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吉林省潘家坨子村为例
2019-07-17孙承志陈元州陈明琦郑晓倩
孙承志,陈元州,李 闯,陈明琦,郑晓倩
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随后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十三五”时期是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拔寨的决胜期,为了确保精准扶贫的实效,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指出,精准帮扶是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内容之一,考察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满意度。《办法》的施行,使精准扶贫绩效考核加入了群众满不满意等软指标,使群众在精准扶贫绩效考核中有了“发言权”。
针对群众精准扶贫满意度问题,不少学者开展了研究。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输入关键字“精准扶贫”和“满意度”,截至2018年8月,检索到83篇文献,其中2016年为8篇,2017年为40篇,2018年已有35篇。由此可知,目前学术界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的研究整体较少,但呈逐年增多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问题。已有的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调查贫困户对某一项具体扶贫措施的满意度,进而分析政策的实施成效。如王凤科、陈耀贞对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移民搬迁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搬迁户对搬迁后的生活满意度较低,而政策帮扶因子为主要因素,并从政策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1];马勇、董志威分析了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满意度[2]。第二,探究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曹军会等人运用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入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对减贫政策的知晓度、参与度及受益度与其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3];石靖等人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村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代际支持、干群互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以及精准扶贫项目参与都显著地提升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满意度[4];刘汉成、关江华的研究发现影响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主导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年龄、健康状况、就业地点、地理位置、银行小额贷款、贫困户识别精准度、对口单位帮扶措施,其中,主导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口单位帮扶措施等因素呈显著正影响,其他因素呈弱显著影响[5];刘天平等人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精准识别方式和帮扶措施贫困户的满意度有差异[6]。第三,通过对公民精准扶贫满意度调查,评价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绩效。张晓佳等人立足于公众满意度,对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进行整体评价,打破了传统的政府自评模式[7]。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可发现,一方面,精准扶贫满意度问题的研究对象多为贫困地区的居民,以单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研究对象的针对性研究很少,另一方面,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因素还有广阔的探讨空间。基于此,本文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研究对象,进行贫困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潘家坨子村位于吉林省农安县,是2016年农安县评定的40个贫困村之一,全村2 485人,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110户,243人,贫困发生率为9.78%。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该村通过发展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修建大棚、外包养羊和以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截至2018年8月,现有贫困户79户,1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6.56%,预计2020年实现全村脱贫。[8]该村贫困人口多,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深入,以此地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本文在对潘家坨子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问卷调查时,考虑到贫困户的文化水平有限,问卷由调查者在与贫困户的深度访谈基础上代为填写。由于部分贫困户在外就医,无法填写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05份,收回105份,获得有效问卷103份,问卷有效率为98.1%。
(二)样本描述
在进行数据分析前,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6>0.8,说明此问卷的信度较高。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可知,此次问卷调查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贫困户年龄集中分布在60-70岁,致贫原因以因病致贫为主,家庭贫困人口多为2人,学历都在小学及以下水平,说明潘家坨子村的贫困户多为农村留守老人,知识水平低,年老体弱,以发展产业等措施的造血式扶贫动力不足。
对于潘家坨子村的扶贫政策宣传,71.8%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干部介绍了解精准扶贫政策,88.3%的贫困户认为对扶贫政策完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表明该村的扶贫政策宣传效果较差,且结合该村贫困户的知识水平,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理解能力差,扶贫政策宣传难度大。对于该村的扶贫工作程序,累计59.2%的贫困户认为没有比较明确的贫困户识别标准,67%的贫困户认为名额评议并不民主,仅有32.1%的贫困户知晓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说明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民主、透明程度较低。对于该村的实际扶贫工作,65%的贫困户认为扶贫干部对自己的致贫原因分析比较准确,仅有41.8%的贫困户认为扶贫干部为自己选择的帮扶措施较准确,由此可知,在该村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析深度有待加强,“一户一策”的精准化不足。对于扶贫干部,贫困户对扶贫干部的工作态度集中分布在“一般”“执行上级政
