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阴湿山区旱半夏种植效益对比分析
2019-07-17段义字王安民王可壮汝海丽
段义字,王安民,王可壮,汝海丽
甘肃省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平凉 744000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药用地下球茎,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多年来,由于旱半夏对土壤、气候、降水等要求较为严格,适宜的种植区范围受到限制,使旱半夏在华亭市未得到较大面积的栽培和推广。2015年初春,华亭市策底镇大南峪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将野生旱半夏进行移栽、培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由此激起了当地农户种植旱半夏的积极性,但由于规模化种植技术不成熟、管理粗放,使旱半夏生产效益在低水平徘徊。
2017年以来,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结合省、市扶贫开发要求,根据《平凉市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贫困地区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多元富民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贫困村覆盖的目标,以华亭市策底镇大南峪村为试验示范基地,在分析当地土石山区气候和降水、土壤资源特点以及旱半夏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借鉴天水市清水县种植中药材成熟经验,采取配方施肥、间作套种、遮阴等方式,引进和推广旱半夏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拓宽当地农民致富之路,进一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进而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目标。
一、试验方法
(一)间作套种试验方法
根据当地大田旱半夏种植习惯和作物形态特性,设计试验小区面积10m×4m,A、B、C、D四种试验方式,以大田露地种植为对照,播种量均为10.4kg/40m2,设3个重复,产量取其平均值。小区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A区:起垄宽度1.15m,垄间距0.5~0.7m,条播后覆盖地膜,株行距10cm,施用磷酸二铵0.6kg,两行地膜半夏之间空地单行种植玉米;隔行空地种植黄豆或大豆,以套种遮阴。
B区:起垄宽度1.15m,垄间距0.5~0.7m,条播后覆盖地膜,株行距10cm,施肥采用2017年该所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正交旋转试验成果,即施用磷酸二铵3.6kg/40m2,过磷酸钙(磷肥)2.98kg/40m2;两行地膜半夏之间空地种植大豆;以套种遮阴。
C区:起垄宽度1.15m,垄间距0.~0.7m,条播后覆盖地膜,株行距10cm,施用磷酸二铵3.6kg/40m2,有机肥(N+P2O5+K2O≥5%、有机质≥45%)10kg/40m2;两行地膜半夏之间空地种植黄豆;以套种遮阴。
D区(CK):大田种植旱半夏,基肥施用农家肥50kg/40m2、磷酸二铵0.6kg/40m2,垄作种植,空地未套种。
(二)种植效益对比调查方法
选取当地主要中药材独活、川芎、旱半夏主要套种作物黄豆、大豆、经济蔬菜秋葵作为调查对象,产量调查小区采用1m×1m样方、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
二、结果分析
(一)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半夏产量的影响
由测试结果可知,旱半夏采用地膜覆盖,在播种量相同条件下,单位面积施用磷酸二铵10kg/亩、有机肥166.7kg/亩时,旱半夏产量达到322.4kg/亩,是大田露地垄作种植试验区产量的1.2倍。从旱半夏生长期各阶段种苗生长情况来看,施用有机肥和磷酸二铵组合(C区)的种苗均匀,生长良好,地下种茎百粒重平均为178.5g,1m×1m调查样方平均出苗量114株,较对照区(D区)露地种植出苗量高24.6%,较其他两种施肥和种植方式出苗量高出21.3%和11.8%。从旱半夏不同试验小区产量、百粒重、单位面积出苗量(株/m2)折线图可以看出,施用磷酸二铵和有机肥(N+P2O5+K2O≥5%、有机质≥45%)组合均显示良好的生长和增产效果。旱半夏不同试验小区产量、百粒重、单位面积出苗量(株/m2)折线图详见图1、图2、图3。
图1 不同试验小区单位面积旱半夏产量对比折线图
图2 不同试验小区单位面积旱半夏百粒重对比折线图
图3 不同试验小区单位面积旱半夏出苗量对比折线图
(二)旱半夏不同间作套种方式效益分析
