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启发 画图表征 题组比较 凸显算理
——“隔位退位减”教学思考

2019-07-17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题组个位画图

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小学 黄 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正确运算、理解算理、灵活运算是运算能力的主要内涵。为了实现正确运算,不少教师希望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实现“熟能生巧”。练习固然是达成技能的必要手段,但运算能力是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等有关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综合能力。计算教学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素养。因此,计算教学要以计算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知其所以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算理是算法的根基,是灵活运算的前提。在“隔位退位减”一课的教学中,我借助生动有趣的情境,原型启发悟算理;利用直观的模型,画图表征明算理;发挥题组的功能,对比辨析说算理,凸显了算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并适时渗透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原型启发,悟算理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适合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也会让学生主动调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初步感悟算理。“隔位退位减”一课,教材上呈现的情境是:二年级同学画了204幅儿童画,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少画108幅。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考虑到学生有购物的经验,又学习过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我把情境进行了适当调整。

教学片段1:

呈现情境:老师原来有204元,买书用去108元。根据这两个条件,你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多少元?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已知原有的钱和用去的钱,求还剩的钱用减法计算,算式是204-108。

师:204-108,个位上4元减8元不够减,怎么办?

生:可以从十位上拿出1张10元来,换成10张1元,就够减了。

生:可是十位上是0,说明1张10元也没有啊!

生:百位上有,可以从那拿出1张100元,换成10张10元的,再从10张10元里拿出1张10元换成10张1元的。

师:204-108,个位上4减8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怎么办呢?刚才同学们自己想出办法:先从百位上拿出1张100元,换成10张10元的,再从中拿出1张10元换成10张1元的,就解决问题了。

“老师原来有204元,买书用去了108元,还剩多少元?”当学生列式后尝试计算出现困难时,他们直接想到是找人民币帮忙,主动进行实物操作以解决计算中遇到的困难—“个位不够减,要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怎么办?”购物情境里蕴含着算理的原型,学生在熟悉的情境里,主动调用换钱的经验解决问题。可见,数学教学不能只求结果,而要从“根”上思考,根据学生的情况创设给学生带来学习经验的体验和积累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情境中计算问题的同时初步感悟隔位退位减的道理:个位上4减8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需要先从百位上拿出1张100元,换成10张10元的,再从中拿出1张10元换成10张1元的,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二、画图表征, 明算理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算理的理解需要教师“架桥”,寓抽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学生的直观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彼岸。在学生初悟算理后,我出示计数器图,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把抽象的算理画图表征出来。

教学片段2:

师:那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计算的过程在计数器上画出来呢?要拨入的珠请小朋友用铅笔直接画上去,拨去的珠可以直接划去。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师:先画好的小朋友同桌两人先交流,互相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交流:

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所以要从百位退1;

百位退1到十位,1个百是10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画10颗珠;

十位退1到个位,1个十是10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画10颗珠;

个位上现在是14颗珠,划去8颗珠,剩下6颗珠。

小组讨论:十位上是怎么变成9的?

集体梳理:

个位上:4-8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从百位退1,十位是10,十位退1到个位,14-8=6;

十位上:10退了1看作9,9-0=9;

百位上:2退了1看作1,1-1=0,不写。

答案是96。

个体思考:这里百位的2上打点看作1,那十位0上打点看作几呢?

理想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引导学生把对法则的演练转变成对算理的思考,把运算从操作层面转向思维层面,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画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特别是课上人人动手,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晰算理,增强运算的积极性。

实践操作之后,还需要把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竖式表达出来,从画图表征逐步过渡到符号表征。我引导学生回溯计算过程,“隔位不够减,十位是0,是怎么退位的?”“差的十位上的9是怎么算出来的?”解决了这些疑难问题,算理的理解也就通透了。学生在回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自己对话、与同桌对话、与教师对话,不断反思、不断辨析,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清除了算理理解中的阻碍,实现了对算理的深刻理解。

三、题组比较,说算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明算理,更要重视让学生说算理。说算理是数学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综合体现,加强算理的表达也是在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能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会算,心里也知晓,但就是说不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对算理的个性化理解。在“隔位退位减”一课的练习环节,我充分发挥题组的功能,让学生对比辨析说算理,深化了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片段3:

1. 填一填。

在隔位退位减中,百位上都要退1,十位上都是0上打点看作9后再进行计算。这一组三道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算式特点的把握。在学生填完这一组题后,我引导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些题都是“隔位退位减”?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隔位退位减算式特征的理解。

2.选一选。

图1是连续退位减,2上打点表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此时圈出部分表示的数值是1(个十);图2是隔位退位减,0上打点表示9。这一题组指向的是算理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思考过程,辨别连续退位与隔位退位的不同,再次突破了“0上有点就是9”这一隔位退位减算理的难点。

3.猜一猜:星星背后躲着几?

下面的题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隔位退位减。

星星后面躲着哪个数呢?看哪位小朋友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这一题组重在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第1颗★是0;第2颗★要填比7大的数,可以是8或9;第3颗★要比3小,可以是0、1、2;第4颗★可以是1到9中的任意一个数。

题组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纠正并完善自己的认知,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深化对“隔位退位减”算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开放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他们尽情地说,有理有据地争辩,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题组练习的过程中悄然提升。

总之,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算理的理解是核心的环节。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实现对算理的原型理解。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潜能,我们要开放课堂,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在多样表征中完成对算理的直观理解,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加深对算理的过程理解,同时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循“理”入“法”,让学生在收获运算能力的同时,积淀终身有用的思想方法,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题组个位画图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画图理解“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