策”,扶贫干部主要是节假日和需要收集贫困户信息时到贫困户家,说明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帮扶及时性有待提高,62.4%的贫困户认为自己对扶贫干部绩效考核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贫困户在扶贫干部工作绩效评价时的话语权较少。整体而言,59.2%的贫困户对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表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贫困户的满意度较高。
表1 贫困户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假说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说
根据文献整理和实地调查,本文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因素提出以下3个假说:
假说1: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影响其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第一,贫困户性别及政策了解情况,贫困户中,男性和女性对精准扶贫的感知可能不一样,女性可能更关注精准扶贫对生活条件的改善,男性可能更注重其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话语权,因此二者的满意度可能会有差异。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可能影响其满意度,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不了解,对其权益不清楚,易造成满意度评价失真。只有清楚了解政策,贫困户才能对比本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出真实的满意度评价。第二,贫困户年龄及家庭人数,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活经历不同,对精准扶贫的价值感知也不同,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会更高。贫困户家庭人数越多,生活负担越大,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对其作用会更大,满意度可能会更高。第三,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可能不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虽然能在就医方面得到帮助,但完全治愈难度很大,贫困户对健康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故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满意度可能会较低。而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精准扶贫为其子女解决上学问题,父母“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责任被政府分担,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会更高。
表2 变量赋值及描述性分析
假说2: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对贫困户满意度有影响。扶贫成效直接关系到贫困户切身利益,一般而言,扶贫成效越显著,贫困户的满意度越强。具体而言,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析越准确,贫困户越认可精准扶贫工作,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越高;帮扶措施选择越准确,贫困户的困难解决的会越彻底,满意度评价会越高。对于扶贫干部,扶贫干部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者,一方面,贫困户认为扶贫干部代表精准扶贫,扶贫干部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贫困户的精准扶贫体验;另一方面,扶贫干部能否及时了解贫困户遇到的新困难并帮助解决,影响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信任程度,二者共同作用影响贫困户的满意度。
假说3:精准扶贫程序正当性对贫困户满意度有影响。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村民当家作主,权利意识显著提高。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户也有程序正当的期望,希望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公开透明,扶贫干部、村扶贫资金接受监督,希望能在扶贫干部绩效考核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扶贫程序正当性对贫困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二)变量设置
本文将“精准扶贫满意度”包含的五个选项分为“不满意”和“满意”(“非常不满意”“部分不满意”“一般”=“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并将之作为被解释变量Y。由于被调查的贫困户学历都为“小学及以下”,因此将“学历”从解释变量中剔除,以其他15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变量的含义及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2。
(三)模型建立
二元logistic回归是指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设贫困户的满意度为Y,“1”代表贫困户满意,“0”代表不满意。为了弥补样本数量不足的缺陷,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先对15个解释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利用提取的公因子与贫困户整体满意度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因子分析
为了简化变量,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在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24.0软件计算得KMO指数为0.668,说明勉强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Bartlett统计量χ2=1055.940,p=0.000,说明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1,提取因子,见表3。
表3 载荷矩阵的结果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有5个因子的特征值>1,总共解释76.535%的方差。旋转后的最终因子载荷矩阵见表5,排除了绝对值<0.5的系数。
表4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由载荷绝对值的分布可知,因子1在政策了解渠道(X5)、识别标准明确度(X7)、名额评议民主度(X8)、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X12)、贫困户扶贫干部绩效考核参与度(X14)、扶贫干部不当行为问责力度(X15)上载荷绝对值较高,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贫困户对扶贫程序正当性的评价,因此,将因子1归纳为程序正当因子。因子2在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度(X9)、帮扶措施选择准确性(X10)、扶贫干部工作态度(X11)、贫困户信息更新速度(X13)上载荷绝对值较高,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贫困户对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的评价,因此,将因子2归纳为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因子3在性别(X1)、扶贫政策知晓度(X4)上载荷绝对值较高,因此,将因子3归纳为贫困户性别和政策知晓度因子。因子4在致贫原因(X3)变量上的载荷绝对值较高,因此将因子4归纳为致贫原因因子。因子5在年龄(X2)、贫困人口数量(X6)上载荷绝对值较高,因此将因子5归纳为贫困户年龄及家庭人数因子。建立因子(Z1~Z5)与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