由测产结果可以看出,旱半夏与黄豆间作套种产值最大,分别是间作大豆和玉米的1.14倍、1.05倍,是露地无间作套种试验小区产值的1.26倍。由于2018年为当地降水特殊年份,旱半夏主要生长期的5至9月份降水量是2017年同期降水量的1.5倍,旱半夏因连绵细雨导致土壤排水不良、地温较低,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发生地下大粒种茎腐烂现象,随即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导致产量总体下降。在这样特殊生长环境条件下,旱半夏与黄豆间作套种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仍然高于其他试验小区,表明旱半夏采用低杆作物黄豆遮阴效果较为显著,一方面由于黄豆植株地上部分投影面积较小,两行黄豆间距1.0~1.15m,为旱半夏进行遮阴,另一方面,黄豆根系含有根瘤菌,具有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作用;而间作套种玉米、大豆时,由于旱半夏地上植株高度仅0.1~0.3m,玉米、大豆地上部株体遮阴面积大,影响了旱半夏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总体上,采用两行地膜旱半夏之间空地种植黄豆,一方面为旱半夏适应性生长提供遮阴条件,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资源生产效率。
(三)旱半夏与主栽中药材和经济蔬菜种植效益对比分析
根据对旱半夏与当地主栽中药材川芎、独活经济产量数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旱半夏种植投入主要包括人工、种子、有机肥、地膜等。整个生育期旱半夏人工投入量分别是独活、川芎中药材的4倍和3.7倍,主要为种植、除草、收获用工,占总投入的34.3%。同时,由于旱半夏采用种茎繁殖,人工和种茎投入总费用占总投入费用的95.1%;川芎人工费和种子费用占总投入的92.7%;独活人工费、种子费占总投入的87.5%。三种主栽中药材单位面积经济产值排序为:旱半夏>独活>川芎。从投入产出结果可以看出,旱半夏净产值分别是玉米、大豆的18.5倍和15倍,旱半夏经济效益最显著。2017年以来,大南峪村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示范种植新型蔬菜秋葵,推广面积132亩,典型调查结果显示,旱半夏每亩需用人工投入量是秋葵的2.8倍,净产值是秋葵的1.01倍。
2016年以来,在本课题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的引导下,华亭县策底镇大南峪村旱半夏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18.4亩,逐步扩大到2018年的61.9亩,年均增长率达到83.42%,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29.8亩,种植范围由大南峪村向周边的小南峪村山寨镇、马峡镇等乡村辐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获得了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产值达到179.04万元。
三、结果与讨论
从施肥组合方面而言,施用磷酸二铵和有机肥组合显示良好的增产效果,单位面积旱半夏产量达到322.4kg/亩,尽管在2018年特殊降水条件和不利于旱半夏生长的情况下,该试验小区仍然显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旱半夏空地间作套种作物种类及其产值而言,旱半夏与黄豆间作具有较好的生产效益,黄豆具有植株较低矮、地上部分冠幅较小,有利于旱半夏遮阴,为旱半夏创造了半阴半阳的生长环境条件。
从当地主栽中药材种植效益方面来看,旱半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三种主栽中药材单位面积经济产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旱半夏>独活>川芎。其中旱半夏净产值分别是独活、川芎的1.7倍和8.5倍,因此,大力推广种植旱半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深度挖掘当地水土资源潜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从旱半夏与主栽农作物种植效益来看,旱半夏单位面积净产值分别是玉米、大豆的18.5倍和15倍。因此,在确保当地粮食自给的前提下,缩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应增加中药材尤其旱半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率。
从种植中药材、主栽农作物和经济蔬菜的前期投入和中后期管理方面来看,旱半夏投入最高,由此导致实际生产中旱半夏以农户小块分散种植、滚动繁殖,很难系统性、大规模种植,因此,在旱半夏种植后的清理杂草、后期收获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量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