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养老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2019-07-17宋晓彤

中国市场 2019年14期
关键词:局域京津冀养老

郑 涛,2,宋晓彤,潘 伟

(1.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燕山大学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引 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覆盖范围扩大、养老支出增长迅猛等特点,给我国社会养老带来了巨大压力。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规划区,到2017年三地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均已超过14%,且养老支付能力区域差异明显,社会养老问题不容小觑。居民养老支付能力是衡量居民养老水平的主要尺度。通过对京津冀养老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对推动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联动发展,促进三地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

2 文献评述

目前,学者们针对京津冀地区社会养老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且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制度效果评价、养老问题现状的分析和讨论。王晓洁,王丽(2015)在新农保制度下,从微观角度对河北省37个试点县农民缴费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精算模型构建,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新农保政策的调整方向。[1]孙健夫,鲍莎(2014)针对河北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宏观角度总结了河北新农保政策的优化措施。[2]赵艳华,吴元元(2015)以河北省为例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河北省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参保起点不公平、待遇非均衡化以及改革压力大等问题。[3]

综述可得,关于京津冀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维度并未延伸到空间维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三地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本文立足京津冀十三个地级市引入空间因素对居民养老支付能力进行空间效应分析,试图为三地经济协同发展和区域中养老水平差异造成的平衡问题解决提供建议。

3 京津冀养老支付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养老支付的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居民养老支付能力观测值会受到区域周边相邻城市观测值的影响,区域养老支付能力之间存在着溢出反馈关联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三地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存在着商品贸易、技术扩散、要素流动等各种经济联系,京津冀之间经济溢出效应构成了三地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居民养老支付能力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三地养老支付能力在空间上也存在相关性。

曹煜玲(2013)基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消费差异,利用聚类分析法建立的测度指标(即收入消费差),分析我国居民养老支付能力区域差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本文借鉴“收入消费差”作为养老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收入消费差的大小代表了养老支付能力的强弱。[4]

3.1 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集聚效应

空间自相关的检验也称为空间模式的检验,用于衡量不同空间位置的观测值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根据京津冀区域特点,应选取车式邻接矩阵(Rook)作为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空间变量进行自相关分析时,通常用莫兰指数进行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用以评价京津冀全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当Moran’I>1时,为空间正相关;Moran’I<1时,为空间负相关。

2007—2017年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莫兰指数(Moran)I均大于零,可初步判断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非呈现随机分布的态势。莫兰指数从2007年的0.096增加到2017年的0.332,相关性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P值数额总体呈减小趋势,显著性更加明显,说明京津冀地区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空间集聚逐年加强。

3.2 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辐射效应

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地区间空间关联的局域分布可能会出现全局莫兰指数所不能反映的“非典型”情况,出现局域空间关联趋势与全域趋势相反的情况,因此有必要使用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图分析空间相关联的局域特性,并根据显著性水平判断各地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

京津冀地区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居民养老支付能力局域性增强,且以低值聚集为主,主要集中于京津冀东北部的承德等地,该地区的养老支付能力对周边区域具有显著的负向辐射效应。具有较强养老支付能力的北京市没有形成高值集聚区,说明北京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廊坊市则一直呈现出高低值集聚的状态,与周围区域的空间差异程度较大,即该地异质性突出。2017年高值集聚区开始出现在石家庄市,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正向辐射带动作用。从2007—2017年,京津冀十三个地市居民养老支付能力呈现集聚效应的区域逐渐增加,体现了京津冀养老支付能力的集聚性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

4 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均衡发展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在于区域发展空间效应上的协同,作为地理空间的内生因素形成的结果,其表现出异质性与依赖性两种基本特征。由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增强趋势,但空间单元的支付能力区域差异较大且辐射效应较弱。

4.1 京津翼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

京津冀三地养老支付能力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但首都经济圈的带动和渗透效应不足。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实现三地跨区养老,打通养老支付制度壁垒,在向河北相关城市转移丰富经济资源增加当地居民的养老支付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疏解部分非首都功能。

4.2 发挥优势地区的辐射效应

根据京津冀居民的养老支付能力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实力相差较大的地市,养老支付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对周边城市带动效果不明显,衡水、承德等地经济发育缓慢带来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石家庄高值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冀南地区养老支付能力,推动各地养老水平均衡发展。

4.3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养老金政策

在考虑各地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前提下,根据京津冀各地市制定差异化的养老金政策,提高区域统筹,将国家养老金集中分配于养老压力较大的地区,有利于提高养老金的使用效率和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猜你喜欢

局域京津冀养老
局域积分散列最近邻查找算法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PET成像的高分辨率快速局域重建算法的建立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局域波法和LSSVM的短期负荷预测
基于非正交变换的局域波束空时自适应处理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