(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利用SPSS24.0软件将因子得分保存为变量,以因子1~5作为协变量,“精准扶贫整体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输入”,得模型摘要为表5。
表5 模型摘要
由于内戈尔科R方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2对数似然值越小表示模型的准确度越高,本文中模型的内戈尔科R方为0.579,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一般,又-2对数似然值为81.493,正确百分比为78.6%,说明模型准确度一般。方程详细信息见表6。
表6 方程中的变量
由表6可知,仅有三个因子通过了5%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即因子1:程序正当因子;因子2: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因子5:贫困户年龄和家庭人数因子。且这三个因子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这说明因子1、因子2、因子5对贫困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当三个因子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发生正向变化时,贫困户的满意度会提高。
(三)因子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的综合讨论
结合式(2)和表6,程序正当因子里,政策了解渠道、识别标准明确度、评议过程民主程度、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贫困户扶贫干部绩效考核参与度和扶贫干部不当行为问责力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其对程序正当因子的影响为正,而程序正当因子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系数为正。结合二者可知,第一,政策了解渠道对贫困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即电视广播、海报宣传、文艺汇演、机构培训和扶贫干部介绍五种宣传方式,贫困户的满意度逐次增加。第二,精准扶贫程序越正当,贫困户的满意度越高,即贫困户识别标准越明确、名额评议越民主、扶贫资金使用越透明、贫困户对扶贫干部绩效考核的影响越大、扶贫干部不当行为问责力度越大,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的满意度越高,这一结论验证了前文的假设。
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里,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度、帮扶措施选择准确性、贫困户信息更新速度、扶贫干部工作态度变量的系数均为正,说明其对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的影响为正。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系数为正,结合二者可知: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度、帮扶措施选择准确性、贫困户信息更新速度及扶贫干部工作态度对贫困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即致贫原因分析和帮扶措施选择越准确、贫困户信息更新越及时、扶贫干部移情性越强,贫困户的满意度越高,验证了前文假设。
性别和政策知晓度因子没有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性别和政策知晓度因子所包含的贫困户性别和政策知晓度变量对贫困户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前文的假设矛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以下原因:第一,该村贫困户多为深度贫困,贫困户最强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如食物和健康,所以男性和女性对精准扶贫的需求是一致的,只要食物和健康问题被解决,满意度就会提高,所以性别对满意度影响不显著;第二,该村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低,均为小学及以下,政策理解能力差,对政策的了解需求不强,对大部分贫困户而言,政策怎么样并不关心,能不能改善生活是关键,所以扶贫政策了解情况对贫困户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致贫原因因子没有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致贫原因因子所包含的致贫原因变量对贫困户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与前文的假设矛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原因:该村贫困户因病致贫的比例大,因学和其他因素致贫的比例少,不能起到对照作用。
年龄及家庭人数因子里,年龄变量的系数为正,贫困人口数量变量系数为负,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及家庭人数因子的回归系数为正,可以推断:第一,年龄对贫困户的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即贫困户年龄越大,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越高,验证了前文的假设。第二,贫困户家庭人数对精准扶贫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即贫困户家庭人数越多,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越低,与前文假设矛盾。笔者通过调查得知,潘家坨子村贫困户家庭以两人为主,人数多的家庭多为有高龄父母或者子女有缺陷影响婚嫁,这类家庭生活负担重,该村帮扶措施杯水车薪,对其生活改善作用小,故满意度低。
五、结论
通过运用SPSS24.0软件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是影响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的最关键的因素,当其解释变量发生正向变化时,贫困户满意度提高。扶贫成效和扶贫干部因子主要由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度、帮扶措施选择准确度、贫困户信息更新速度和扶贫干部工作态度组成,四个变量对贫困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帮扶措施选择准确性、贫困户信息更新速度、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度、扶贫干部工作态度。第二,贫困户基本信息中,年龄及家庭人数因子对贫困户满意度有影响,且贫困户年龄对其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贫困户家庭人数对其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第三,精准扶贫工作程序正当因子对贫困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其中通过扶贫干部介绍了解扶贫政策的贫困户满意度最高,贫困户识别标准越明确、名额评议越民主、扶贫资金使用越透明、贫困户对扶贫干部绩效考核的影响越大、扶贫干部不当行为问责力度越大,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的满意度越高。各变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评议过程民主程度、扶贫干部不当行为问责力度、贫困户参与扶贫干部绩效考核、政策了解渠道、识别标准明确度。
根据以上结论,可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要坚持贯彻“精准”原则,在准确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为贫困户定制帮扶方案,提高帮扶成效。第二,要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保证扶贫的工作流程规范化,并提高贫困户在扶贫绩效评价中的话语权。第三,要提高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密切干群联系,使扶贫干部能及时了解贫困户脱贫过程中的新情况并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