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40例患者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2019-07-17郭志娟任红艳吴燕林邱雪梅

武警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肾病

郭志娟,任红艳,吴燕林,邱雪梅

慢性肾衰竭是各型慢性肾脏病最终的发展结局,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借以维持生命的主要方式[1]。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产生一定的生理不适感,加之病程长、花费高,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对透析治疗失去信心,进而无法配合治疗,严重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2]。笔者通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6±9.1)岁,体重(64.2±9.8) kg,透析时间(18.9±10.1)个月;基础病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其他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8±11.2)岁,体重(60.3±8.7)kg,透析时间(17.6±11.3)个月;基础病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8例,其他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体重和基础病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措施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1)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充分的透析前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和体质量并进行基本健康宣教;(2)透析过程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脉搏、电解质等),如有异常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等,管路有无异常,及时处理透析机的报警[3];(3)透析后积极预防各类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展板、画报等讲解肾脏病和血液透析相关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2)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群及时解答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的疑虑;(3)定期展示不遵医嘱按时透析造成严重后果和成功的典型病例,讲解遵医治疗的重要性;(4)透析时利用舒缓音乐、书报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为患者提供语言鼓励,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透析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SAS包括14个分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0~4分),分数>7分提示可能存在焦虑症状,得分越高则焦虑症越严重;SDS包括17项内容,得分>7分提示存在抑郁症,分值与抑郁严重程度正相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情况。(1)完全依从:配合治疗期间的各项医嘱, 坚持透析;(2)不完全依从: 多数情况下遵循医嘱,能够坚持透析;(3)完全不依从:不遵医嘱,不能坚持透析。

1.5 结果

1.5.1 干预前后情绪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2个月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SAS分值 干预前64.3±6.562.9±8.1 干预后41.7±9.1①②59.3±7.7①SDS分值 干预前70.9±9.171.8±7.6 干预后38.6±8.2①②68.8±10.7①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1.5.2 依从性的影响 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后依从性对比 (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 讨 论

终末期肾脏病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多选择血液透析治疗来清除体内毒素,调节内环境稳态。虽然血液透析技术不断提高,但是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不容忽视。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限制饮食,每周花费固定时间进行透析,透析费用比较高,经济负担重[4]。而血液透析还会带来诸多生理不适感,如疼痛、口渴、失眠、性功能障碍等[5]。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4,6]。这些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直接影响透析效果,也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依从性间接影响透析效果。因此,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十分必要。

以往的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旨在确保透析过程顺利地完成,降低血液透析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而患者的负面情绪未能引起全部护理人员的充分重视。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对肾脏疾病和透析过程的认知,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积极鼓励患者坚持透析治疗。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这与文献[7, 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终末期肾脏病肾病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