、低成本的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为减少不必要诉讼提供有力支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结束语

在司法领域,依托监狱物联网、监狱云、监狱大数据、监狱信息安全与运维等多种技术,我国智慧监狱正逐渐向迈向监区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监狱司法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侦羁关系的反思
人脸识别 等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论监狱企业立法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人脸识别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